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慈善组织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础,公信力则是每个慈善组织的生命力。提升公信力不仅是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前提,而且是其健康发展的需要。结合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标准,文章分析了造成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的原因,并就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探求》2017,(2)
公信力建设是公益组织良性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广州市从各个方面入手,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提升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包括成立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采取慈善项目推介会模式等。提升公益组织的公信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提高公开透明程度、去行政化、内外兼治和提升自身能力等多方面入手,推动公益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公信力是维系慈善组织存在和延续的基础,也是决定慈善组织筹款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根源于慈善组织的公益性,社会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透明性是判断慈善组织公益性的标准。在我国,慈善组织的天然公信力依附于国家公权,慈善组织的行政化、私益化、营利化、专制化、秘密化、垄断化倾向明显。其背后既有历史传统原因,也有管理体制原因,还有法制不健全原因。增强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应当从改革慈善管理体制和完善慈善组织内部运作机制两方面入手,并通过健全慈善立法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4.
郭亚楠 《社会工作》2011,(12):61-64
"郭美美"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慈善的质疑和热议,将中国慈善推向了风口浪尖。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中国慈善面临公众慈善意识薄弱,慈善组织数量少、筹款能力弱、公信力较低,慈善立法滞后三大问题。未来中国慈善发展应提高全民慈善意识,积极构建慈善网络和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郭亚楠 《社会工作》2011,(24):61-64
"郭美美"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慈善的质疑和热议,将中国慈善推向了风口浪尖。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分析,中国慈善面临公众慈善意识薄弱,慈善组织数量少、筹款能力弱、公信力较低,慈善立法滞后三大问题。未来中国慈善发展应提高全民慈善意识,积极构建慈善网络和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11,(12):60-60
为增强慈善捐助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引导公益慈善资源的有效使用,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民政部12月16日正式向社会发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在不断扩大慈善捐赠规模的同时,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地维护并提升了公益慈善的社会公信力.截至20 14年6月,全省慈善组织基金总量达266.7亿元,年平均支出35亿元,累计救助27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慈善事业该如何成长?除了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慈善法律制度和提高全民慈善意识之外,民间慈善组织自身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也是需要迫切改善的。一个内部治理结构良善的民间慈善组织会赢得更高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时讯快递     
《社会福利》2011,(12):60-62
民政部发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为增强慈善捐助信息的透明度,提高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引导公益慈善资源的有效使用,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民政部12月16日正式向社会发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相似文献   

10.
张作为 《社会工作》2013,(4):144-15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任危机背景下,慈善业务持续地转型升级是慈善组织得以生存的重要武器。电子善务作为转型升级驱动力,有利于加快或驱使慈善组织内外部业务的优化和调整,改变以往慈善组织浓厚的政府行为,打破传统慈善业务的路径依赖,探索出适合当前慈善组织发展的新路径,持续提升慈善组织的运作绩效。本文以浙江宁波为例,分析当前慈善组织转型升级的原因、基础和困难,重点提出宁波慈善组织转型升级的运作模式和运作机制,并从慈善参与者角度设计慈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李占乐 《社会工作》2011,(14):23-2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逐步地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参与公共政策两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党和政府对待社会组织态度的矛盾性,我国社会组织管理政策形成了宏观鼓励与微观限制的根本特征。由这一根本特征衍生的我国社会组织管理政策的种种缺陷,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成立的门槛过高、对社会组织的活动限制过严、对社会组织内部事务干预过多、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培育支持不够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蔡政忠 《社会工作》2012,(9):12-18,21
公益信托是以慈善、文化、艺术、宗教或其他公益性质为目的的信托模式,因公益信托具有设立手续弹性简便与营运成本低的优点,较容易引导大众支持参与。但现阶段的非营利组织面临着同构型的机构募款竞争以及企业界对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包装竞争,导致发展空间处处受限。本文先以老牌信托王国的英国开始探讨公益信托事业的历史演变,再参酌重视资本运营效益的美国模式,最后以信托业融入东方社会价值观的日本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国际公益信托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手法。相对于中国公益信托事业还处于萌芽阶段,除了不具英国有庞大民间财力可左右城市开发政策之外,加上人民过度依赖政府、信托法令不周全、中央地方政策冲突、领导过于重视经济开发、企业社会责任淡薄、非营利管理人才欠缺等等都让公益信托事业无法深入民心。因此本文以第三部门为视角,探索除政府、企业职能之外,对自然环境与文化资产保护该如何协助政府对公共利益观念的落实并因此创造可观的文化观光财。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善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战略选择。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尚未形成浓厚的慈善意识、慈善组织建设不够规范、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社会监督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其相应的对策应是弘扬慈善文化、促进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加强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激励机制以及健全政策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4.
慈善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战略选择。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尚未形成浓厚的慈善意识、慈善组织建设不够规范、组织自身能力建设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社会监督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其相应的对策应是弘扬慈善文化、促进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加强慈善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激励机制以及健全政策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第三种力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逐渐成为完善社会服务,推动社会福利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自身的局限,存在着筹资困难、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现实困境,探讨解决困境的路径,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创新模式——企业化管理模式。并试图从绩效管理、资金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四方面探讨非营利组织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任云兰 《社会工作》2012,(11):23-25
近代天津是一个瘟疫多发的城市,尤其是在水旱灾害频发的年份。瘟疫流行期间,天津市各慈善团体均致力于疫病的防治、控制和治疗。他们的善举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尤其是士绅倡导的"防疫"理念为近代公共卫生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市民基础。  相似文献   

17.
慈善组织印象管理是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修复组织形象缺陷的新型管理技术。但对该技术的使用,需要内外兼顾,积极面对,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印象建构,更需要正确使用而非误导公众。  相似文献   

18.
李峰 《社会》2013,33(2):84-110
本文利用上海市的调查数据,从宗教归属、人口学变量、社会经济地位因素、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和其他机构信任等方面对宗教组织信任进行分析,了解人们对宗教组织信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相关的研究进行回应。结果显示,与对其它机构的信任相比,民众对宗教组织的信任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宗教归属、社会信任、组织参与和对世俗机构的信任对宗教组织信任的影响最大;阶层、社会参与也有一定的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等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福建沿海农村民间慈善发展较快,民间慈善组织以血缘、地缘、姻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其制度化运作趋势日益明显。民间慈善组织以敬老、教育、助困为主要慈善内容,以个人捐赠和资金转移方式来获取原始资金,并通过保本取息、投本增收、追加捐款的渠道使资本增值。民间慈善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人情机制、攀比机制、效仿机制和激励机制,这四个机制相互联系,既涉及发展的内驱力,也包含发展的策略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胡涤非 《太平洋学报》2011,19(11):50-57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测量了省级和市级的信任水平,讨论了信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省级层面的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与区域经济发展呈微弱负相关,公共信任与区域经济发展呈微弱正相关;而基于市级层面的研究发现,社会信任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显著负相关,公共信任仍然与区域经济发展呈微弱正相关。作为特例,用银行呆账率作为一个客观的、逆向的指标来验证社会信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银行呆账率与地区社会信任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