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去年,有幸参加了《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的审稿会议。在审稿过程中,曾就甘南藏区解放前(具体地说在一九五八年民主改革以前)的社会性质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封建社会,主张者较多;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基本上是属于封建社会前期,即农奴制阶段,主张者少。所以,讨论结果以前一种意见而定论。那么,解放前甘南藏区社会究竟属于什么性质?一九八一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中这样写道:“解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在传统国家体制向近代国家体制转型过程中,就联邦制是否适合中国曾引发了一场颇有影响的争论。当时大多数报刊杂志纷纷撰文支持联邦论。而梁启超主编的《大中华杂志》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认为联邦制不利于国家统一,不适合中国国情,民选省长也是弊大于利;同时,它也反对“废省集权”的主张,主张实行一种既非联邦制,亦非严格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是不是曾主张五族共和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持否定意见的同志所根据的理由主要是:1、五族共和不是孙中山首先提出来的,2、当时,孙中山并没有就五族共和问题明确表态,3、有一些立宪派人起劲唱喊五族共和,许多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乘此混进新政权;4、孙中山以后批判过五族共和。我不同意这种意见。我认为,孙中山曾经主张五族共和。  相似文献   

4.
1950年10月,中国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作出出兵援朝决策的依据,一为保卫中国安全,一为履行国际义务,但主要是为了捍卫国际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打击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国为抗美援朝战争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较量;中国是按照社会主义阵营、首先是苏联和中国联合行动的要求出兵朝鲜的;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明确表示过,中国出兵援朝,主要是为了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  相似文献   

5.
陈月林 《金陵瞭望》2007,(18):11-11
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规定。自9月1日起。南京住房公积金缴存入曾办理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再次购房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暂不批准办理;夫妻双方有一方曾办理过公积金贷款的,再购房也暂不办理公积金贷款。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为了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事业,曾希望与美国实行合作,消除内战。但令人失望的是,美国政府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制定了损害我党奋斗目标的对华政策,从而使我党由与美合作转为与美斗争。毛泽东对美政策思想这一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是我党对美政策的主要制订者和决策者。因此,研究毛泽东对美政策思想的演变,对于研究我党对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志刚 《中华魂》2014,(9):39-44
正力排众议的决策抗美援朝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决策的两件大事之一。1970年,毛泽东与到访的金日成谈到抗美援朝的决策,说:"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这是对当年决策出兵援朝艰难过程的一个形象描述。抗美援朝对中国来说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说不期而遇,是指中国不想跟美国打这一仗。不想打又不得  相似文献   

8.
这一篇《浅释》是李何林同志1960年3月写的.当时曾作为南开大学中文系专门化课《鲁迅研究》的参考资料印发,没有公开发表.现征得李老同意,在我刊分上、中、下三次刊出,以飨读者.(李老在给我们的信中谦虚地说:“此稿很不成熟,供内部讨论则可,公开发表还可从缓.”我们希望读者尊重李老意见,对本文论点暂不在公开刊物上引用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尊词与辨体:宋词独特风貌形成中的一对矛盾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这一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体,在宋代曾借助两种力量为自己赢得了地位和发展:一是主张诗词一体的尊词:一是主张诗词有别的辨体.前者以尊词为口号,其目的是发展;后者强调本质,其结果为词赢得了个性.这一对矛盾因子在斗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塑造了宋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0.
美学是一门尚未发展成熟的学科。它尚不成熟的表现之一,就在于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至今尚无定说。这在国际上是如此,在我们国内也是如此。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学讨论中,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朱光潜、马奇为代表的美学是关于艺术的科学,或者说是关于艺术的哲学理论的主张;一种是洪毅然、庞安福为代表的意见,主张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主要以现实美为研究对象。这两种意见显然不同,甚至针锋相对。马奇同志认为  相似文献   

11.
创立中国人民的新型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秋收起义后,这项使命落到了毛泽东的肩上。毛泽东通过对中国革命的规律、任务等问题的哲学思考及实践探索,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从而历经了提出、实施、完善三个阶段,把它锻造为我党领导革命军隊克敌制胜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2.
国际技术转移中有关技术引进方本身的知识,可称之为本土知识。洋务运动时期电报技术引进中,电报技术的倡办者们对本土知识进行了充分的获得与整合。这集中体现在使用中文进行收、发报和电报线路敷设工程中长木飞线与地线的应用方面。本土知识的获得与整合是洋务运动时期电报技术取得较好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军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军队,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我军面临着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多样化社会思潮传播泛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一些党委机关和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等多方面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措施是: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持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相似文献   

14.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根本标志。党的绝对领导不仅体现在党员在军队中占据一定比例,更重要的在于军队内党的组织的巩固与增强。抗日战争前期,八路军内党的发展经历了谨慎发展,大规模发展到组织巩固的发展过程,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政策具有不完全重合性。虽然其间一些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但这对于巩固和加强党在军队内的领导地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流舆论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已被写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主流舆论”作为党和政府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挑战提出的重要概念,从理论层面扩清其概念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古田会议因彪炳史册而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世情、党情、国情、民情深刻变化的今天,古田会议精神传承的确立思想建党方针保持党的先进性、确定政治建军原则大力彰显人民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时代性、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确保党的纯洁性,对今天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团组织承担着围绕学校党政工作大局,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任务。加强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是从严治团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目前高校基层团组织规范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局部执政成功地应对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风险的考验,为今天新形势下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借鉴。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创新执政理念、建设民主政治、加强军事斗争和实施“伟大工程”等。  相似文献   

19.
从庚戌新军起义到黄花岗起义,再到武昌起义,革命党的形象在《香港华字日报》中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最后革命党人赢得报纸称赞,这一变化多因革命党人的表现及革命军军纪良好。报纸通过革命党与盗匪的比较,革命军与清军的比较,凸显了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崭新的形象。这些报道也反映出社会剧变中民心趋避和社会舆论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党的作风就是党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环境以及党内所存在的不正之风使党的作风建设面临新的考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撰写了大量的关于党风建设的文章,形成了我党所特有的党风建设理论,开展了纠正党内不正之风的整风运动、防腐反腐的廉政建设,提出了加强党风建设的原则,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拥政爱民与拥军优属运动以及实行了精兵简政政策。党的作风建设使党在政治上变得成熟起来,对党的组织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党在自身建设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