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法战争110周年之际,黄振南先生编著的《中法战争史热点问题聚焦》出版了!洋洋30万字,搜罗了中外有关中法战争史论著共千余种目录,并且将史学界在中法战争史研究的分歧分门别类,详细介绍,使读者能全面了解中法战争的过去和现状,从而把握其发展趋势,堪称中法战争史研究的必备之书。这是中法战争史研究的又一可喜收获。 中法战争是清末发生的一次重要的反侵略战争。与清末其他的对外战争相比较,这是清政府唯一一次没有惨败而胜负未明的反侵略战争。而其结局,无论是交战的双方还是后来的有关当事国家的史学家们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论得论失,聚讼不休。中法战争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已经结束,但这场结局令双方都不满意的战争至今还在历史学家们中间争论,这就是中法战争史研究的魅力所在。《聚焦》全面地展现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史学界的争论,将其论争的各个侧面如战争全局、战争决策、中国方面的有关人事评价等等,按照其论点的对立程度与性质客观介绍。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在这一领域学术争论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可以明瞭中法战争史研究的历史及其演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聚焦》不失为一部颇有特色的专题史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1891年热河东部人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性质、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并指出,这次起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1890年大足余栋臣起义和同年发生的长江中下游反洋教怒潮一起形成为甲午战争前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的三个“洪峰”,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3.
郭嵩焘的外交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时,郭嵩焘探求“应付之方”,提出了和平外交的思想主张,试图改变中国屡屡受制于人的处境,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对此作系统的探析,有助于认识半殖民地的中国外交,了解其从传统向近代演变的思想历程。 郭嵩焘的和平外交思想,是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逐渐形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郭嵩焘在浙江学政罗文俊幕中,“亲见海防之失,相与愤然言战守机宜,自谓忠义之气,不可遏抑。”此时,郭嵩焘对侵略者只是满腔义愤,尚未悉心考察对外交涉这一重大问题。两次鸦片战争尤其是第二次战争的失败,列强的侵…  相似文献   

4.
<正> 战争期间民众的动向,直接影响着统治者战争政策的制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战争的进程与结局.民众动向,是涉及到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分析中法战争期间的民众动向,考察民众中不同群体对战争的不同反映及其表现,借以观察近代中国民众在战争的特定环境下表现出的心态,将会是一项有趣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宁夏江 《晋阳学刊》2007,(5):113-116
中法战争爱国诗歌在近代爱国诗歌中"别具一格"。诗歌揭示出"同治中兴"背景下主战派与主和派营垒非常分明,争论异常激烈。由于这次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爱国诗篇中极端愤慨之气喷泄而出,与近代其他几次爱国诗潮相比,中法战争爱国诗歌更多地从"哀其不幸"转向"怒其不争"。在战场上取得一些胜利的激励下,鸦片战争以来长期受屈辱的爱国诗人们抒发出一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一种扬我国威的"天朝中土"情结。这些特点是近代其他爱国诗潮中较少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如果以1856年的广西西林教案为起点,迄于1898年的山东梨园屯起义,其间为时达四十余年之久,比中国近代史上任何一次重大事件持续的时间都长得多。反洋教运动是由西方列强的宗教侵略激起的,而宗教侵略正是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根本上说来,反洋教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自卫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但是,就反洋教运动本身来说,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民间秘密结社直接参加到反洋教斗争的行列里来,并成为斗争的主导力量,运动的性质必然随着发生变化。对于民间秘密结社与反洋教运动的关系问题,目前专门性的研究还相当不够,本文试作初步探索,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一中法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以前,运动的倡导者基本上是封建官绅,所采用的方式多半是骚动或械斗;中法战争后,封建官绅逐渐从运动中退出,而城乡人民群众则开始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运动卷入了越来越多的民间秘密结社成员,他们逐步居于运动的领导地位,而所用的方式也逐步发展为武装斗  相似文献   

7.
中法战争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在近代史上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清政府在中国军队取得一定胜利的情况下急于求和,屈辱地接受了有利于法国的议和条件。研究者一般认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投降卖国”政策是造成这次外交失败的原因。对此,笔者提出一点新的看法。中法战争后期中国取得一定的军事胜利,主要是指1885年3月24日的镇南关大捷和29日的谅山大捷。这两次大捷也就是茹费理内阁在3月30日垮台的直接原因。旧论认  相似文献   

8.
利用外资的思想是张之洞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在中法战争前,张之洞是站在洋务派的对立面,指责洋务政策的。对于利用外资,也持反对态度。但不久却一反这种态度,大谈“讲习洋务”,“有涉于洋务,一律广募”,而且极力主张借用外资来办理一切洋务活动。甚至还主张容许外资在华设厂或中外合办企业。他思想上的这一转变是有原因的:第一,中法战争的爆发,使他开始注重于对外关系。战争期间,他借用外债,以购买或制造枪炮,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萌发了利用外资来改变中外强弱之势的思想。战后,他就先后与英、德、日等国的资本势力发生了关系。第二,由于甲午战争后的巨额赔款,使清政  相似文献   

