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俄罗斯民间童话在俄罗斯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魔幻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不仅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喜爱,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本文以时间范畴为视角,从时间的类型,时间的特点及主人公空间转换的时间量化等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俄罗斯魔幻童话,论述了俄罗斯魔幻童话的时间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2.
魔幻童话是俄罗斯童话的重要组成部分。魔幻童话中魔幻形象的来源和多神教密切相关,魔幻形象具有双重性。魔幻形象的双重性是俄罗斯地理环境和双重信仰的产物,也是俄罗斯民族双重性性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舒伟教授的专著《中西童话研究》的研究,认为该著作从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概括童话发生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并科学地解读了西方童话理论。通过中西童话比较,立足本民族儿童文学,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对增进中国儿童文学和西方儿童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以及建构起中国儿童文学自身的话语与言说方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部中国童话史,就是一部童话演变的历史。当我们考察中国童话史的时候,首先要区分几对概念,一是童话名称与童话存在;二是古代童话与现代童话。童话的名称在中国出现于本世纪初,以商务印书馆1909年开始编纂出版专门供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集《童话》为标志。主编人孙毓修在《初集广告》中指出:“故东西各国特编小说为童子之用,欲以启发智识,含养德性,是书以浅明之文字,叙奇诡之情节,并多附图画,以助兴趣;虽语言滑稽,然寓意所在必轨于远,阅之足以增长见识。”其中已含有童话的定义,对童话的对象、特点、功能阐述得比较全面、正确和明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二十世纪才有童话。中国最早的童话研究者周作人在1913年写的《古童话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从对经典童话的继承与超越,直面现实生活、再现人生百态的主题叙述,成人童话的意义三个方面,探讨郑渊洁1995年转型后的成人童话创作。  相似文献   

6.
安徒生童话作为童话中的绝对经典,在全球的阅读率仅次于《圣经》。它将天真、本真、真相、真理融合为一,既能在开始迈出人生步伐的原点上引领我们,也能在返璞归真的生命终点上等待我们,它看似童话,又超越了童话而无所不及。因此,它覆盖了我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以幻想为基本特征的文学样式,童话较多地留存了神话的某些特质,具有人类童年的某些思维特征,其稚拙的形式中蕴含着人类世代追问的重要命题。以文化原型批评方法来解析西方现代经典童话中的成长故事,可以发现成长仪式原型在其中的变形和置换,附着于其中的是不同的文化心理:成长是道德的完善,是灵魂的圆满,是对人性自由的向往,体现了现代西方人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是以小说家的身份步入文坛的,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之一。与其他作家相比,他突出的贡献在于他是中国现代童话这块处女地的少数几位拓荒者之一,他的第一部童话《稻草人》堪称我国童话创作的一座里程碑。“五四”以前的儿童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圣谕广训》等,大多充塞着“圣贤大道理”的枯燥t)l诫,将儿童视为“缩小的成人”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时是没有真正的儿童文学的,更不用提童话创作了。“五四”时期是我国儿童文学觉醒与发展的时代,从1921年至1931年,叶圣陶先后创作了近四十篇童话…  相似文献   

9.
儿童喜爱民间童话与民间童话的语言魅力相关。这主要表现在:民间童话富于动态性的语言适应了儿童从动作演化出来的认知进程和游戏心理;易于情感体验的语言克服了儿童的认知局限与阅读障碍,让儿童直接进入文本传达的情感体验世界;亲情语言满足了儿童爱的渴望、愉快追求和社会建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将日常生活作为探讨魔幻文学的视角,可以把握现代魔幻文学在日常生活叙述中所反映的美学追求。"在家"与回归构成日常生活叙述的两个层面,分别揭示了现代魔幻文学的审美内涵和价值取向。现代魔幻文学以微妙的方式建构了对日常生活的理解,通过魔幻式的远离反思儿童的成长和现代人的生活,体现魔幻文学自身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的童话一方面以思想内容的强烈时代感和现实性为特色 ,另一方面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的奠基人 ,开辟了中国童话创作的现实主义道路。中国童话在叶圣陶手中开始 ,同时也在他手里成熟  相似文献   

