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猴王情结     
郑永 《北京纪事》2014,(2):77-78
近千只猕猴在山谷中自由地跳跃、玩耍,还不时和人近距离接触,俨然猴子和人成了亲密的同伴。这是在房山七渡的“花果山”看到的一景。只要来过“花果山”,都会联想到猴王张随生。早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张随生就开始自主经营,首先致了富。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七渡附近的山上有野生的猴子,就是这条消息,使他的后半生和猴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性格铸就命运,项羽对部下具有兄弟般的仁爱之情,这使得他不忍一人独生,这才是他"羞见"遁词掩盖下的不渡本衷。令人遗憾的是,一支属于他自己的一万两千人的大部队就守在他自刎地的近旁,项羽能否卷土重来或许要因这一史料而作重新的评价。清代李渔认为项羽是疑乌江亭长为奸细而不渡令人无法赞同,但他认为百姓避乱导致江北无舟却让人激赏。通过对《史记.项羽本纪》等史料的全新解读,项羽人生最终鲜为人知的点滴终于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3.
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我们师徒四人取完经后,我就回到了花果山做起了“斗战胜佛”。没有了妖魔鬼怪的搅扰,我和猴子猴孙们过着快乐而平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本家     
《可乐》2007,(10)
一个人在丛林中迷失方向,幸运地遇到一只猴子。他与猴子攀起亲来:人由猿猴变来,与猴本是同宗,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猴子被他的热情感动,打算护送本家走出丛林。猴子教他如何辨  相似文献   

5.
本家     
一个人在丛林中迷失了方向。正在他走投无路之际,很幸运地遇到了一只猴子。这人便与猴子攀起亲来。他告诉猴子:人就是由猿猴变来的,人与猴本是同宗,说不定,500年前我们俩还是一家呢。末了,这人还半是得意,半是讥讽地说:只  相似文献   

6.
从多元的文化学角度出发,将豪夫的童话《作为人的猴子》放置在19世纪初期生物学进化理论发展和现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探讨文中所折射出的秩序与他者问题。这一问题通过对“猴子”这一角色的文学性演示来展开,揭示了秩序的构建与主体对他者的想象之间的紧密交织关系。  相似文献   

7.
猴子下棋     
一只猴子长年累月在山上的一棵大树上观看树下的两位仙人下围棋,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棋艺。后来,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每一个人都不是它的对手。国王知道后很生气,全国这么多围棋高手竟然败给了一只猴子,于是就召集群臣商量对付猴子的策略。其中一个大臣自告奋勇要求与猴子对弈。国王问他:“你有把握吗?”大臣回答:“只要您答应我比赛时在桌子上放一盘水蜜桃,我就一定能战胜它。”  相似文献   

8.
总数为七     
《庄子·齐物论》里有一句话:"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大意是,一个养猴子的老人,想把每天给猴子的八颗栗子改为七颗,于是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  相似文献   

9.
清前期的领照渡台制度,初期仅以防止"奸民"渡台为目的,家眷渡台可能还未被严厉禁止.康熙五十年前后,由于担心渡台人口增长过快,提出限制"无产业无家室"的单身民人渡台,清廷对于领照开始有更明确要求.雍正二年前后开始严格禁止偷渡,领照内容更加细化.此后直到乾隆五十三年几乎禁止新的民人渡台.清廷严禁民人渡台的原因,一是担心台湾人口超过其所能承受的限度;二是怀疑冒险渡台的闽粤穷苦民人品行非良,人数过多将致"无穷之害".朱一贵起义更加重这一判断.林爽文起义被镇压后,福康安等人的实地调查让清廷比较客观地认识台湾与民人渡台问题,重新允许单身无业民人渡台,并允许搬眷.至此,领照渡台制度的内容基本稳定下来,直到牡丹社事件后被放弃.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领导     
正山上有很多猴子,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看看什么叫"猴急屁股红"。游客经常给猴子喂东西吃,如果猴子配合游客,做几个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就会得到更多的奖赏。猴子越闹,游客越欢。尽管猴子可以吃到游客送的食物,但是它们保持了"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头猴经常带猴子上山摘果子。猴子爬的山路崎岖险峻,有一段路非常狭窄,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每次猴群"组团"采购,都是头猴在前,样子威武得很。游客看了,说,猴如人,看那只头猴多威风呀,什么  相似文献   

