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津岛佑子的小说《宠儿》是一部以探讨“母性”为主题,讲述主人公反抗传统“母性”、并最终实现“母性”回归的作品.具体而言,母亲和姐姐承子代表着传统的“家庭母性”,但在主人公高子眼里,二者却是“紧张”、“过剩”的母亲形象.在试图超越传统“母性”时,主人公不得不面临作为现实母亲的失意和失败.通过对虚构母亲身份的确立和自我认定,主人公从主观意识上确认了自己作为母亲的身份,从而在现实和虚构之间走向具有独立意识、“真实”的“母性”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2.
现当代女作家塑造了大量令人触目惊心的反传统的母性形象,赋予母性角色以新的理解。她们的创作使我们看到,母亲不仅是慈爱的圣洁的奉献者,同时也常常是可悲的父权制的牺牲品,甚至是可憎的“同谋者”。传统文化中的母亲形象是想象中的形象,而女作家笔下具有反传统因素的母亲形象是告别想象后真实的言说,因为她的言说者是女性,是亲历者。  相似文献   

3.
女作家铁凝在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母亲形象,表达了对自然母性情怀的强烈呼唤,在当代女性文学中凸显了独特、厚重、深刻的母性意识的特质。即对传统母亲形象的理性审视、对现实母亲的“审丑”意识以及歌颂自然母性的伟力。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的母亲大多是有悖于伦理常识的形象,她们构成张爱玲式的"巫母群像",这种母亲形象表现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批判。此倾向的形成,与张爱玲对其母亲的情绪记忆密切相关。同时,张爱玲对母性的批判也暗含着她对女性及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期待。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后,当代文学里的母亲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演变阶段,第一阶段的母亲形象往往是政治理想的寄托,女性特征不明显;第二阶段的母亲形象开始向女性身份回归,母性开始被描绘为一种女性的力量;第三个阶段的母亲形象丰富多样,在传统母亲形象依旧被歌颂的同时,还出现了世俗母亲、无爱之母、精神之母等具有解构性质的母亲形象.母亲形象的演变过程反映了新中国性别文化从单一到多元、从无性别意识到性别意识彰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意识形态中心话语霸权逐渐消失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降的女性文学母性叙事开始回归女性性别主体,逐渐剥落母亲神圣的面纱而显示出其凡俗而驳杂的内心世界,在文化策略上解构了父权文化关于母亲神话的定位和角色认同,然而也有一些女性文学叙事不惜以牺牲母亲的自然属性和天性来颠覆传统母亲形象,在解构男性期待目光下的那些忠贞隐忍、逆来顺受的"闺阁天使"母亲形象的同时,使女性文学母性叙事陷入了自我伤害的写作误区。随着母亲形象被极端丑化,一些女性作家开始致力于寻找理想母亲的写作尝试,呼唤与渴望"新母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女性批评与女性文学的母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性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者争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著名女性主义学者以及女性作家如里奇、乔多罗、克里斯蒂娃、伊利格瑞、拉迪克、莫里森等,从不同角度聚焦母亲,对母性进行了全新建构。她们的母性建构大体上经历了抵制母亲身份的60年代、寻找母性力量的70年代、转向身体与伦理的80年代、走向多声部的90年代这四个阶段。百花齐放的女性理论与女性书写赋予了母亲自己的话语,使21世纪的母亲形象异彩纷呈,得以成为自我身份建构的主体。?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作为女性作家,残雪的小说中不自觉地体现着女性的理念。但是残雪又不同于其他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避开了以往女性的创作模式,以怪诞的女性感觉、体验和幻觉,消解了传统的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女性想象,创造了一个充满梦幻的诡秘的女性世界。残雪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恶魔式母亲、复仇式女性、圣洁化女神。通过这几类女性形象的塑造,将男权主义的中心话语和审美趣味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解构,打破了"母性神话",显现了女性自我的主体意识。残雪的女性形象设计是和残雪关于女性的自我存在和人类存在的思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其女性主义观点是女权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混合剂。  相似文献   