12.
安徒生童话作为童话中的绝对经典,在全球的阅读率仅次于《圣经》。它将天真、本真、真相、真理融合为一,既能在开始迈出人生步伐的原点上引领我们,也能在返璞归真的生命终点上等待我们,它看似童话,又超越了童话而无所不及。因此,它覆盖了我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13.
试论张天翼早期的长篇童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当我们回顾先驱者筚路蓝缕、锲而不舍的战斗历程时,就会发现一座闪光的丰碑-这就是张天翼早期的长篇童话。张天翼是三十年代初崭露头角的。他不仅以其精彩而多产的小说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而且继承和发展了由叶圣陶开创的现实主义童话创作的道路,以其别具特色的长篇童话,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增添了新的光彩。一九三二年,二十六岁的张天翼写成第一  相似文献   

14.
词和童话虽然是两种相去较远的文体,但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词却有较为鲜明的童话意境:在内容上,拥有赤子之心的晏几道以建构梦境的方式问离现实;在形式上,晏几道的词设色斑斓,视角特异纯稚,想象瑰丽,语言浅白,词境轻盈;在审美上,则又体现出强烈的耽溺于美的审美取向,具有鲜明的和谐美的特征。这些都和童话的个性精神趋于一致。以童话的视角来看待晏几道的词,可更好理解和概括其个性精神和独特意境。  相似文献   

15.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是他整个思想感情和人生经历的艺术结晶,他的经典童话呈现出浓厚的忧郁色彩。卑微的出身、失败的艺术追求、上流社会的歧视使安徒生饱尝人生的艰辛,使得他的童话弥漫在忧郁氛围当中,表现出浓重的忧郁情结。屡遭冷遇的爱情追求,近乎绝望的情感体悟,社会现实的黑暗残酷,激起了安徒生的强烈愤懑和无比悲痛。安徒生童话悲愤而不悲观,沉郁而不消极,散发出迷人的魅力,集中体现在其悲剧性童话人物形象身上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6.
现代童话是儿童文学中幻想性最强的体裁,幻想性是现代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美是现代童话的审美核心,它对童话的内容有实质性的影响.这里试就现代童话的幻想性美感的艺术表现手法,探析现代童话幻想美的艺术特征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童话,当它开始在文学部门中出现的时候,它是人民口头创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儿童读物中,从来就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到儿童们热烈的欢迎。现代的作家们,在继续整理民间童话的基础上,发展了童话的各种新的形式:艺术童话、科学幻想童话等。把童话的整理、改写、创作,作为繁荣儿童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文学的任务和从教育学的观点来说,童话,扩大了儿童的社会的眼界,使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运动、变异,发生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18.
童话是作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加工后的艺术沉淀,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作家对女性的观念和态度。西欧传统童话中的女性形象拥有美丽可爱的外貌,具有牺牲精神和忍耐、顺从、温柔的秉性;而西欧现代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则是追求自主、独立、勇敢的现代女性形象。西欧童话中女性形象的改变,其实正是作家女性价值观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早期童话集《稻草人》在选材、主题、意境等方面都深受以安徒生与王尔德童话为代表的西方童话的影响,表现出题材单纯、节奏舒缓、抒情性、现实性等与西方童话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作者身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人生经历、人生信仰与西方作家亦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在接受影响的同时,《稻草人》又明显地表现出与西方童话的差异,体现了作家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童话心理学的童话艺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叶以来一些临床心理分析学家出于职业的敏感和经历,运用精神分析学对童话进行探讨,形成了独特的童话心理学。童话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儿童文学的跨学科交叉,拓展了童话研究的视野。影响较大的童话心理学研究包括以贝特尔海姆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学派和以弗朗兹为代表的荣格学派。尽管关注的重点不同,但两者都属于童话的深层心理学研究,都致力于揭开那些被日常话语遮蔽起来的,恰恰能在童话中得到最充分体现的无意识信息和心理意义。本文是对贝特尔海姆童话心理学的童话艺术观进行的梳理和阐释,涉及童话的梦幻特点和童话的模糊叙事艺术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