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原始文化与哲学——一种发生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诞生于原始文化。原始文化发展的“动力学”基础是人类性崇拜与性禁忌形成的张力。从图腾崇拜到巫术、到神话,原始文化渐趋成熟;神话与巫术的结合塑造了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原始文化的缩影。原始文化的发展既是一个“发散”的过程,表现为科学、宗教、艺术的确立,又是一个“收敛”的过程,表现为承担文化整合功能的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傣族的孔雀舞、青海的小鸟舞、傈僳族的鸟王舞、哈尼族的棕扇舞、藏族的玛恰霞布卓等以鸟为主题的民族舞蹈蓬勃地在中华大地上繁衍传承着。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原始牧猎文化的遗存,也是一种原始舞蹈鸟崇拜文化的表现,而这种鸟图腾崇拜在远古中华大地上一度独领风骚。而各民族受地域影响,所呈现出的鸟图腾舞蹈又大相径庭,这有其深刻的历史动因和文化意蕴。在此,笔者试做一管见。  相似文献   

3.
湘南民间一直保留着民族生活中原始遗风和古老习俗,这些现象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过的以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为形式的原始宗教.今天我们可以从湘南人民生活中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文化意义,并考察出原始宗教及其信仰对湘南人民传统生活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原始崇拜体系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新 《东岳论丛》2005,26(1):68-74
原始崇拜体系的形成是人类精神世界形成的标志。在中国原始崇拜体系的形成中,自然崇拜、灵魂崇拜以及祖先崇拜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文明的进展,又演化为天、地、祖先崇拜。这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太阳神是神话体系里话神中的重要种批,正如太阳崇拜是原始信仰中一个重要内容一样.不过,在对“太阳崇拜和太阳神话”这一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即;太阳崇拜与太阳神话,严格讲是两码事,前者是一种信仰形式,后者是一种传说。前者可归入原始宗教及其自然崇拜之中,而后者则更多地与民间传说联系在一起。然而二者却有实实在在的联系:太阳崇拜的唯一对象是日神,太阳神作为这一信仰的主神甚至唯一神,它在整个原始信仰历程中十分显著;太阳神在原始信仰里的烟烟光辉,尤显出原始文化的生动和丰富来。一、伟大的日神─…  相似文献   

6.
寻求和探讨原始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研究人类社会意识和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世界上各种原始宗教资料和我国现存的原始宗教及其文化现象的分析,对原始宗教的基本范畴、崇拜类型、发展形态、演变规律及其文化的再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将三国诸葛亮、明代王骥加以神化和崇拜,是滇西各族的传统文化特征与内容之一,是在与中原文化接触过程中将本民族原始崇拜与中原民间信仰相互交融而共创、共享一种区域文化的结果,其中交织着作为跨界民族的傈傈族的多重认同感.以王骥崇拜为核心的下火海上刀山仪式表明傈傈族对以王骥为象征的汉文化与国家的认同和超越族群意识的区域文化认同,该仪式还促进了傈僳族群自身认同感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生殖崇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宗教现象,其崇拜形式有多种。然而,最早产生的生殖崇拜形式是什么?学术界尚未有一致的意见。本文就此问题予以探讨。一、性器崇拜不是最早的生殖崇拜形式生殖崇拜形式主要有:一是崇拜图腾,二是崇拜自然神(如石神、山神等),三是崇拜祖先神,四是崇拜性器官,五是崇拜生育神(如送子观音等。)但不少学者把生殖崇拜与生殖器崇拜等同起来,以生殖崇拜就是崇拜生殖器,如赵国华的《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一文和《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只谈性器官崇拜,只字未提其他崇拜形式。这是很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9.
<正> 太阳崇拜曾经普遍存在于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从远古新石器时代一直到今日的原始土著部落,对太阳的崇拜似乎还在进行,而其遗迹更是广泛散见于民间和文献记载中。比较神话学著名的创始者麦克斯·缪勒认为,一切神话皆源于太阳;而另一位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则在其《原始文化》中断言,凡是阳光照耀到的地方,都有太阳神话的存在。一般而言,太阳崇拜是自然崇拜的重要形式之一,“太阳是人类的缔造者,是伟大的万有之父”;日神信仰是原始宗教的一个自然阶段,也是自然神灵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风神崇拜源远流长,可远溯至伏羲时代.商周时期的历法、文学、乐舞等许多文化形态与当时的风神崇拜具有密切联系.楚地风神崇拜尤盛,并在中原文化政教合一、"绝地天通"之后仍然保留了巫文化特色,蕴涵了一种原始宗教的情感体验,对中国几千年奇幻瑰丽的传统文学审美思潮有着渊源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涉及历史、宗教、民俗、哲学等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诸多领域的太阳崇拜和太阳神话进行分析,由此寻究古代神话和宗教信仰的深层结构,了解人类文明的内涵,同时从侧面探讨不同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特征。作者认为,太阳崇拜如同原始宗教一样,是早期人类原始信仰的必由阶段。日神信仰中的太阳被人格化,成为民族精神的灵魂,对其信仰在古代农耕地区尤为突出。系统的宗教或神话的形成,使太阳崇拜和动植物崇拜的自然特征逐渐衰退,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日神信仰实质上已丧失了信仰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各民族宗教文化是新疆传统历史文化架构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宗教地区,不仅流行过原始的萨满教,还曾有袄教(琐罗亚斯德教,俗称拜火教)、佛教、道教、景教(基督教聂斯托里派)、摩尼教、伊斯兰教、喇嘛教(藏传佛教),以及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他一些派别的传布。这些宗教的传播,沟通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丰富了新疆地区的历史文化库藏。但由于各种原因,其中有些宗教(如祅教、景教、摩尼教)在新疆历史上衰灭了,有些宗教(如道教、天主教)的流传时停时续,有些宗教(如东正教与基督教某些派别)输入较晚,传布面很有限,因此,在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中,保有深广影响的宗教文化主要是萨满教文化、佛教(包括喇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 一、萨满教的文化遗存 萨满教是新疆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古代信仰的宗教,以该教在通古斯语中称为“萨满”(原意为“狂舞的人”)而得名。萨满教是原始宗教晚期形式,具有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特点,以对“腾格里”(天神)的崇拜为核心,同时保留着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信仰。萨满教在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如匈奴、乌孙、鲜卑、柔然、铁勒、突厥、契丹、回纥、蒙古等族中曾普遍存在。现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在  相似文献   

