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碳税风险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政策手段,为了降低中国的碳排放量,可以考虑开征碳税来达到这一目的。对于中国开征碳税,许多学者认为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认为实施碳税政策在削减碳排放的同时必将对中国的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和宏观税负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开征碳税对收入分配等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有的甚至是正面的影响,并针对模型的回归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说 ,有 3种情况激励政策制定者实施意外的通货膨胀政策 ;供给冲击、谋取政治选票和为财政赤字融资。当出现的供给冲击时 ,采取通货膨胀会使福利损失较小 ;为了获得政策选票而以通货膨胀换取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会使社会福利损失增大 ;当为弥补财政赤字而以铸币税融资时 ,社会福利损失增大 ,同时其再分配效应使得公众对通货膨胀极其反感  相似文献   

3.
碳税作为一种重要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手段,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对碳税的收入分配效应和双重红利效应进行梳理,发现家庭收入水平、家庭支出中能源消耗占比、家庭对能耗的需求价格弹性、税收转移支付以及税收中性的碳税政策对社会福利效应有着重要影响,长期来看,碳税的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碳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税是碳减排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好,并且在一些国家取得了一些经验。我国在制定减排政策时,应将碳税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为此,深入研究不同的碳税政策,并制定适宜的国家碳税政策和必要的调整措施,消除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气候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2年社会核算矩阵(SAM),采用增加碳税模块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构建了测算中国碳税政策影响的涵盖42个部门的动态递归CGE模型(其中包含4个化石能源生产部门和1个电力能源生产部门),以此来分析不同税率情境下碳税政策实施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费和碳减排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将对我国GDP造成负面影响,且随着税率的不断升高,GDP的下降率将不断增大。同时,碳税政策的实施使得高碳排放行业能源消费量明显减少,并提高了清洁能源的使用量,而总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则随着税率的不断升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城市道路拥堵收费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总结了伦敦和新加坡道路拥堵收费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实施道路拥堵收费的若干建议。分析认为:拥堵是全世界许多大城市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容小视;实施拥堵收费政策,有利于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增加社会福利;在实施之前,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同时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确保收费收入的公正使用、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等,从而确保拥堵收费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0-2011年我国省市的地区GDP、就业人数、能源消费和资源税的数据,建立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数据分位数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碳税政策对我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效应区域差异性。结果显示: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要素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征收碳税对我国的东西部各个地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碳税对能源消费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碳税的征收会加大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同时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加强。我国在碳税政策制定方面要同时考虑产业差异和区域差异,在征收碳税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碳税的内涵、效应与中国碳税总体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税是基于激励的价格型碳减排政策工具,是使外部性内在化的庇古税。碳税能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虽在短期内抑制经济增长,但中长期将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它能降低能源消耗,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但会扩大资本与劳动的收入分配差距。中国在碳税设计时,应以二氧化碳估算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从量计征,开征之初实行每吨二氧化碳20元的低税率,以后渐次提高;同时,建立完善的减免与返还机制,注重与其他税种及其他碳减排政策工具的相互协调,以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京津冀绿色发展系统模型,分别从产业结构、绿色信贷、能源税收、碳税、碳交易机制、科技6项政策维度出发并赋予政策调控因子,动态仿真不同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相较绿色信贷政策更能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一定范围内提高能源税税率对京津冀绿色发展有促进作用;组合碳减排政策相较单一碳减排政策更能促进京津冀绿色发展,且组合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并非单一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的简单加总;科技政策对CO2排放抑制作用强于对能源消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一国多区域嫁接多国多区域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了碳税政策对中国及世界不同区域的经济及环境影响。