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歌者刘赛     
<正>采访刘赛的那天,是2月21日,长沙天气很好,春光甚是明媚。这也是她生日的第三天。她告诉我,今年是她本命年,24岁,花一样的年龄。眼前的这个女孩,留着清汤挂面般的齐整直发,简单而大方。也许她不是绝对的惊艳,但十分耐看。看的时间越长,会越喜欢她。  相似文献   

2.
陵山逶迤磅礴,莽莽苍苍。共产党员李宗长,就是这座大山的儿子。大山,铸造了他浑厚遒劲的性格;大山,记载着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人生。一1958年10月,李宗长出生在永顺县小溪乡大坪岗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做过31年老村支书,母亲在1978年5月一次扑救山火的事故中去世了。李宗长在大山哺育下长大成人,是严格的家教、古朴的民俗塑造了他正直、坚强的性格情操。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他不得不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回家务农。因为头脑聪明,人又勤快,一年后被小溪乡食品站聘为站长。在那里,他干了5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食品站撤掉了,李宗长…  相似文献   

3.
在牧场     
王族 《中国民族》2012,(9):24-30
牧场,是个神奇的世界。它在初春时变绿,迎来牛羊,喂养它们,同时也给牧民以殷实的生活。牧场一年绿一次,年复一年,渐渐绿出了生命和精神的伟大。它用自己的生命喂养了更多的生命,印证着万物互相依赖的伟大原则。同时,它也孕育出了恒久不变的游牧精神。  相似文献   

4.
梁平 《民族论坛》2006,(7):34-36
我第一次听侗歌,是十多年前。山野间,一队女歌手微微摇动着身姿,低眉垂目的面颊带着羞涩的笑容。身佩的银饰叮当作响,仿佛淙淙流淌的小溪,清脆而婉转。大歌节奏徐缓,曲调舒畅流利,和声质朴轻灵,旋律优雅清醇。歌词,我一个字也听不懂,调式,我一点也不明白,可天籁般的侗音,萦绕在我的头顶,震撼着我的心灵。这震撼,绝不是一瞬间的。她诱惑着我,一次又一次西行,向着云贵高原,寻觅。小黄的大歌提起侗族大歌,到过侗寨、听过大歌的人,都会联想到贵州从江县的小黄,一个被为誉“侗歌之乡”的山寨。小黄寨不大,600余户,3000多人。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山…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我对于回教学校的课程,常有一种浅见。我觉得,把教义课目孤立在各种普通课目之外,总不是一件事。第一,教义的范围包含得很广,一切宇宙的人生的大理论,及立身处世的方法,以及可以启发宗教情绪,阐扬宗教精神的学识,全都可以包括在内。但学校的教义课目,因为授课时间的限制,不能不把它的内容偏重于五功方面。这样,原来是希望用以阐扬教义的课目,事实上反而把教义的内容弄得窄狭了。第二,施教的最好的办法,不是提耳面命,而是潜移默化。教义讲五功,差不多都是  相似文献   

6.
喀什,又名喀什噶尔,意为玉石之地。对于这个地方,长久以来就有着不到喀什就等于没到新疆的美誉。特别是2010年以来,随着中央决策设立喀什经济开发区,这个中国最西部的城市更是魅力倍增。从官员到学者,从商人到游客,各色人等接踵而来,喀什俨然成为一个新的梦想天堂。2010年秋冬之际,本刊记者有幸来到这里。当走出喀什火车站,乘上维吾尔小伙子驾驶的出租车风驰般驶入城中,透过朦胧的雨雾,街边那玲琅满目的商店和越建越高的居民楼,除了招牌均用维吾尔、汉两种文字标注外,与其他城市显得并无二致。但当记者驻留在这里,走上街头,走进古城,走进巴扎,又感觉到浓烈的西域风情。这便是喀什,一个让人着迷却又一眼看不透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做客瑶乡     
有友家住双牌上梧江瑶乡盘家。那天应友之邀,我去瑶乡做了一次客。石板累·盘龙怪石盘家村前有一石累,是进盘家的必经之地。石板累,顾名思义:累中多石头。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从累中通过,两岸是石崖,中间怪石如笋,嶙峋百态。整个石板累,只见石头,不见泥土。令人惊异的是,坚硬的石缝中,竟生长着有碗口般粗壮的参天古木,怪石、修竹、古木,构成一幅独特的风景。石板累风景无限,最佳处要数“盘龙怪石”。盘龙怪石在累下路边处。相隔二米并排立着两块长宽各一点五米,高二米,形状大小相仿佛的怪石。怪石上各长一株形状怪异的大树,大树的根盘在石…  相似文献   

