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五四时期李大钊对孔门伦理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在这一斗争中,李大钊是一面旗帜。他第一个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对道德现象作了科学分析,因而对封建主义孔门伦理道德的揭露与批判最深刻;他还最先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新道德观,为创建马克思主义的新伦理学奠定了基础。他在对孔门伦理道德的批判中,有破有立,步步深入,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对孔门伦理道德的批判,也分为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初期)和五四运动后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进化论的传播为唯物史观的确立扫清了障碍、提供了思想前提;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从进化论"道"之裂变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确立,堪称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飞跃,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理论前提和奠定了物质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一个由"盲目性"到"自发性"再到"自觉性"的艰难历程,创造性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并取得了社会主义的前途.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自觉地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的特殊国情,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中,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先河。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何萍 《学术月刊》2022,(1):11-24
从起源学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从新文化运动中转出来的。这一转出,以十月革命胜利与五四运动为契机,在思想层面上经过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从高扬“科学”与“民主”到传播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观。在这个环节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把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观念的传播与中国道路的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起点。第二个环节是从传播马克思的学说到研究唯物史观。在这个环节上,李大钊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为基础,阐发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建构了研究中国革命问题的方法论。第三个环节是从研究中国革命问题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观念。在这个环节上,李大钊、陈独秀在世界经济、政治变动的平台上,联系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探讨中国革命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观念。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三个环节上凝练出中国道路的内在精神,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建构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开展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在1995-2005年间对李大钊传播唯物史观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进展.本文立足于全面的学术成果,对此进行了综述,并予评论.本文认为:就成绩而言,相关研究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新进展,一是关于李大钊所使用和界定的唯物史观概念的研究,二是关于李大钊传播与研究唯物史观理论的内容分析,三是李大钊传播与研究唯物史观的影响和意义讨论.检讨近十年来李大钊传播与研究唯物史观的研究成果,有两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有待探讨:一是李大钊唯物史观研究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二是李大钊传播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联系.本文还对加强和改进本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值得同行重视.  相似文献   

6.
“五·四”前后的陈独秀和李大钊,由于他们走在当时先进分子的最前列,勇敢地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和反动统治,热情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在当时的进步青年和思想界享有很高的声望,被誉为“南陈北李”。然而,纵观近年来研究陈独秀、李大钊的文章,似乎五四时期的“南陈”不如“北李”。这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陈独秀、李大钊的“盖棺定论”影响所致。其实,只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唯物史观要求中国人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立场,充分发挥与工农相结合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作用,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创建中国共产党是唯物史观的伟大胜利。学习与运用唯物史观是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和奋斗宗旨。党的创建业绩及其90年的不平凡发展道路,生动地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8.
(一) 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中才在中国传播开来的。那时,中国已有了一批共产主义先驱者。他们为了唤起人民,改造旧中国,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特别注意唯物史观的传播。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时期,努力传播唯物史观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等一批人。其中,李大钊走在最前列,在理论上阐述得比较多、比较系统的,除李大钊外,要算蔡和森、李达、瞿秋白。  相似文献   

9.
吴汉全 《江海学刊》2004,(2):145-152
对历史学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的马克思主义诠释 ,是李大钊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要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李大钊对历史、历史学、历史哲学等概念进行了科学的诠释 ,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做了基础性的工作。通过研究李大钊对有关历史学概念的诠释 ,能够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李大钊的史学理论体系 ,提供认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以激进民主派的立场,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学理论,对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进行了最有深度的批判。十月革命以后,李大钊又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本文仅就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的法律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他在探索救国真理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并最终信仰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宝库,而且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为中国梦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前,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国梦而奋斗;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集中体现在党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四个现代化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党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时代要求完善四个现代化内容。  相似文献   

13.
谭永国 《学术探索》2012,(12):22-25
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是中共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章之一,是我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制定的最完备、最详尽的一部党章,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街道党组织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的变迁。建国初期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接管城市并公开和建设基层党组织,但是街道范围内的党建不是重点。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在单位制社会结构中,街道党组织总体来说处于边缘地位。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兴起了社区建设的浪潮,在推进社区建设的同时,各大中小城市对于街道党组织建设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街道社区党组织走出边缘化并积极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安全的历史发展进程,总结提炼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期全面深化粮食领域的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统筹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在不同时期或特定条件下,采取相机抉择的办法,确定相应的粮食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迫切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思想有着丰富的意蕴,主要包括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属性、政治灵魂、价值旨归和责任担当、关键举措、坚强保障及其强大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就了百年辉煌。在我们党百年诞辰之际,中国共产党赓续坚守初心与承诺,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伟大新征程。  相似文献   

17.
苏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而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因循与超越勾画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轨迹。经考察毛泽东半个多世纪对苏共的心路历程,就找到了整体性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提法嬗变的锁钥。从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新话",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段时间的弃而不用,再到"后中国化"语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以及纪念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重新使用,苏共因素像一条金线贯穿始终。由此可以得到的启示有:对外学习要有一种平等心态;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多样的;坚持道路自信,跨过"卡夫丁峡谷"。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即孕育着对外开放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中,进一步阐述和丰富了这一思想,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未能完全实现,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曲折和失误,但其基本思想,无疑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对外开放政策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历史地深入地研究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以思想理论建设为先导,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导向力和说服力;以宣传阵地建设为支撑,真正使马克思主义贴近群众;以经济建设为根本,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对日政策上经历了执政前和执政后两大时期。在执政前,中共对日政策的主要特征,就是动员一切力量,坚决反对、抵抗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政策主要体现在政党政策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成为执政党,对日政策既体现在政党外交方面,又体现在政府外交方面。中共和政府通过以民间促政府,实现了中日邦交。实行改革开放后,又积极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经济支持,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冷战结束后,面对纷纭变换的国际形势和中日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又适应时代变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的定位和发展,使中日关系不断深化,形成了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