9.
母爱的缺失和找寻循环贯穿于杜拉斯的一生,由此形成的“母性情结”反映在写作中,使得其文本中的母亲形象表现出偏执、扭曲、神圣、慈善等多面性的母性特征。杜拉斯的母性情结及其文本中的母性书写体现了作家对父权文化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塑造的拉姆齐夫人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这个人物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作者生动而精确地勾画出了她身上的时代特色与传统气质,更在于这个人物所表达出的精神内涵和自我价值,即她的“母性”力量。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母性之美,伍尔夫展现了一位生存在传统父权制文化语境中的妇女是如何坚实地依靠自我的精神力量与感情,实现着自我的个人价值的。通过拉姆齐夫人,伍尔夫呼吁了“母性”的回归,也印证了她提倡女作家通过回溯过去以及母亲形象来进行思考与创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寻找那半边——萨拉·拉迪克的母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西方社会的女性主义哲学中,萨拉·拉迪克以她的“母性思考”独树一帜。她选择母亲的实践作为妇女的实践,第一次说明了在抚育子女的平凡工作中,如何能够产生出不同的思考方式。她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了母亲、母亲的实践、母性的思考及普及等问题,这不仅为妇女争取自身权利的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也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母性视角去冲击被认为以男子为一统天下的传统哲学和伦理学。“母性思考”正愈发地引起关注和争论。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女性作家在经历了"文革"的伤痛之后,呼唤人性的复归,塑造了一批伟大、善良的母亲形象,与此同时,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一部分作家解构母亲神话,发现母亲的世俗性,反思母亲的人性恶,并追寻理想的母爱。她们对母性的重新书写为文学史提供了复杂、真实的母亲形象系列。  相似文献   

13.
以母亲形象为切入点,通过阅读女作家的作品,截取五四时期与新时期这两个女性自我意识相对活跃的时期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中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的五四时期,女作家们尚能注重母亲这一社会角色并对其加以衡估,母子、母女之间即便有隔阂,相互之间的爱却不容置疑;延伸至上世纪末的文坛,母亲形象轰然倒塌,母性崇高的社会人格被消解、颠覆,母性人格第一次被庸俗化、丑恶化。同时,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肯定每次演变的历史突破与成就,挖掘不可规避的局限性或是误区,期盼对母亲形象书写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描写的两位母亲形象,展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母性 特征。这种相同的审美范式,提供了探究作家创作心理的途径。在小说中,乌尔苏拉和上官鲁氏展现出生儿育女、忍 辱负重等母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大母神原型,浓缩了在父权文化为中心的时代,母亲优 秀的品德及艰辛的命运,体现出相同的母性特质。而她们作为家族主导人物和没有出路的生存特征,则源自男性作家 潜意识中的父权文化意识,这种意识将女性的价值功能囿限于家庭母亲角色,使其既有主导家庭事务的积极力量,但 又不能过于强大和超越家庭事务。总之,乌尔苏拉和上官鲁氏是男性作家对传统母亲角色定义的理想呈现,显示了男 性作家对这一身份的认同与赞美。  相似文献   

15.
在妇女地位极其低下的中国古代社会里,文学作品里频频出现有很高地位的“强权母亲”形象,这是中华民族母性崇拜的集体无意识显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池莉一贯以平淡的笔调书写庸常世俗的市井生活。《你是一条河》则通过截取特殊历史阶段中沔水镇王家人辛酸悲惨的生活境遇,刻画出了一个如河水般既浑杂又清透的母亲形象。在这个年轻守寡的母亲身上糅合了坚忍博大的地母意志与自私冷漠的恶母心态,使得传统的"母性神话"消解于这个分裂的个体中。  相似文献   

17.
在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母亲形象总是被赋予浓郁的阴性色调。《沉香屑第二炉香》里的蜜秋儿太太从女儿的婚姻悲剧中寻求心理补偿,《金锁记》更是把母亲的变态推向了极致。张爱玲对母亲形象的阴性书写自有其原因:独特的家庭背景播下了敌视父母的种子;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教育,使她有机会接触中外文学中的负面母亲形象,《红楼梦》里的王夫人更使她在性格刻画上获得认同。张爱玲以尖刻的笔触刻画出另类母亲形象,极为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幽暗处的真实与导致母性扭曲变态的多重原因,给人以震悚的审丑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母亲的社会人格都已被固定化和模式化了,母性即意味着"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和"仁慈宽厚",母性中的这些品格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推崇,并被社会加以精心维护.但奥尼尔和曹禺却在他们的悲剧中向世人展示了母性中的另一面,它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关于母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母亲》以中国皖北农村为创作背景,刻画了一个勤劳智慧、精力充沛、充满爱心的农村妇女———"母亲"的形象。小说充满母性的温馨、妻性的智慧、女性的言说。在拂去了历史的尘埃之后,《母亲》以其细致入微而又震撼人心的描写,依然深受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父亲角色的缺席是当代许多女性小说文本书写母亲形象的一个共同语境。本文分析"缺父"的文本背景,阐释当代女性小说中母亲书写的性别文化内涵,指出"缺父"一方面意味着父权的无处不在,母亲的"妻性"被剥夺了,"母性"被推向极致;另一方面则是重建女性谱系的前提,使"母亲"重新获得"人性"、"女人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