8.
<正>传说,在古印度,有一个极为专横的国王。有一天,国王忽然想要新造一个皇宫。工匠的头目禀告国王说,若要把宫殿修建得坚实而华丽,必须选用一棵千年老树做材料。于是,国王传令下去,无论如何,也要寻得这样一棵老树。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国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  相似文献   

9.
滋味的真爱     
呐,你知道的。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会有突如其来的邂逅,就像不期而遇的一见钟情。比如你因为机缘巧合遇到某个人,TA让你忽然产生冲动,以至于离经叛道、不问訾誉,疯狂地迷恋。那是一种非理性的、超功利的、无法用常识来解释的情感,它是费洛蒙的契合,肾上腺素的贲张,多巴胺在短期内大剂量的释放,让人飞蛾扑火、不顾一切。是的,这就是传说中的"真爱"。  相似文献   

10.
抗战军兴,日寇肆虐,白寿彝教授随成达师范南迁广西桂林。1939年春,因工作需要,白先生又辗转昆明,一住8年(其间曾短暂离开昆明),与云南结下不解之缘。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8年,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只是普普通通的8个寒暑。可是在白先生却不同,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已经是硕果累累。这8年是白先生拓荒云南回族史的8年,是让世人知晓云南回族光荣历史的8年,也是白先生史学思想形成、并与云南回族人民和其他各族人民结下深情厚谊的8年。一、乱世莅滇,勇挑重担白寿彝先生莅滇,这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他在《云南教胞在历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小羊羔     
在伊胡塔草原那边,今年也发了水。水退了,仍在地面残留寸余。远望过去,草原如藏着一千面小镜子,躲躲闪闪地发亮,绿草尖就从镜子里伸出头来。马,三两成群地散布其间。马真是艺术家,白马红马或铁青马仿佛知道自己的颜色,穿插组合,衬着绿草蓝天,构图饱满而和谐。 这里也有湖泊,即“淖尔”。黑天鹅曲颈而游,突然加速,伸长脖子起飞,翅膀扑棱扑棱,很费力,水迹涟涟的脚蹼将离湖面。 湖里鱼多,牧民的孩子挽着裤脚,用破筐头一捞就上来几条。他们没有网和鱼竿。我姐笑他们,说这方法多笨。我暗喜,感谢老天爷仍然让蒙古人这么笨,用筐和脸盆捞鱼。我非鱼,亦如鱼之乐。 这些是我女儿鲍尔金娜从老家回来后告诉我的。 在我大伯家,有一只刚出生七天的小羊羔。它走路尚不利索,偏喜欢跳高。走着走着,“嘣”的一下,来个空中动作,前  相似文献   

12.
天堂的门口     
正如果那一片红砖平房没拆,孟三虎家落地的桃花瓣每年都被张二朵的妈妈弯腰捡起来做胭脂酱了。酱里有桑椹,它管上色,山楂管酸。平房的屋顶落野鸽子但不落喜鹊。张红子拿弹弓打野鸽子,天空落下一根羽毛。红子用杏木刻了一只鸟,黏上这根羽毛当尾巴,说这是战利品。那时候白云飘得很低,站在辽河工程局的大榆树下仰望,深绿的小叶子好像泡在云彩的棉絮里。我们坐在屋顶上看落日,坐一排。夕阳架起大锅,煮群山的骨头云彩的肉。天际由橙变蓝,山峰最后只剩下木炭似的黑色。如果不修水泥马路,我们还走在半圆形的土路上,雨水流进路边的洋沟里。沟沿上长着拉拉蔓,拔起来吃它的根,辣而甜。路上的小石子供我们踢来踢去。懵懵懂懂的石子不清楚,它们已经从钢铁  相似文献   