9.
<正> 中日甲午战争是决定中、日两国命运,决定东亚历史格局的重要战争,它虽然过去将近一百年了,但其意义和影响值得我们进行讨论,加深认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许多次对外战争,在此之前,已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中法战争,可说是烽火连天,硝烟弥漫。而中日甲午战争,比以前的历次战争规模更大,损失更重,失败更惨。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随之而来的是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浪潮,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虽已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当时正在搞洋务运动,先进有识之士早已看透了洋务运动的弱点,认识到它不能够挽救中国。但对一般人来说,洋务运动造成一种假象,开了工厂,造了铁路,设了轮船、电报,建了海军,办了学校,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挂起了求富求强的招牌,给人一种希望和幻  相似文献   

10.
英国二次侵藏战争在中国近代史及西藏地方史上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杨赫斯本是英国二次侵藏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西藏追踪>的介绍,分析了杨赫斯本这个自称"忠实的帝国主义者"与英国二次侵藏战争幕后决策的关系,以及这场战争中的隐秘背景和鲜为人知的事实,揭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11.
一百年前的中法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法国侵略的战争。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广西壮族人民站在反侵略战争的最前线。涌现出不少的英雄豪杰和许多可歌可泣的事绩,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黑旗军威震敌胆,壮族将领建奇功。黑旗军①原是新宁州(今扶绥)壮族吴凌云、吴亚终父子领导的广西农民起义军余部。②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抗日战争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历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割地、赔款等等一系列屈辱之后第一次取得完胜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一场战争中,湖南是重要战场,发生在这里的每一场战役几乎都牵涉到抗战全局,甚至与苏联卫国战争、远东反法西斯战场息息相关。湖南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惨痛代价,湖南是中国的"南天一柱",湖南人民和驻湖南军队的英勇抗战是取得这一场战争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中期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及与之俱来的社会矛盾的变化,古老的中国开始发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历史变动。1848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老大腐朽的清王朝无力抗拒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对外战争屡屡败北,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上升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教案——反洋教斗争在这一总的历史背景下展开,此起彼伏,历时半个世纪上下,前后连接中国近代史三次革命浪潮,波及了全国各省区,囊括了耕夫织妇、兵丁胥吏、乡绅举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运转入低潮。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战争与冲突的角度 ,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为有效地处理中国在世界新格局中的对外关系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中法战争(1883—1885),到现在已经是整整的一百周年了。这次战争,是近代史上法国侵略越南、中国,中越两国人民为保家卫国,共同反抗外国侵略而进行的一次正义战争。战争的结果,中国方面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失败,但中国人民直接用鲜血支援越南和保卫我国神圣领土的英勇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持续时间达三十年之久。洋务运动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但重点是“强兵”,洋务运动就是首先从军事工业搞起,而后推衍到民用工业的。在“自强”的口号下,洋务派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如整饬海防,建制造局,设厂造船,筹建海军,等等。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经历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这两次反侵略战争,就是对洋务运动“自强”目的的检验。其中,尤以甲午战争与洋务运动关系至大,它宣告了洋务运动的最后失败。因此,从甲午战争来考察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失败,应该是洋务运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尼战争后英国调整了它的侵藏政策,锐意向尼泊尔、哲孟雄等西藏边境各国和地区进行侵略和控制的阴谋活动。面对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区的侵略活动,嘉庆帝从“宁谧地方”出发,实施了闭关主义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执行,导致西藏藩篱不保,给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形势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8.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既是一次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也是一次古老农耕文明与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文明对决。这场战争就其规模来说,无论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是在中国战争史上都微不足道,但它却既改变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演进路径,也改变了中国经济思想文明的演进路径,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由传统步入近代的起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济思想在西方经济思想文明的影响下开始了近代转型,这一转型过程既存在传统经济思想与现代经济思想的冲突,也包含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西方经济思想的冲突,其转型过程的艰巨性、曲折性在世界大国近代经济思想变迁的历史上是少见的。中国经济学者在移植西方经济学的同时,在经济思想方面取得了不少跻身世界经济学学术之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安秀伟 《南方论刊》2010,(5):60-61,70
世界史多次证明,一个国家对外战略的成败,会直接导致国家命运的沉浮。德国和日本颇具典型意义。近代以来这两个国家曾三番崛起,两次冒险,两度沉沦,最终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成为世界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其失败教训使人警示,其成功经验亦令人赞叹。探讨其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振南同志的新著《中法战争诸役考》出版了,这是我国中法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件大事。我国的中法战争史研究,如果从已故邵循正先生的《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的出版(它标志着中法战争史成为近代史中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算起,到现在已有60多年,研究情况可以作两方面的估计。一方面,这个研究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另一方面,这个研究还很不足。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写出一本高水平综合性的中法战争全史,多年来没有出版过一本专题研究性论著,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还远未透彻。现在《中法战争诸役考》问世,我们终于有了一本实实在在的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