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分工格局是一个有关国家发展空间和发展定位的重要问题,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国际分工格局的新变化必将有助于我们找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最佳切入点,能更好地解决经济规模和经济竞争力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国际分工新格局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对国际分工新格局产生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国际分工从产业分工向产品分工转化,并呈现出要素分工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增长方式,以更好的姿态融入国际分工新体系,进入国际分工的核心区.力图在国际分工新体系中确立长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贸加工业与世界产业链形成了转移、承接关系.中国加工业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在未来的国际分工格局中确立自身的位置,取决于跨国公司对中国现有或潜在竞争优势的发现与依存.中国与其他同类型国家投资环境的变化,使跨国公司不断地调整投资布局,通过产业链的收缩与延展,影响中国加工业的未来.中国企业也应在这种依存关系中,适时调整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与姿态.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柔性生产体,依靠分工与协作,集群体现出了规模报酬递增、交 易效率提高和技术创新等优势。产业集群的优势就是集群自身增长的动力,各种优势相互交错共同作用形成产业 集群自我增强机制。本文作者从分工与协作角度出发,分析了产业集群的规模报酬递增、交易效率提高、技术创新 三种优势是如何交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集群自我增强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产业模式从传统的福特主义、丰田主义过渡到温特尔主义,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的跨国生产体系已经形成.文章在对三种产业模式进行论述和比较的基础上,基于温特尔主义产业模式下的国际分工视角,指出中国制造业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处于一种尴尬地位,并提出寻求出路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趋势并且不断加快。从要素禀赋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刚性,提出破除国际产业转移障碍的对策,即:国际产业承接国的政府和企业应该着力培养制度环境,使内部市场经济趋向良性循环,降低产业转移刚性和障碍,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进行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动态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自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以来,哈萨克斯坦外贸取得了快速增长的成就。但哈萨克斯坦外贸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其自然资源优势的发挥和国际市场行情的好转,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其外贸的竞争优势并未得以真正提升,其外贸的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减弱。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下产业分工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国际间的产业分工日益强化,逐渐形成对国内产业分工的替代。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越来越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陷入一种低水平发展的陷阱,产业安全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必须确立适宜的国际分工战略,优化国内产业分工,建立产业分工优势,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已经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世界分工体系的新变化,从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转变已经成为各国调整其生产模式所面临的主要趋势,技术创新是各国实现传统优势转变以及提升价值链上所处位置的必要条件。在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世界分工体系所发生的四大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当下面临的世界分工体系调整中的机遇和优势进行分析,认为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要实现长足的进步,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国内分工与世界分工的协调,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世界分工体系调整背景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竞争优势,逐步提升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新优势,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全球FDI区位转移的规律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为了寻求有利的投资场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国际直接投资(FDI),形成并调整着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与产业分工格局.由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动机不同,成本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和政策寻求型等不同类型的FDI在全球区位转移的特点、诱因和趋势也不同,FDI区位转移会对东道国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我国作为吸收FDI大国,同样要面对跨国公司撤资和投资区位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产业模式从传统的福特主义、丰田主义过渡到温特尔主义,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的跨国生产体系已经形成。文章在对三种产业模式进行论述和比较的基础上,基于温特尔主义产业模式下的国际分工视角,指出中国制造业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处于一种尴尬地位,并提出寻求出路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