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工作》2008,(15):4-4
主持人语: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和持久的工程。地震破坏形成的特殊弱势群体中(孤儿、孤老、残障人员、移民、单亲家庭等),孤儿面,临家庭生活环境及心理支持缺失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5·12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长期和持久的工程。地震破坏形成的特殊弱势群体中(孤儿、孤老、残障人员、移民、单亲家庭等),孤儿面临家庭生活环境及心理支持缺失的困境。要顺利使其完成个体成长、自我探索、社会角色塑造、价值体系建构等多方面的任务,就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秉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原则,科学、有效地介入。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工们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社工们发挥着整合灾区环境资源、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潜能等专业功能,激发了灾区同胞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在灾后形成的特殊群体中,孤老的社会关系网络遭到破坏,从而特别需要社工在政府部门的统筹下,协助他们寻求精神依托、重建生活意义,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赡养。作为内地一个"朝阳"职业,社工们通过专业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守护孤老们"夕阳"的荣耀。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工作的对象范围,主要是孤老病残和精神病人。但就具体工作而言,除了盲人、聋哑人外,对孤老、智残和精神病人,历来都强调只限于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三无”对象。我们认为,这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也不完全符合城市、特别象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因为: 一、当前“三无”对象已经越来越少。上海属于“三无”对象的孤老残幼者和精神病人,基本上都已收养,散居的孤老人员中生活困难的救济户孤老也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二、对妥善安置有家孤老病残和精神病人的问题,社会上呼声越来越高。据近年来调查,市区有退休、退养孤老近七千人,社会残缺人员一万余人(包括体残二千七百余人,智残七千四百余人),社会闲散的精神病人二万八千余人。这些人各有其特殊困难,不少孤老年迈多病,生活自理有困难;相当数量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缺人员,要求解决生活出路;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无照管条件的残缺人员,包括一些学龄痴呆儿童要求照管等。三、上海市近年来的城市福利工作,实际上已经突破了“三无”对象的界限。在儿童  相似文献   

5.
更正     
地震灾害改变了老人群体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其中许多老人失去家人,成为孤老,他们面临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陪伴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救助。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的系统视角、兼顾宏观与微观、利他主义的价值观等使得社工在介入灾后孤老群体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专业优势,有利于保障救助工作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文的产生和发展、语文的基本内容、语文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三个方面的论述中得出,语文是一种活动的结论;又从语文活动的基本目的、语文形式区别于内容而相对独立、语文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三个方面的论述,进一步推出: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性活动。最后作者回答:语文是人类特有的言语交际活动,而且是一种工具性活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性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7.
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自然灾害是灾害中最常见并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破坏的灾害形式,中国四川汶川恃大地震的发生反映了灾害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发展中国家,加强灾害危机管理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灾害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特质,有助于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能够在预防灾害、处置危机与灾后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在灾害危机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文章立足灾害危机管理预防——救援——重建的工作机制,结合社会工作介入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探析灾害社会工作的研究视阈以及介入灾害危机管理的作用、基本路径和方法,赋予灾害社会工作以学科意义,努力推进灾害社会工作研究,提高灾害危机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孤老?孑然一身、无依无靠的老人叫孤老。根据1979年的统计,上海共有孤老13000多人,其中退休孤老6900多人,闲散孤老3300多人,靠社会救济的孤老3100多人。他们平均年龄是74岁,有2500人生活不能自理,约占孤老总人数的19%。对孤老来说,不仅有个生活照料问题,还有个精神安慰、解决孤独感的问题。对此如何解决?把他们都送进养老院吧,目前国家还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把一切都包下来,况且有许多孤老受了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类的各种需要是彼此关联的,各种需要间关系的变化与个体生长发展的社会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犯有性罪错女性的需要、大多是物质性需要和生理性需要。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确实还有一些性罪错的女性并非为物质性需要、而是报复性需要。据笔者对妇女教养所205名性罪错女性调查发现,出于性报复动机的竟占13.7%。由于女性性报复带有情绪性、欺骗性、进攻性等特点,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较大,因此给预防和矫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2008,(9):57-57
社会工作一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它和人类发展中不断产生的社会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它是以人为本的,基于人类的需要,为人服务;第二,它是利他主义的,以助人自助为基本取向;第三,它是建构性的,随着社会和实践的改变而不断地演变,随着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政府、机构等等之间的互动而改变;第四,它是一种具有极强价值判断的道德文化的实践。社会工作常常要去做一些道德上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唐卓 《探求》2006,(Z1):66-67
人类社会中重大危机发生的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在增加,其破坏力也越来越大,并对国家安全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重大危机应对能力的建设.因此,我国也要尽快建立健全国家重大危机应对体系,并协助建立健全全球重大危机应对合作机制,尽可能避免重大危机的发生,降低重大危机的烈度,减少重大危机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生态运动理论:从浅层走向深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层生态学的出现,代表了西方生态运动从浅层向深层的转变。与浅层生态学的立场和基本主张相对立,深层生态学拒斥人类中心主义,倡导生态整体主义。它把生态危机归结为当代社会的生存危机和文化危机,认为其根源在于我们现有的社会机制、人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必须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现行的社会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造,把人和社会融于自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才可能解决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由此,它提出了建构生态社会的设想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主张  相似文献   