13.
古蜀人的原始宗教除了太阳崇拜和鸟图腾崇拜最为典型外,其月亮和月神崇拜也是不可忽略的,而且也很有特色,既与古蜀的“蟾蜍、象牙”等宗教崇拜和神话传说有关,也是历法等科学进步的体现。换言之,一方面,古蜀历法的进步和发展固然与古蜀人的日、月崇拜等原始宗教的发展变化有着必然联系;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日、月崇拜等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也一定与古蜀人的历法等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分不开。  相似文献   

14.
古蜀人为何崇拜蟾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蜍崇拜与蛙崇拜在形成与发展中,经历了独特的分合过程。古蜀地区有关蟾蜍的图腾崇拜是最具代表性的。蟾蜍成为蜀王蚕丛的图腾,是原始宗教由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向图腾崇拜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受月亮和月神崇拜等原始宗教的制约,也有古蜀人使用的历法等科学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冰雪崇拜是地球北部诸民族共同的文化现象.满族萨满教雪祭以物化的形式、隆重的礼仪展示了满族及其先世对冰雪的崇拜观念,具有浓郁的北方文化特色.满族雪祭既是对冰雪这一大自然景观的礼赞,也是对人类世代积累的识雪、用雪、娱雪的经验、智慧的颂扬.它反映了满族先世开拓、繁衍于北疆的艰难历程,记录了人类适应、利用、驾驭自然的伟大功绩.从中不仅可以管窥往昔满族萨满教原始祝祭大典的历史面貌,对于认识原始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理解北方先民的心理意识和思维方式,揭示原始萨满教的功能与作用也不无裨益.雪祭是满族萨满教古老的祭祀大典之一,在世代珍藏的满族先世黑水女真部古老的萨满  相似文献   

16.
牛崇拜是佤族文化的突出代表和标志,文章围绕人地关系分析了佤族牛崇拜文化盛行的地理原因;从文化系统出发,运用人文地理学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剖析了佤族牛崇拜文化的层次结构和具体表现;运用文化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自然地理环境与文化系统、文化系统各层次之间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出佤族牛崇拜文化结构与地理环境关系图;试图为其他具体文化特质的结构分析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纪晓建 《兰州学刊》2010,(11):152-155
在"泛灵论"意识状态下生存的原始先民对以太阳为核心的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等崇拜构成了原始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太阳崇拜是原始人类自然崇拜的核心。屈原《天问》之"天式纵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中的"阳离"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及的日中神鸟,其原型则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太阳黑子"这种自然界天文现象的幻想性解释。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阳离爰死"神话反映了古代神话英雄的征日行为,寓含了南楚民族先民的太阳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8.
宋辽金代的天地山川鬼神等崇拜王曾瑜各民族几乎无例外地经历了原始宗教崇拜的发展阶段。原始宗教包括了对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川湖海,以至动物、植物等的广泛崇拜。辽宁金代的各民族以不同形式保留了此类崇拜。多神崇拜与宗教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多神崇拜往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鬼神崇拜源远流长,它的演进循着如下一条线索: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是中国鬼神崇拜的第一阶段,在这个时期里,从原始的灵魂崇拜,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到天神、地示、人鬼三位一体的鬼神系统的建立,奠定了传统皇家祀典的基础。从秦汉到隋唐,这是中国鬼神崇拜的第二阶段,秦汉信奉神仙是走向道教神系的前奏,道教、佛教的相互斗争,构成了两晋南北朝隋唐这一历史时期里鬼神崇拜中最壮观的场面,这种冲突的结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原始宗教? 按照宗教的一种历史性分类法,所谓“原始宗教”(自发宗教、自然宗教)是与“人为宗教”(人文宗教、文化宗教)相对应的名称,二者概括了全部宗教历史形态的两种类型。为了便于理解,不妨把二者分别称为“原始的自发性小宗教”和“发达的人为性大宗教”。这两个术语的含义当然均不是指实有的单一宗教系统,只不过是宗教类型名称,历史上出现的所谓某某教都是指某一或某些群(族)体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单一宗教系统,一个宗教系统一般都是以一个中心宗教形式(崇拜形式)为主,结合其他相关宗教形式构成一个信仰体系。也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很少或不存在真正只有一个或一类崇拜对象的宗教(宗教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