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聿温 《领导文萃》2008,(20):102-106
一天,陈云来到毛泽东的会客室,毛泽东劈头问道:“你电话里说有急事面谈,什么事这么急啊?是不是为‘一五’计划的事呀?”陈云回答:“一五’计划的事还未考虑成熟。我是想向主席反映一下高岗同志的问题。”毛泽东略感惊异:“高岗?他怎么啦?”“我看他有点不正常。”陈云说,“他主动找到我门上.同我谈对党和国家体制调整的看法。散布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有些话很出格。”  相似文献   

2.
河之洲     
陈云的民主作风和科学态度在我们党内,很多同志都认为陈云同志是民主作风的模范。他倾听别人意见是真心诚意,不是做样子给人看的。在陈云同志面前讲话,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陈云同志说: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有了反对意见,可以促进自己思考问题,这与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不矛盾。对于曾经反对过自己意见的同志,他不扣帽子,还注意保护。有一次,一位副部长因提了不同意见被所在单位以“反对陈云”为由加以批判。陈云同志得知后,马上告诉有关的同志:有错误可以批评,但不能说是反对陈云,不要抓住不放。在1959年“大跃进”中,钢的指标居高…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陈云同志也是一位卓越的管理专家。 十二字用人之道 陈云同志任中组部部长第二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讲演中阐述了他的十二字用人之道: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陈云同志提出对干部“要了解得彻底。”看全面,既看到他的长处,又看到  相似文献   

4.
罗海岩 《领导文萃》2012,(23):118-120
一个人的诞生始于呐喊,终结于沉默。他一生的经历都可以看作是从呐喊到沉默的中间过程。这是呐喊和沉默的对立统一,它们常常在政治的园地上并蒂开放陈云同志百年之际,我曾编辑出版了《陈云家风》一书,意在表现寓亲情友情的伟人情怀。  相似文献   

5.
陈云同志多次遇到有人向他送礼,但都无一例外地拒绝了。他说:"送礼是有求于我,收下后,决定事情必有偏差。"在一生的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不收礼、不吃请,有口皆碑。我们党内许多优秀干部都像陈云同志一样,从点滴小事入手,自觉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人品是官品的基础,官品是人品的延伸,人品和官品决定事业的成败。剖析近几年查办的各类违纪违法案例,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品德上,大多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开始,  相似文献   

6.
读《百年陈云》,陈云同志一贯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位在党内长期分管干部、财经领导工作的老革命家有句名言:我们做工作.要用90%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决定政策。由于重视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因而在许多关键发展阶段的重要丁作中.陈云同志提出的意见看法多是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8.
陈云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加强对他的领导经验特别是高超的领导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广大干部的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介绍陈云同志的群众观及其对当前领导工作的启示。一陈云同志的领导者价值的群众取向思想,从世界观的高度解决了为了谁、看重谁、相信谁、依靠谁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陈云探索出一系列了解群众心理、引导群众趋向组织目标的原则、方法和策略。第一,领导者价值的群众取向。陈云认为,领导者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的宝库中,陈云同志建党著述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它的篇幅众多,占有相当数量比重,而且因为它的内容精深,有鲜明的思想和语言特色。他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彻底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因而使他的建党著述,篇篇都表现出那种直接的行动的性格和深邃的思维的内涵。陈云同志非常注意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13,(10):51-55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为第一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中纪委成立之初,黄克诚请示陈云:纪律检查委员会主要抓什么?陈云明确回答:"抓党风"。1979年1月,黄克诚在中纪委第一次全委会讲话时说:"我赞成陈云同志的意见,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抓党风,要整顿党风,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转变党  相似文献   

11.
陈云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哲学家.他通过总结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了实现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有效途径,其核心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陈云文选>第3卷,第371~372页)认真学习和理解陈云同志的"十五字诀",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领导之友》2014,(12):61-61
正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为第一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中纪委成立之初,黄克诚请示陈云:"纪律检查委员会主要抓什么?"陈云明确回答:"抓党风。"黄克诚在中纪委第一次全委会讲话时说:"我赞成陈云同志的意见,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抓党风,要整顿党风,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转变党风。党风搞好了,党就有希望。"针对干部"特殊化"现象定规矩  相似文献   

13.
党性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这在共和国领袖陈云身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陈云一生,始终注意党性锻炼和修养,从而具备了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党性决定党风,党风体现党性。陈云实事求是的良好党风表明他具备了坚强的党性。在对待人民的问题上,他实事求是。“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陈云正是一切工作以人民利益为重,才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他敏锐地洞察到,党风的核心就是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如何对待群众的问题,所以他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指出:“因为是共产党员,是群众所信仰的先进队伍中…  相似文献   

14.
陈云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哲学家。他通过总结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了实现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的有效途径,其核心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说:"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  相似文献   

15.
陈云的谨慎     
傅高义 《领导文萃》2012,(22):79-83
外国人熟悉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这些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陈云。听说过陈云的人大多认为他是一名经济学家,这是不准确的。陈云固然懂得经济学,但是他的专长不仅仅是经济政策,而且还包括党的基本政策。陈云的小心谨慎陈云在公开场合支持社会主义改造,但是,在1955年3月他说,社会主义改造应当稳步进行,不应"冒进"。作为一位曾经  相似文献   

16.
<正>"陈云……很少暴露自己。他总是在幕后进行操纵,将自己的活动隐匿起来。正因此,一个时期以来,有许多人无法清楚地了解他。"这是"文革"期间红卫兵用来攻击陈云的一段话,它引出了陈云作为政治家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作用这一基本问题。处理麻烦问题的能手  相似文献   

17.
郑培民同志在湘西自治州任州委书记时,我是州委办公室一名普通的机要员.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好领导。如今,他虽然离开我们一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他对我工作上的关怀教导,更使我铭记终身。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初,我作为一名保健医生,很荣幸地在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生活了三年。在那段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伟人的风采,感受到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日夜操劳、呕心沥血的赤子情怀;亲耳聆听了伟人的教诲,他那浓重的四川乡音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9.
李景贤 《领导文萃》2009,(16):63-68
2008年4月4日,我国外事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吴学谦同志,走完了87年光辉的人生历程。我没有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过.但有过一小段跟随他在新疆考察调研的经历。吴学谦同志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虽身居高位.但坚决反对搞特殊化,甘当一个普通百姓,是我们晚辈为人处事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综合 《领导文萃》2013,(24):68-71
“到上海来了以后,这三个月的白头发比什么时候都多。江泽民同志预言一年之内我的头发全部变白,这是他的体会,我已经感受到了。工作确实是复杂,确实是难做,所以江泽民同志经常讲他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我现在也体会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