13.
转眼,来附中已经快两年了,回想起入学初期军训时想家哭鼻子的我,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多庆幸,当初哭得再凶也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开始在民大附中的生活。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再正确不过了。学生大会上,最热门的一句话莫过于"我们附中就像个小社会,也是个大家庭"。没错,这里,最社会,也最家庭。  相似文献   

14.
湘西凤凰美丽而迷人的腊尔山台地,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风景秀丽,民风纯朴,虽然现代文明的印痕随处可见,但其独特的民俗风情仍令中外游客留恋忘返。生活在台地上的苗族人民,不仅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豪爽大方,而且普遍长寿。最令人羡慕的是,这里生活着当今我国第一对年逾百岁的最长寿的美满夫妻。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事。 今年阳春三月,我沐浴着明媚的春光,从县城驱车赶往腊尔山,专门拜访了这对已身跨三个世纪的百岁老人。  相似文献   

15.
怀念公溪河     
林涛 《民族论坛》2013,(1):61-63
正公溪河,我的母亲河。我不晓得公溪河的生日,我问过村里几个白胡子的老公公,他们也弄不清公溪河的年纪。但我相信她是一条年轻的河流。不然她哪会不舍昼夜不知疲倦,哪会载得动满山的竹木,哪会繁衍出满河的鱼虾,哪会起起伏伏骚动不止,半点都不含蓄淡定。她是我睁开眼看到的第一条河流,那时的我没见过世面,我的世界还很小,不晓得长江黄河,也不晓得五湖四海,公溪河是我童心世界的江湖。邵阳绥宁的张家冲,是公溪河出生的地方。一脉涓涓清流,由南往  相似文献   

16.
正出了石屏县城往北,公路就像一条小河,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车窗外,天高峰秀,桃红柳绿,心情也跟着雀跃起来。不知不觉公路顺山势爬升,到了山脊,眼前豁然开朗,千峰万壑沐浴在晨光中,浑厚的大山一重接着一重,一直铺到云霞深处,让人豪气顿生。彝家人的村寨,零零散散依山而建在这云山雾海中。车行数十公里之后,就到了风景秀美的哨冲镇。当地人告诉我们,要了解花腰文化,最好的选择是去慕善村。  相似文献   

17.
穿越之路     
冯艺 《中国民族》2012,(10):4-7
以前,和父母亲走过这里,他们总是把眼睛投向远处的山峰,给我讲起过去在此的往事,一次又一次。这里,是十万大山的东北麓,山路弯弯。电影《英雄虎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在近十年间却发生了令父母想像不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民书记”郑培民,曾担任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从富饶发达的湘潭市平调到全省最为偏僻贫瘠的自治州,他没讲半点价钱,只说“来湘西,三生有幸”。在湘西工作的岁月里,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眼中,他是领导,更是兄长,是朋友。在那片险峻贫瘠的土地上,他无数次来到“毕兹卡”的火塘边、苗家的吊脚楼里,体察民情、嘘寒问暖;他跋险涉危,为土家苗寨找寻脱贫之路、致富良方。郑培民,留给湘西人民的是无尽的思念,这是一个永远活在湘西百姓心头的名字。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31日,创下4个“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吉首市矮寨奇观旅游区开工建设。这天,与矮寨大桥仅一山之隔的家庭村一片欢跃。人们意识到,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高寒山区台地即将发生改变。家庭村是吉首市矮寨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地势险拔、多峻岭险峰的高山台地,与矮寨公路奇观隔山相望,是吉首市典型的高寒山村。与山外相比,到目前为止,该村村民还得靠两条腿进出山村,是吉首市至今唯一一个还没有修通公路的村落。我们前往家庭村采访时正值中午,盛夏的烈日当顶,沿着曲折的山路往上爬,没多久就已是汗流浃背。一路眼中风光无限,但脚下路却难行。这条路只是铺好了路基,车子还不能开进山村。经过近2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山顶的家庭村。这是一个群山环抱的村寨,村民淳朴,民居传统,田园青青,我们忍不住想,假如不是山路难行,这个与矮寨大桥毗邻的传统村落会是怎样的一番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20.
在鄂陕交界的秦岭南麓,有一座平均海拔1700米的湖北大梁,巍巍湖北关就坐落在大梁之上。一关分秦楚,西边为陕西省茅坪回族镇,东边是湖北省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的一千多名回汉群众,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湖北关上。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30多年来,从近乎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