11.
有一只猴子非常羡慕人类。它觉得,人实在太快乐了。果实熟了的时候,他们可以一担一担往家挑,不像猴子,一年到头四处寻觅食物,饥一餐饱一餐的;冬天里刮风下雪,人可以一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家里有过冬的粮食,不像猴子,一到冬天,只能冷冰冰地蜷缩在石洞里,又冷又饿。这只猴子想,来世我一定不再做猴了。后来,这只猴子死了。阎王问猴子说:“来世你还想做猴吗?”猴子连忙说:“不想做猴  相似文献   

12.
有一农民,以编织草帽卖钱为生。一天,他挑了两担草帽去卖,行至一座山下,天气很热,就戴了一顶草帽在树阴下打盹,醒来一看,草帽全没了。他到处找,发现树丫上许多猴子都像他一样,也戴了一顶草帽躺着打盹。他觉得非常新奇,也感到无奈,就把草帽脱下,无意识地抓了一下头皮,没想到猴子们居然也都像他一样,做了同样的动作。这回老农感到有“戏”,就手拿草帽向所有的猴子挥了一下,所有的猴子也手拿草帽向他挥了一下。于是,他使劲把  相似文献   

13.
花果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海、古、神、幽"是连云港市的旅游开发目标.在分析了花果山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作为<西游记>的背景地,花果山景区、景点建设尚不到位.提出了虚构景观,打造花果山"西游"文化品牌;利用地质资源开发建设地质公园,打造花果山旅游开发的顶级品牌;全方位开发"大花果山景区"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司幽(上)     
当人类信之为真理时,真理开口说:“这是假象……”芸芸众生,他相,我相,众生相……谁人不徘徊,何情不悱侧?人类,终究活在自己编造的自以为是真相的虚幻中……我若渡人,便不能自渡,我若自渡,又放不下天下苍生。一念之差,渡人自渡。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他们常常到山顶上下棋,在他们下棋的地方有一棵树,树上住着一只猴子。这只猴子经年累月地躲在树上看仙人下棋,终于练就了高超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没人是它的对手,国王  相似文献   

16.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猴是人的远祖,人是由猴进化而来,所以猴和人的基因非常相似,因此,猴是除人之外,脑子最灵活、智商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正因为如此,赞美猴子聪明的寓言故事,数不胜数。连长篇巨著《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也是以猴子为原型的。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并且能够七十二变化。他大闹天宫,所向披靡;在取经路上,克服九九八十一难,历尽艰险,斩妖除怪,表现了孙猴子的大智大勇、顽强不屈、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斗争精神。但这些精彩的情节,毕竟是小说家言,不能信以为真,不过,猴子的聪明高于其他动物,是不争的事实。猴子有其聪明的一…  相似文献   

17.
一、别样的日本七夕节日本七夕节源于中国,但与国内的"中国情人节"不同,在日本七夕不带有任何和情人节相关的色彩。七夕是孩子们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把心愿写在纸条上,然后挂在树上。在日本东京学习时,结识了中野太郎,受邀请,我有幸和他们一家共渡七夕节。一大早,我们一行便赶往东京的迪斯尼乐园。在东京街头,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故事的主要背景地花果山之原型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由古今丰富的文史资料考据证明,吴承恩的行迹和交游、吴氏家族与江苏连云港云台山(尤其是花果山)这一背景地,以及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尤其是结合《西游记》一书中所描绘的各种故事情节的发生景致与当时云台山各个景地之比较,包括书中各主要人物及大量运用的云台山地区民间的民俗、文献、文物史料、乡老传说等的取材,得出结论:连云港的花果山即为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花果山之原型。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多种原因我读书很少,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穷人”,也导致了我的饥饿思维和缺志。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着他的花生,被人轻而易举捉去。——可怜的猴子!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太缺食物,把食物看得太重了。穷人首先是读书“穷人”。查《说文解字》,穷人的“穷”字,本义“极也”,也就是到了头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缺乏钱财”这层意思,古代叫“贫”…  相似文献   

20.
森林里举行联欢会,猴子跳了一支舞,它跳得好极了,动物们都很喜欢。野兔就提议说:"猴子跳舞跳得好,我们选它做大王吧。"于是,这只会跳舞的猴子就当上了动物们的大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