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促进我国大学就业可以从政府、市场、高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寻求对策。政府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岗位、调整大学生供给、建立相应的激励、引导和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制度和政策环境;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机制、定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及保障市场运行的法律体系是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高校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和提高就业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基本保证;用人单位和家长共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业则是大学生就业参与主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并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难作为大众化教育时代的焦点问题,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志愿服务作为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能够增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实现其顺利就业。因此,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可以累积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志愿者群体获得社会认同,增加彼此间的信任与互助;充分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心态。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积累更多的就业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调查,可看出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成就感,他们变异性不高,对安全感的追求和重视不能适应目前的就业形势,对工作的独立性要求较高,有管理的愿望和较强的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可通过引导、教育,使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新观念.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几点对策建议,即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优,化社会就业环境,政府鼓励,学校教育,从而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难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就业创业指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拓就业资源、全过程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深化校企合作、就业工作信息化、精准帮扶等途径,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党支部的凝心聚力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6.
黄琳富 《社会科学家》2023,(11):155-160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民族院校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使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民族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目前主要举措有政策宣传、课堂教育、社会实践、设立奖励等方式。民族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着农村条件艰苦、毕业生意愿不高、基层工作能力缺乏、基层就业宣传教育不到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认同感、提升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以及营造良好的基层就业氛围。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储备、高增长,又逢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企业用工受到较大影响,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高校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因素,还有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等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解决这一难题的措施对策,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平衡;要充分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积极创建大学生就业平台;要全面加强就业能力培养,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家庭教育先天不足、学校教育存在问题,部分学生艰苦奋斗意识薄弱,艰苦奋斗精神缺失,劳动观念不强,心理承受力差,学习不刻苦,追求享乐奢华。必须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明确教育内涵,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教育的立体格局。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时代性很强的重要工作.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巩固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转变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促进就业;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通过阐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涵义及其必要性,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就业指导由"阶段教育"向"全程教育"转变、由"职能部门服务"向"全员服务"转变和强化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从就业准备、就业意识、就业意向、就业主动性、就业消费、就业挫折以及就业教育上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相当数量毕业生就业准备不够充分;就业意识还有待加强;就业意向存在理想化倾向;就业的主动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就业消费较低.且消费项目分散,同时毕业生应理性面对就业消费不断增加的现实;就业烦恼主要来自用人单位要求学历较高、社会需求较少、恋人同城理想难以实现和都市情节;就业教育相对滞后,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高等院校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营销体系,整台地方政府、辖内高校和用人单位三方的就业资源,构建以人才中介为节点的就业服务营销网络,拓展高校就业的观念创新域、管理创新域、服务创新域和调控创新域,促进大学毕业生在区域市场中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
杨怀印  史册 《学术探索》2014,(5):152-156
美国社区就业是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的大学生择业模式,其特点就是立法、政府(教育、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与学校、社区的合作促进就业的制度设计。其中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就业预备模式的实质,就是规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毕业即失业"现象,使得教育和劳动就业部门、学校、社区和学生群体形成共同自由择业的合力。与美国不同,我国现行劳动预备制度排除了高校毕业生,特点是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发证,促使初、高中毕业生走进劳动力市场。但自2004年高校扩招后,"毕业即失业"或毕业后滞后待业现象越来越呈现规模化。如何走出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困局,美国的社区就业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转变就业观念 面向基层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面对拥挤的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树立“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就业意识。这也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5.
试析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职业生涯辅导在高校应运而生,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学生自身发展、家庭三方面阐述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社会和谐、民心稳定的大事,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和解决就业,是当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手段,这在当前总体就业形势紧张时期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主要对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学校创业教育滞后、家庭观念制约以及创业者自身能力欠缺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存在诸多问题:从学校而言,过度关注就业数量而轻视就业质量,关注短时任务完成轻视长效机制建设;就学生个人而言,心理问题突出,自我评价过高等。为此,提出加强学科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尤为突出。面对这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我国如何解决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发展、国计民生、后继有人的大事,只有进行教育体制的彻底改革才有出路。在体制改革中要放眼全球,博采众家所长,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提高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国情观、择业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深入了解现实,合理规划人生理想,自觉协调统一国家意志、社会责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城市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基层就业项目需求数量有限等诸多问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产、工、销"人才、乡镇企业创新人才等潜在需求数量大。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开拓大学生农村就业渠道,高校人才培养的农村导向,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舆论导向,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