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灾后社会关系重建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但也许是受"脱离理论"的影响,作为微观层面的老年人的行动研究视角被忽视了。笔者作为一名社工亲临Q安置社区发现,培育并发挥老年人的社会资本对灾后社会关系恢复与重建具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家对口支援的统一部署,作为上海市援助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首批项目之一,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已经在都江堰开展了两个多月的专业服务。围绕重建社会关系、恢复社会适应的主题,上海社工以社区重建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  相似文献   

3.
薛海 《社会工作》2008,(21):32-33
按照国家对口支援的统一部署,作为上海市援助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首批项目之一。“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已经在都江堰开展了两个多月的专业服务。围绕重建社会关系、恢复社会适应的主题,上海社工以社区重建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学习、工作、生活,通过开展群众活动、实事项目、骨干培训和制度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工们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社工们发挥着整合灾区环境资源、评估灾民需求、挖掘灾民潜能等专业功能,激发了灾区同胞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在灾后形成的特殊群体中,孤老的社会关系网络遭到破坏,从而特别需要社工在政府部门的统筹下,协助他们寻求精神依托、重建生活意义,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赡养。作为内地一个"朝阳"职业,社工们通过专业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守护孤老们"夕阳"的荣耀。  相似文献   

5.
邹鹰  刘林 《社会工作》2010,(13):11-13
灾后重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是党的救灾政策落实和群众利益具体体现的又一环节。目前江西省抚州市对做好6·21水灾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做了具体的规划和布局,相关的配套措施也已到位。民政部门是灾后重建的主力军,作为灾害管理的职能部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灾民的切身利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李潇 《社会工作》2011,(24):32-33,36
面对近年来各类重大灾害频发,社会工作以其服务助人的专业优势,不断参与到灾后重建之中。作为社会工作内容之一的社会行政是一项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强调对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安排利用,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服务效用,并注重对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估,以提升社会工作质量。本文力图分析社会行政在目前灾后重建中的不足,探讨其在灾后重建中的应有作用,以期对社会行政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于汶川灾后社区重建的现实,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有灾后社区重建的实践和研究资料,提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是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有效途径,这主要取决于灾后社区重建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地区发展模式的本身的特性。地区发展模式是在充分整合地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来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实现共同发展。置于地区发展模式视域下,笔者尝试从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方法和过程三个方面构建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服务框架。文章最后指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既是社会工作实务拓展的契机,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汶川灾后社区重建的现实,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有灾后社区重建的实践和研究资料,提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是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有效途径,这主要取决于灾后社区重建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地区发展模式的本身的特性。地区发展模式是在充分整合地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来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实现共同发展。置于地区发展模式视域下,笔者尝试从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方法和过程三个方面构建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服务框架。文章最后指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既是社会工作实务拓展的契机,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小霞 《社会工作》2009,(22):44-47
灾后社会重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合力。来自灾区群众的本土志愿者,是灾后社会重建的重要内源力。本土志愿者队伍的培育,有利于发掘当地资源,带动受灾群众参与灾后重建,提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加快灾后重建进程。要多措并举,建立当地志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协调管理机制、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保障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专业性和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其服务领域相当广泛,灾害援救和灾后重建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领域之一。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方法对灾民进行科学的需求评估,确保灾民作为灾区重建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庞大的社会救助资源,社会工作合理统筹、整合资源,充当计划执行的协调者角色;针对灾区社会结构的破坏,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重建社会结构,重塑灾民场域。  相似文献   

11.
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自然灾害是灾害中最常见并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破坏的灾害形式,中国四川汶川恃大地震的发生反映了灾害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发展中国家,加强灾害危机管理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灾害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特质,有助于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能够在预防灾害、处置危机与灾后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在灾害危机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文章立足灾害危机管理预防——救援——重建的工作机制,结合社会工作介入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探析灾害社会工作的研究视阈以及介入灾害危机管理的作用、基本路径和方法,赋予灾害社会工作以学科意义,努力推进灾害社会工作研究,提高灾害危机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廖鸿冰 《社会工作》2011,(18):41-4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外生性社会工作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出于职业使命与伦理良知,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在四川灾区集体亮相,显示了社会工作专业在灾后恢复重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政府主导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在于从内部挖潜。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通过嵌入四川理县灾后重建,在向内生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探索了一条从外生性嵌入到内生性根植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道路,为当前汶川地震后社会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夏群 《社会工作》2012,(4):49-51,68
本文旨在分析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试图溯源社会工作广泛的主客体关系,借助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反思社会工作领域内的多重解释和二元对立,并将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归结到结构化的构成之中,在密布资源和规则的结构之中发现充满"实践意识"的行动者,从而感应社会工作发展的脉动。  相似文献   

14.
日本3.11大地震后,各种专业组织、社会福利组织致力于灾后重建的社会工作,有力佐证了日本护理保险制度中的护理管理在震灾救援中的巨大威力。针对震灾的社会工作,需要注重以个人援助为主的护理管理,与以地域社会为主的网络相结合。在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上,需要社会工作把医疗和团队结合起来,通过加深相互之间的配合,建立在灾害医疗援助小组(DMAT)或日本医师会灾害医疗团队(JMAT)进行治疗后开展生活援助的机制。在社会工作中导入与灾害医疗援助小组同样的体系,平时就要培养好应对震灾的社会工作者。注重培养社会工作者应用现存的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及动员、调动灾区以外地区的社会资源的能力。重建受灾者的社区,非常有必要保持并进一步强化以往的居民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区域综合援助中心,配有保健师、社会福利士(社会工作者)、主任护理经理。以区域综合援助中心为主来开展灾区和灾区以外地区的社会工作者互相合作的"区域综合照顾"。在生活圈里重建各种组织机构的网络,社会工作者在各自的生活圈内,以地区的需求为基础,制定解决这些需求的计划,动员灾区居民参加,力求实现正式和非正式组织、机构的组织化,并在各种组织、机构的合作下进行实施推广,为社区复苏提供援助,促进地域社会中的各种组织的网络建设,从而形成地区的组织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既是政府重视的结果,又是时代之需。但其发展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困境。"矿区社会工作"的提出,是本土化的尝试,也是摆脱发展困境的努力。"矿区社会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解决一些特殊问题:案主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价值、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问题及其评估问题。在西方社会工作理念和矿区地方性特质相互结合的分析框架下,设计了这些问题解决方案,以求为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的构建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储庆 《社会工作》2012,(5):25-27
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为基础,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一基本理念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核心理念,以及社会工作强调案主与工作者平等专业关系的要求具有诸多共通之处。通过对问题式个案工作课程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收获了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更是通过问题式学习过程深化了专家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社会工作实务开展具体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裘旋 《社会工作》2012,(5):68-71
"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和"社区公益项目招投标"是上海市民政局推出的两项社会服务项目化运作的典型工程,文章以上海市Z区为例,探讨了社会服务项目化运作对基层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包括居民需求的真正满足、社会组织的破土新生、社会工作的专业推广和民政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红艺 《社会工作》2011,(20):37-39,42
企业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的实务领域,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于农民工的重要路径。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将有助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企业社会工作可以在维权和协调劳资关系、协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教育与培训、营造有利于农民工的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为农民工提供服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服务主要有"企业主动引入"和"政府购买服务"两种基本的推进模式,以及作为重要补充的"校企合作"、"社会捐助"等其他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