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刍议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由政府、群体和个体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支持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接着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中所需要的社会支持网严重缺乏,认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人口不断流动态势之中一种常见的和必然的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弱势群体问题并不是因其自身原因所造成,而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基于此,应着眼于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支持与被支持双方的平等互动,使农村留守儿童弱势群体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并形成相互联系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形成原因,并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关怀展开具体论述。对农村留守老人施以社会关怀,既是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愿望,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美静 《社会工作》2014,(1):128-134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自2004年后被社会广泛关注。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难以被满足,从而妨碍其成长与发展,甚至连个人生存都受到威胁。本文应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一大因素在于其社会支持网络的残缺。社会工作要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农村留守儿童构建一个安全、有效、完备的社会支持网络,具体行动则应该从个人内部和个人外部两个层面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甘肃省的176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主要有:安全感的需求、亲情的需求、与同辈群体平等交往的需求、表扬和鼓励的需求、自主成长的需求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问题需要加强亲子互动,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加强学校的建设,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吸纳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7.
河北肥乡县:勇于探索农村社会养老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福利》2011,(5):12-13
今年来,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和失能、办失能老人逐年增多现实问题,河北邯郸市肥乡县大胆实践创造性地探索出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农村社会养老新模式,走出来一条县有肥乡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浅议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伟贤 《社会工作》2008,(14):44-46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研究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意义出发,着重分析了造成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难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本文认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衰弱、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老人负担增加、老人孤独感增强和他们自身一些问题等五个方面是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从千百年固守的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风起云涌的人口流动也必然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随着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流动,农村独特的留守人口群体--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丈夫就开始出现,也成为了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些留守人口群体中,留守妇女负担最重、承担的责任与扮演的角色也最多,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也最大,但受到的关注却最少.以福建省的漳浦县作为个案,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真正接触和体会她们的日常生活,倾听她们的故事,呼吁社会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广州市流动老年人口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支持的三个主要方面论述了流动老年人口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流动老人都不同程度得到同住子女和分住子女的经济支持,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老人流动多是照料者的角色,主要以照看孙辈、帮子女照料家务来安排日常活动;部分流动老人感到孤独寂寞,困扰流动老人最多的是生病“有子女而无人照顾”问题,部分流动老人虽想继续留下来养老,但对今后的养老表现出很大的担心.  相似文献   

11.
丛梅 《社会工作》2011,(12):91-93
我国当今社会,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已逐渐得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便成为了老龄人赡养的重要方面。近期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如何实施的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同时应该着力从伦理的角度出发,建设一种精神赡养的社会伦理网络,使得老年人精神赡养得到广泛的伦理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保定市北市区弱势群体的抽样调查基础上,本文通过引入社会网络理论范式,对弱势群体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深入分析,认为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着规模小、构成简单、同质性强、缺乏阶层内部整合等特征和问题,而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支持,对培育和强化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敏 《社会工作》2011,(10):54-57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是在社会转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剧过程中产生的。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核心。而家庭教育又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外出打工父母这个责任主体以增强其教育能力,同时积极争取社区、学校、社会、政府多方资源和力量以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这也将促进社会工作走进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国内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已有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就其研究背景、理论预设和分类的社会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尝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空巢”是中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落实的必然。日益增长的“空巢老人”为国家福利、代际和谐和社区照顾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视角,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维度,对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和18个社区的289位空巢老人和212名非空巢老人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社会健康与心理支持令人担忧。文章就构建“空巢老人”长期照顾网络作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Families are integral in helpi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maintain feelings of social inclusion and an overall sense of belonging, thus reducing consequences of social exclusion. Preliminary research, particularly of the culture change movement in long-term care, shows there are barriers to family engagement and visitation of residen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1) identify and summarize the barriers most reported to family visitation and (2) synthesize the findings to determine which barriers are most often reported in literature, and which may pose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to family involvement. Using the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PRISMA) guidelines, a final sample of 15 articles across 11 databases report seven barriers to visitat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ff to family member relationship, employment/finances, travel time, access to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Findings suggest barriers to family visitation and point toward a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as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ident and family member is complex and warrants attention across professions. Interprofessional efforts between social work, allied professionals, and transportation planners are necessary to address this pressing concern experienced by residents in nursing homes,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lessening such barrier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城市低保户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以政府机构、居委会为主的正式支持和以家人、亲朋、邻里为主的非正式支持,通过对照两者的缺陷,探讨社会工作介入的空间。从资源的连结与拓展、帮助方式的可接受性来谈社会工作对正式支持的弥合;从增强社区居民与低保户之间的互动、增强低保群体之间的联系来谈社会工作对非正式支持的弥合。  相似文献   

18.
郭瑞 《社会工作》2012,(10):91-93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西宁社区志愿服务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尝试依托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寻找社区志愿服务的支持性因素,以期构建起坚实有效的支援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9.
赵罗英 《社会工作》2011,(22):63-66
灾区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来源为非正式支持系统与正式支持系统,非正式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成员、亲友邻里、同伴等,正式支持系统包括学校、政府、志愿者、福利组织及社会人士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网络对灾后青少年心理恢复具有较强的助益作用,非正式支持系统与正式支持系统对灾区青少年心理复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