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从女性美学的角度讨论了国内外一百多年狄金森研究史中存在的重大争议,例如其诗歌来源、诗歌的传统、诗歌的系统性以及女性诗人形象的建构等,进而指出这些争议的实质来源于男权美学对女性作家身分的凝视,而这种男性尺度在评价女性创作中存在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女性美学的角度讨论了国内外一百多年狄金森研究史中存在的重大争议,如其诗歌的来源、诗歌的传统、诗歌的系统性以及女性诗人形象的建构等,进而指出这些争议的实质来源于男权美学对女性作家身分的“凝视”,而这种男性尺度在评价女性创作时存在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3.
文章尝试从狄金森的性别图式这一认知角度研究其诗歌创作.狄金森诗歌中一方面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连的女性意象与狄金森的性别图式——传统性别角色者互相论证;另一方面,这一性别图式也影响了狄金森诗歌的表达形式.她舍弃了诗歌的标题,对其进行抽象化和过程化以求遮住其深邃的思想.狄金森谜一般的诗歌既表达了自己对这个世界和自我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一种委婉的对抗.  相似文献   

4.
受家庭的熏陶和19世纪美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带有典型的女性色彩,因而具有强烈的独特性.文章在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家庭和生平介绍的基础上,对她的三类诗歌进行分析,剖析出艾米莉·狄金森这个怀有浓厚女性情感的诗人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以《我的生命——一把上膛的枪》这部狄金森较具争议的诗歌作品的文本为据,从意象分析入手,联系诗人的生活及其创作体验,对该诗多重的思想主题作一评析。指出诗中的核心意象"枪"是诗人爱情与艺术人生的隐喻,它折射了狄金森的婚恋观及其对女性包括她本人从事文艺创作之困境的思索。对狄金森而言,爱意味着孤独,而文艺创作则是一种"殉美"体验,一种应该远离世俗物质诱惑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可是作为一个处于19世纪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诗歌创作者,狄金森的生活选择却极其有限。本文从女性视角入手,解读狄金森对基督教、对“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家人的关系、对传统婚姻的看法、与女性朋友的友谊以及她那对传统诗歌创作极具颠覆性的艺术风格等,论证狄金森为了能够获得一份作为女性作家进行诗歌创作所需要的自由空间而经历的痛苦的内心挣扎,以及所付出的一世寂寞与隐忍。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建小型狄金森诗歌语料库,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进行批量分析和个案细读,探寻其诗歌创作的生命力所在,揭示她诗歌中生命、爱情与死亡等主题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爱米莉.狄金森(1830—1886)在美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她被称为是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狄金森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擅长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读,从狄金森诗歌的意象创造和意象组合两个维度去探析她诗歌中的意象,希望能丰富和加深对爱米莉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狄金森的诗歌美学观和超验主义两个视角浅析这位文坛巨匠独立、独创、独特的诗歌创造艺术及勇敢地与传统的诗歌美学决裂,以无拘无束的个性、不媚时俗的高尚品格,通过超验的内省构筑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诗歌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被推崇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先驱。在其遗留下来的1 700余首诗稿中,有大约近600首诗歌是以死亡为题材的,是其一生诗作总数的三分之一。诗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描写死亡,向世人展现了其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在艾米莉·狄金森的笔下,死亡主题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蕴。艾米莉·狄金森通过对死亡的描述,阐释了生命的终极意义,她对死亡价值的判断体现了探讨生命真谛、扩展生命张力、让精神永恒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可是作为一个处于19世纪男权社会下的女性诗歌创作者,狄金森的生活选择却极其有限。本文从女性视角入手,解读狄金森对基督教、对“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家人的关系、对传统婚姻的看法、与女性朋友的友谊以及她那对传统诗歌创作极具颠覆性的艺术风格等,论证狄金森为了能够获得一份作为女性作家进行诗歌创作所需要的自由空间而经历的痛苦的内心挣扎,以及所付出的一世寂寞与隐忍。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90年代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首次进入主流批评视野的重要历史时期。读者大众普遍喜欢阅读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但批评界却有三种不同意见,褒贬不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诗歌标准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著名诗人,本文从诗歌内容的解读、三大技巧的解析以及创新形式的剖析三方面,对其诗歌的主要特点进行论述,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狄金森的诗歌中隐藏了女性诗人身份构建这一愿望。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15.
江枫和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诗歌翻译家江枫1981年在《诗刊》杂志上发表的5首艾米莉·狄金森译诗是中国大陆最早的狄金森汉译文,他1984年出版的《狄金森诗选》是中国第一本狄金森诗歌汉译选本。江枫的译本忠实可靠,与其它译者翻译的狄金森诗歌汉译本相比,再版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对在中国普及狄金森诗歌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16.
狄金森诗歌对上帝的书写复杂多变,对上帝的态度似乎也很难廓清.但从她所处的基督教背景和所受的超验主义、启蒙思想影响等方面进行探析,可知狄金森对上帝的书写一方面揭示出了上帝的虚无本质,以及最后审判给人带来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在经历了疯狂的思辨之后,狄金森越来越理性地看待上帝.实际上,她对上帝的复杂情感揭示了人与现实、人与神之间的情感矛盾.狄金森的晚年诗歌所描写的上帝既反映了她的理性,也表现出难以释怀的基督教情结.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惠特曼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开创者和先驱者之一.笔者仅从狄金森的生平与"超验主义"精神对其诗歌思想的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以期对狄金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狄金森的许多诗歌表现了抽象意象的修辞特征,意义幽深含蓄,晦涩难懂,如果我们从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家的文学理论“陌生化”视角去审视,便能够充分地欣赏其诗歌中的美学意义以及更好地把握其诗中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狄金森诗歌以隽永、精练、含蓄、深刻而著称,但因词义难以确定,因此就有了解读和研究狄金森诗歌的种种困惑。从语境、语言与哲学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狄金森第754首诗,可知该诗最后一节的悖论实际上蕴含着"人"与"枪"的哲理关系,即"人"具有胜过"枪"的威力。可见从语言哲学的角度阐释狄金森的诗歌也是揭示其诗歌内涵的一种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和艾米莉.狄金森分别是中西方很有才气的女诗人,她们的爱情经历各不相同,但对于爱情却有着同样的追求和向往,本文通过她们在诗歌中的意象的对比来展现中西方女性的不同爱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