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能否为经济发展提供有用之才,是中国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为学习、借鉴国外发展高等教育与管理高等学校的成功经验,使高校领导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使高校引智工作更加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开展为期3年的"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3年来有263名高校领导前往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7个国家的近百所大学参加海外学习培训,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能否为经济发展提供有用之才,是中国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为学习、借鉴国外发展高等教育与管理高等学校的成功经验,使高校领导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使高校引智工作更加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开展为期3年的"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3年来有263名高校领导前往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7个国家的近百所大学参加海外学习培训,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中国高校领导人的管理能力和理论水平,让中国高校领导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国际高等教育的最新动态,学习、借鉴国外发展高等教育与管理高等学校的成功经验,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在财政部的积极支持下,于2003年联合启动了为期3年的“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才交流》2009,(2):46-46
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举办的"2008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成果总结大会不久前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李兵以及教育部直属司、国际司,国家外国专家局文教司、培训司、基金会的有关领导参加了此次大会。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教育是成功的——南京理工大学郑亚专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亚是这次参加培训的人员中很有思想的一个."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负责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一位同志如是评价.现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的郑亚是位典型的"海归"型领导,1977年2月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共同主办的中国高校领导培训团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三周的学习培训考察。学员们认为,大学领导赴海外学习培训,有利于开阔视野,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学习有益的经验,对加速中国的高等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领导们为此纷纷表达他们此次赴澳洲学习培训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香港《文汇报》2010年12月20日刊文指出,走出国门、向世界学习,成为内地官员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之一。官员被派送海外接受培训日趋普及,“镀金”归来,不但扩宽了眼界和思路,更能有效地洋为中用,对中国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联合开展的为期3年的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旨在帮助我国高校领导全面、深入地了解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从而以更广阔的视野开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目前,项目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刊记者为此访问了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有关领导.  相似文献   

9.
2008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于2008年11月28日-29日在深圳举行。本次大会拟邀请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于1000个专家组织、培训机构、猎头公司、专业协会、科研机构及各地在海外设立的科技商务类机构参展,3000多名国(境)外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专业人才参会。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2007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大会突出“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精品化”,在保持外国专家组织展区、出国(境)培训机构展区和引智成果展区等3个传统板块之外,结合深圳的实际加以创新,增添了包括国际人才高峰论坛、海外留学人员、国际教育与培训人才、管理咨询与国际资质证书,高级人才招聘会等5个新的板块。  相似文献   

11.
大学领导赴海外集中学习培训,有利于开阔视野,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以利于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55-55
7万人次进场洽谈交流2008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海外专家组织、培训机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人才中介和知名企业及100多家香港专业机构参展,国内3100多个单位和机构、总计5000多名专业代表参展参会。大会期间达成合怍意向的项目达2500多个,两天进场参观大会和参加国际人才高峰论坛的人员共达7万多人次,有3000多个职位达成人才招聘意向。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中国国际人才市场与英国AMICUS公司就合作开展中国警察海外英语培训项目达成共识。AMICUS是英国一家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国际跨国公司,拥有40多年的培训经验,尤其善于开展军队、警察在专业语言和危机管理方面的培训业务。经洽谈,双方拟共同开发中国警察海外英语培训项目,以适应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需要。项目将结合中国国情,设计包括语言沟通、危机管理、应对技巧等全面提高警察素质的教学课程;并安排学员到英国进行实地培训,包括考察警务部门、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技巧等。中国警察海外英语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中央决定从这一年起每年从国内工商企业选派3000名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赴国外对口单位实习培训。从此,我国大规模的出国培训工程正式启动。20年过去,出国(境)培训规模已从最初的每年几百人发展到每年数万人,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党政干部出国培训人员中,山东省临沂市市委书记李群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2000年,李群作为山东省青年干部赴英、美培训团的学员和团长,到美国纽海文大学培训学习,在实习阶段担任美国市长助理。回国后,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吸收了美国地方政府一些好的做法。李群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从2003年8月启动,为期3年,每年培训120人,3年合计360人。最近一期高校领导赴美培训班的20位大学校领导前往美国学习培训刚刚回国。学员们对美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近距离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从2004年开始,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与上海朱兰质量研究院联合开展六西格玛黑带培训。2004年11月,美国质量大师、畅销书《六西格玛的力量》的作者乔杜里应邀来到中国,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共商在中国开展新一轮六西格玛培训和推广的合作。乔杜里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强调,六西格玛培训的重点不在于认证,而在于企业从中得到实惠,如果企业参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分析大学对美国发展的重要贡献,探讨美国大学成功的要素,以及所显现出的利弊,或许能为我们所借鉴。最近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和美国美中交流协会承办的中国高校领导赴美培训团的20位大学校领导前往美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西部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莱大学和东部的哥伦比亚大学、天普大学等8所大学,加州高等教育委员会、美国联邦教育部等4个教育管理机构进行学习培训,围绕大学的定位及组织架构与设置、高校领导的职责、大学资金的筹措管理与经营等一些课题进行培训学习考察,本刊记者随团访问了部分培训团学员。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才交流》2003,(1):57-57
加拿大新联华国际集团是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加拿大核定的培训渠道之一,其总部设在加拿大西岸的美丽城市——温哥华。新联华国际集团的旗下有从事地产开发、国际旅游、交通运输、人才交流培训等多个子公司,并有一所世纪学院(CenturyCollege)。集团创办人陈立兴先生是一个立足海外、心系祖国的新时代企业经营者,他也是“加中人才交流及经贸合作协会”的创办人,并任加拿大世纪学院的董事长。在新联华国际集团中从事国际培训的是禹利国际人才交流有限公司。该公司联合加拿大卑诗省各著名大专院校,以“UBC”大学的教授及高级讲师为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大喜之年,《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组委会联合组织了“新中国60年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评选活动。63名海外专家成为候选人,成为60年来各个时期海外专家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卷之中。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人才交流》2005,(3):24-24
前不久,从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举行的海外教师培训结业典礼上传来喜讯:南京市又有40名教师获得国际通用教师资格证书(TESOL 证书)。至此,南京已有114名教师成为“国际通用教师”,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于首位。 昆士兰理工大学负责海外培训的Semmi 老师说,获此证书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考试,除笔试外,重在考查学员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一种英语综合知识考核。能够获得TESOL证书,说明学员无论是书面英语水平,还是口头表达能力都达到了国际通用标准。获此证书的老师不仅可以在任何非英语国家任教,而且在教学中也不会有任何语言障碍。Semmi …  相似文献   

19.
佚名 《人才瞭望》2006,(3):74-74
摩托罗拉鼓励员工在技术和能力上有所发展,摩托罗拉公司通过摩托罗拉大学和本地的高校及海外院校向员工提供各类培训。摩托罗拉的培训体系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文化培训、部门培训、海外培训以及本地强化管理培训等。摩托罗拉的培训具有针对性、差异性的特点。所有的培训都是针对员工的弱项进行的,优秀的员工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才交流》2004,(3):46-4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人才交流事业曰趋活跃.每年不仅有大批海外专家来华工作.出国接受培训的人员规模和范围也越来越大。为支持这一事业.进一步构建我国的人才资源优势,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目前.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执行局副局长、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万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