情景仿真结果表明:征收碳税可以有效降低世界范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对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中国的核心出口产业会因主要工业化国家减排政策的执行而遭受损失,而国内各区域的经济损失也会因为地区发展存在经济结构、水平等要素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而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这些挑战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通过引入碳税、碳排放、碳存量以及人力资本等变量对经典RBC模型进行拓展,基于拓展后的模型模拟分析碳税改革的低碳发展效应。结果显示:从长期效应看,增加碳税收入同时减少资本税和工资税扭曲效应的碳税改革能够有效抑制碳排放和降低碳存量,并促使企业提高减排的积极性;从短期效应看,碳税改革不仅能够带来碳排放和碳存量的减少,而且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的机制对产出形成正向影响。由此看来,选择合适碳税改革路径以及恰当运用碳税工具将能够有效推动中国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迁和气候灾害逐渐凸显,各国都面临着碳减排的压力。部分欧盟国家开征碳税来控制碳排放,而美国却不推崇碳税。碳税政策是利用税收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迫使人们改用清洁能源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化石燃料消费比未课税的情况下减少。对中国燃料价格和碳排放的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变化是燃料价格变化的格兰杰原因,〖JP2〗而燃料价格变化不是碳排放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说明了中国化石燃料需求的〖JP〗刚性,预计在中国开征碳税所能实现的碳减排效果不会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污染治理的税收和补贴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末端治污和清洁生产两种污染治理模式下考察了排污税和治污补贴对行业结构和环境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在末端治污方式下,排污税率的提高有助于减少行业短期和长期排污总量;而在清洁生产方式下,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排污税率的改变对行业排污总量的影响均不确定。除了在末端治污方式下可以明确预期治污补贴的提高能有效减少行业短期排污总量并且激励新厂商进入外,治污补贴对污染控制和行业厂商数量的影响非常模糊。只要将排污税率设定为污染所造成的边际社会福利损失,则全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目标将自动实现,对污染治理的补贴并不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碳税立法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税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严重威胁的客观要求。目前,碳税被认为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深入研究与综合对比分析国外碳税实施情况,笔者认为:碳税是以化石燃料及相关产品中的碳含量为基础,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对导致气候变化的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环境税,广义的碳税包括碳关税,碳税的立法理论主要包括外部性理论、庇古税理论、权利成本理论、侵权行为理论、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相似文献   

15.
税收制度可以有效引导社会经济活动,从而调整社会经济结构。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强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力度,我国的税收制度应作出如下一些变革:拓宽企业所得税的抵扣范围,适当提高抵扣的额度;以车船税、物业税为突破口推进财产税改革;以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依托推进行为税改革;谨慎、有序开征资源税。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逐渐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接受,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分析四川省碳排放的总体情况以及在降低碳排量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在减排约束下四川省应该积极发展水电工业,合理发展天然气产业,因地制宜努力发展新能源,并提出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推进碳减排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相结合,制定有利于低碳能源发展的电力价格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汽车消费税是降低汽车工业能源消耗和交通污染排放的重要手段。在汽车消费税"绿色政策"效应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虚拟变量和断点回归模型对1994-201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短期受"价格效应"的影响,汽车消费税抑制了汽车生产及使用环节的CO2排放量,并且促进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在长期"反弹效应" "市场效应" "生产效应""替换效应"和"持续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政策对CO2排放量的影响表现为负向效应。此外,政策的实施在增加小排量汽车销售量的同时降低了大排量汽车的销售量,但是对3.0~4.0升(含4.0升)以及4.0升以上排量汽车的销售量没有显著影响。鉴于此,提出完善汽车税收制度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下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技术创新、碳税税率等因素纳入包括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研究了环保政策、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问题。模拟分析表明:技术进步、研发投入、专有技术设备投资、环境治理投资可以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目标。碳税税率冲击对总产出的负向影响特别明显,环境治理投资冲击的后期正向效应比较明显,政府治污支出冲击的当期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发现,专有技术设备投资将会挤出研发投资,政府治污支出将会挤出居民消费。总体来看,专有技术设备投资冲击对碳排放、碳排放强度波动贡献最小,环境治理投资冲击对碳排放、碳排放强度波动影响比较大。根据结论提出了完善企业碳排放内部治理及外部监督机制、成立协调管理机构、逐步建立碳税试点机制、进一步落实国家各项政策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