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兴起的原因,以往学者多强调道教、佛教之因素。事实上,汉代神学对魏晋南北朝志怪之兴起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汉代神学思想下衍生、摧生出大量变异话语,这些变异话语的功能指向主要是政治,而非文学。随汉王朝的瓦解及神学的式微,汉代变异话语亦在承传中风化变质,其政治价值最终跌落,从而成为人们戏谈的资料之一。随着魏晋南北朝私人著述的迅猛发展,曾散见于子、史之中的汉代变异话语终于独立地结集而行,成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孙秀荣提起中国古代文学,人们往往想到唐诗宋词,想到明清小说,甚至想到先秦散文,想到元代杂剧,却很少想到魏晋南北朝。的确,魏晋南北朝不是产生文学高峰和文学巨人的时代,它既没有唐诗宋词那样举世瞩目的辉煌,也没有施耐庵、曹雪芹那...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的全面剖析─—李刚《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研究》张泽洪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变乱时期。因其战乱频仍、人生无常的世况,影响中国社会的佛道二教,在此历史阶段迅速传播、发展,渗透进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之中。因此,宗教文化的兴盛是魏晋南北...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图书发展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促进了当时的文化发展.论文从这一时期图书编撰兴盛的原因出发,按照四分法对魏晋南北朝官修图书编撰业进行分类探讨,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图书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如中国封建社会其他时期一样,低男人一等,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但作为历史研究来说,仅仅作这样抽象的认识,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欲真实、准确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社会境况,必须从婚姻、家庭、社会活动等方面,具体考察其实际的生活情形。而客观、真实地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对于魏晋南北朝史及整个中国古代妇女史的研究,又有着重要意义。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婚姻、家庭状况研究 在男权社会中,婚姻是妇女生活的最重要内容,家庭则是其活动的最重要空间。因此,要了…  相似文献   

6.
咏怀诗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主流 ,这一时期是咏怀诗走向成熟的阶段 ,题材丰富 ,主题深刻 ,表现手法多样。其发展同时反映魏晋南北朝人文精神的嬗变 ,对唐及后人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山水美学的历史地位,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山水美学意识的觉醒起重要作用,并因其先于西方山水美学意识的产生而在世界美学史上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孙彦 《船山学刊》2010,(3):81-84
"形"、"神"是魏晋南北朝画论中的一对核心范畴,本文从"形神"观出发,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论做一整体考察,揭示出"形神"理论的提出具有着深厚的哲学背景和社会背景,它贯穿了魏晋以后中国画的创作和批评鉴赏理论之中,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社会风气及南北民俗的交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晋南北朝社会风气及南北民俗的交流张承宗,孙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南方历经孙吴、东晋及南朝,逐渐由尚武转变为儒懦。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虽然吸收了许多汉族文化,但其尚武精神依然不减。终此一段,由于北人南迁,胡族内徙,民族的冲突与融合,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刘全波 《天府新论》2011,(1):145-149
类书文献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块尚未完全开垦的宝地,它不仅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还是众多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古代珍贵典籍的藏身之所。魏晋南北朝的是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河源,后世很多著名类书都承袭了此时期的传统,目前所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类书有三十余部,数千卷之多。我们对此时期的类书研究做了回顾,并决意从官修类书、私纂类书、佛教类书、道教类书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开启魏晋南北朝类书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河表七州”和北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道衡 《齐鲁学刊》2003,(1):128-132
“河表七州”曾为南朝疆土 ,在学术、文艺上都近于南朝。入魏后 ,此地人士虽受到北魏统治者的歧视 ,但他们将南朝学术带入北魏 ,对南北学术交流和北魏学术文艺的兴起 ,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魏晋南北朝经学与文学之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昔南北朝时期,文学与儒家经学之间不仅仅是对抗,二者还有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在批评和创作领域从范畴、理论、题材、表现手法、句式风格以及审美标准等对经学进行借鉴与转换;二是随文学思想的发展,人们对经典又进行着文学的审视与解构.这种互动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的广泛深入传播与文学的巨大发展,以及经学家与文学家身份的合一.  相似文献   

13.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符瑞思想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世学 《兰州学刊》2010,(12):146-150
符瑞思想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多个层面呈现出总结与整合的态势。《瑞应图》类作品对符瑞物象的汇集并付诸图录,《宋书·符瑞志》对先秦、两汉以来符瑞思想的全面申述,《南齐书·祥瑞志》《魏书·灵征志》对南齐、北魏符瑞之说的断代载记,都是这种态势的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14.
律楚 《云梦学刊》2007,28(3):104-106
魏晋南北朝时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文学本身具有不依附他者的价值,并对这一价值给以肯定。这标志着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标志着文学取得了独立的地位。然而独立后的文学并没有在东晋被谁真的认为过“驾乎道德之上”,更没有在南朝取得过“高于一切说”的地位。纵观历史,这不仅东晋南朝为然,而且其后的唐、宋、元、明、清等各时代也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疾疫的高发阶段,一些学者们对这方面的研究颇为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一些独特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也逐渐呈现出来。总结经验,抓住薄弱环节,有助于此项研究进一步得到深入。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媒体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但如何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做到合理应用多媒体一直是个争议中的问题。药理学教学可根据其学科特点、教与学的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等进行合理设计,利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侯海洋 《西域研究》2012,(2):104-111,144
中古西域地区(尤指中亚、南亚)药用盐的东渐,是中古社会丝绸之路医药文化交流的一个代表。通过考察药用盐在汉唐之间,乃至宋元时期的中西交流活动,可以发现,至晚到南北朝时期,各种矿物盐,由于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或被作为贡品,或经由贸易通道流入中原,进入医家、旅行家、统治者的视野中。从汉到宋代及其以后,药用盐的东渐活动,大体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即从汉代西域开始进贡药用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增多,再到隋唐时期社会需求达到峰值,宋元以后,由于传统商路的改变,"西盐东渐"日趋式微。中古药用盐对中原社会生活的影响,不仅使中古本草书中进口盐与本地盐存在贵贱之分,而且还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盐的药用功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曹操面对士人原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逐渐解构的现实,提取糅合儒道法等各种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形成了自己的实用理性,这不仅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觉醒",同时也开启了文学的自觉,为诗文灌注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从而构建了曹操诗歌慷慨悲凉、阔大豪奇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史学传播,主要通过了学校中的历史教学以及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历史知识普及。史书的阅读和接受成为了普遍的社会现象,以历代正史为主的史书被广泛的阅读。这一时期的史学接受,体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接受的效果在专业研究领域,日常生活领域以及国家政治活动中均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0.
钟翠红 《兰州学刊》2009,(12):192-195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士族地主经济及政治权力的扩张,南方庄园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与之相伴的庄园文学也应运而生。庄园文学主要表现为描写庄园的山水诗与山水赋,庄园文学形式上描写庄园山水,实质上吐露的却是士人对士族文化生活的认可与审美,表达了士族的闲适生活及由此而衍生的隐逸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