13.
人际的信息传播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人是社会的动物,共同的生产劳动造成了互相依赖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彼此必须交流思想、传播信息,从而产生了传播活动。人类最初的传播活动,只能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共同的劳动,出于人类求生存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  相似文献   

14.
明确责任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福利事业儿童是人类未来。儿童的幸福史,也将是人类的幸福史。人们关心和保护儿童,是人类伦理和道义的必然表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儿童也从来没有与“流浪”、“苦难”、“孤残”乃至“死亡”等冰冷的词语分离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中儿童当然受到保护和帮助,这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使然。对失去家庭的儿童、身陷困境的儿童,社会必须给予帮助。从一定意义上讲,救助儿童就是救助人类社会自身;为他们创造美好的未来,就是在为人类社会赢取美好明天。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越高,对儿童的保护和协助的责任也越重,要求也应更高。欧洲经济工业化以后,德国首次使用了“社会政策”一词。随之德国创立了从各种各样的风险中保障人们生活的国家社会保险制度。20世纪逐渐  相似文献   

15.
启蒙现代性智识所指引下的世界秩序强调自由、民主、人权,成为既有国际事务裁决的道德标准。这种标准更多的是基于政治的或经济的衡量,仅能够反映个体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利益却无法反映个体对于公序良俗、美好生活的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深刻反思了这种理性至上的伦理思维,人类的文明实践指明人类需要兼具理性与德性的伦理基础,全球政治实践需要理性思维,亦需要崇高的道德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了人类构建公序良俗的“公正世界”的蓝图,有效地克服了启蒙现代性理性至上的伦理思维给予现代人的人文危机,勾勒了人类美好生活的未来愿景。  相似文献   

16.
冯浸 《社会福利》2010,(7):38-39
【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工作方法。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状态。危机介入模式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急状态而开展的调试和治疗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与求职:大学生与农民工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桂林 《学术交流》2007,(3):132-136
把社会资本的内容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把社会资本的作用归纳为信息性、工具性和情感性三类,并基于此构建了社会资本与求职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结合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和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1)微观社会资本对获取就业信息的作用得到了大学生和农民工的重视,但大学生对微观社会资本的利用率却大大低于农民工;微观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的情感性支持比较高,而对农民工的工具性帮助却较高。(2)大学生中观社会资本拥有量和使用量大于农民工,他们从就业中心、招聘会和媒体中获取就业信息的比例也大大高于农民工;农民工参加工会、党团、体育和娱乐等社会组织的比例非常低,利用各种社会组织提高就业技能的比例也非常低。(3)宏观社会资本中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改革虽然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信心,但“赚钱”仍是农民工求职的主要目的;自费上学和自主择业制度促使大学生在就业中重视社会资本,并且更加重视作为正式制度的就业市场;城里人对农民工的不友好态度及农民工自我认同对农民工获取就业机会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负面影响;社会态度对大学生求职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但性别歧视却使得很多女大学生在求职中屡遭挫折。  相似文献   

18.
侯洪澜  齐明 《社科纵横》2012,(8):129-1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复杂的文化概念,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复合并存,也表现在其本身系统要素的多样性、存在状态的生命性、认知方式的情感性和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这种复杂性的解读,才有可能无限接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存在状况。  相似文献   

19.
近代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同时大工业也把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生态问题带到了人们的面前。面临着土地的沙化、气候恶化、物种的灭绝和臭氧层的破坏等,人们变得忧心忡仲。生态问题不仅成为理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大众传播媒介关心的焦点问题。严峻的生存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度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人类自己的一切所做所为进行理论反思。人们从各个不同侧面探讨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实质,提出种种方案来摆脱所面临的困境,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形成…  相似文献   

20.
试论权力的实质、渊源和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权力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要准确地界定权力,必须认识和把握权力的实质、根本特性,把握权力关系中利益的表现形式.权力产生于人类社会生存和生产的需要、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合群和恐惧等心理动机.它具有相互依赖性、运行性、强制性、工具性、扩张性、侵犯性、资格性、不对称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