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列宁说过,孙中山的思想和理论,“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孙中山道德恿想散见于他一生的著述和言论之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今天我们科学地分析和继承孙中……  相似文献   

2.
廖大伟 《社会科学辑刊》2022,(2):194-199+209
实现中国现代化,就是对标世界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上,孙中山无疑是历史上的伟大先驱、激励后来人的一座丰碑。从乡村到城市,从经济民生到国家政体,从实业计划到建国方略,从中外关系到世界大同,但凡那个时代能够知晓的领域,与现代化相关的话题,他都有过敏锐的思考和用心探索,而且胸怀越来越宽,视野越来越广,思考的脉络非常清晰,诉求的目标非常明确。分析中西文化,实行三大政策,彰显了他的辨识度及与时俱进。中国的现代化“对全世界都有好处”,孙中山的问题意识显然已是世界性的。对实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以及在这条道路上的伟大实践,孙中山功勋卓著,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3.
大同理想与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探索陶季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在从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走上了探索社会主义(非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孙中山探索社会主义,固然与他当时受到西方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冲击有关①,但同时亦与他...  相似文献   

4.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杨蕾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主张“取法西人文明而用之,专为振兴中华”,力图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利用外资,发展实业,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一)孙中山反对闭关自守,力主开放。他认为,“开放...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从1894年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直到1925年3月12日逝世,在长达30年革命活动中,始终以武装斗争作为主要斗争手段。但是,孙中山对武装斗争的主要组织形式———军队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建设军队问题的解决,却经历了曲折的艰辛探索。研究这一探索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不仅有助于理解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和伟大贡献,而且对于我们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一从1894年创建兴中会,到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在经历了十年革命实践以后,孙中山认识到建设军队的重…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一生著述丰富,思想恢宏,在领导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他勤奋探索,孜孜以求,创立了博大而又庞杂的社会科学思想体系。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的理论宝库中,孙中山的社会科学思想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他的许多深刻、有益的思想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理论光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相互继承和发展的,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超越和突破,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伟大倡导者和奠基者;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设计者、开辟者及伟大实践的指导者和推动者;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全面承继者和拓展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之路。它的成功开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端于近代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下被动卷入现代化历程的教训启示,印刻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现代化发展之路的艰难探索以及不断汲取借鉴人类现代化发展优秀成果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展示之中。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生成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历程、中国人民的幸福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一致,是融合近现代中国历史、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理论智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逻辑合一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突破了西方“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理论藩篱,致力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引领世界现代化发展走向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人类文明整体与民族国家深层融合的逻辑。  相似文献   

9.
璀璨的双子星座———《孙中山与宋庆龄》图册读后陈锡祺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受国者、革命家,同时也是世界性的历史伟人。宋庆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孙中山在1894年创立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戚鸣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延辰130周年,由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和广东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的“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1月3~8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故...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继承孙中山、毛泽东之后二十世纪又一位伟大人物.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是理论完整的科学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认为,它主要是由精髓、主题和核心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使传统的爱国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容;他是杰出的民主革命家,第一个用民主主义纲领来号召革命,是共和主义的最早倡导者与宣传者;他还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他为改造中国、振兴中华贡献了一生。  相似文献   

13.
试论孙中山与宋庆龄研究宋戈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领袖、政治家和思想家;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亲密伴侣和战友、政治家、思想家,是孙中山革命理想、事业忠诚的继承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这两位时代的巨人,对于近现代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导——辛亥革命的世界性涵义刘望龄在新旧世纪嬗递之际,不少西方有识之士预言,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将超过西方,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现代化国家。这对于炎黄子孙来讲,是梦寐以求的大好福音,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所应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探索出的现代化道路,也是一条非西方的现代化新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开辟不仅验证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的可行性,而且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设想,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历史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探索现代化道路这一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及其创造性实践大大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极大地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拓人类现代化新道路的勇气、智慧和能力。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不断展开,中国式现代化还将以新的更大成就,对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产生重大而持久的影响,在人类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和两个文明建设并举的理论安祖朝如何在中国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把一个封建闭塞、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繁荣、昌盛文明的强国?这是近代中国有识之士探索和实践的一个最重大的课题。那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谁最早提出来的?作者在从事孙中山研...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远观历代 ,横览九洲”1,率先把开放主义与社会转型联系起来 ,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入研究孙中山这份珍贵遗产 ,有助于透视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轨迹 ,推动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一、首倡借助开放推进社会转型孙中山生活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代。时代造就了孙中山 ,而孙中山也以自己的言行为绚丽多彩的时代打上个人印记 ,成为“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之英雄”2。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是人类近期历史发展的特定过程。按照日…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866.11.12—1925.3.12)诞辰130周年,本刊特发一组有关其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志纪念。 本文从学术上论述孙中山革命思想和理论的时代意义,认为孙中山强烈的民族意识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基础,他为中国近代的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不倦的开拓性探索、吸收和融合,其思想和理论都是中西文化精华的结晶。孙中山由爱国而革命,以革命来救国的精神永远鼓舞着全中国人民为实现其理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躯,他紧跟时代潮流,以社会主义为目标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江泽民说过:“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不但是中国近代一位最伟大的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为中国古代哲学向中国近代哲学的转变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我认为只有把他所建构的近代哲学思想体系,放在中国和世界哲学发展的总链条中,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才能对孙中山的理论贡献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