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斌 《职业》2006,(6):31
眼下新浪博客借名人造势,有“男看郑渊洁,女看徐静蕾”之说。对于这位京城“童话大王”,许多人并不陌生。他创办的月刊《童话大王》,由他一人的作品支撑长达二十多年,在出版史上颇具传奇色彩。他笔下的皮皮鲁,  相似文献   

2.
正妈妈的一个神秘礼物,给了孩子们无法想象的力量和勇气,让他们不再恐惧去幼儿园,敢独自参加夏令营……3岁的小福,今年上幼儿园了。从家到幼儿园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小福用各种方法来拖延,足足走上10多分钟。一到幼儿园门口,他就会立刻大哭起来。连续几天,我都是强行把他抱进去,交到老师手里,然后狠心离开。听到背后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我感觉心都要碎了。周末,我选了一个小福心情不错的  相似文献   

3.
阿海  浏泓 《现代妇女》2005,(12):15-17
妈妈自从和爸爸离婚后,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李小明身上,并希望他超过爸爸,每当他考试得不到高分,或家庭作业得不到老师的好评,妈妈就会暗自流泪,或不住地叹息,他受不了妈妈施加在他身上的这种“软暴力”,所以,他要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4.
安子 《女性天地》2008,(4):48-49
郑渊沽,对于出生于70年代、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名字:27年前,郑渊沽创作了一部3万字的童话——《皮皮鲁外传》,从那以后,他就成了中国童话界的“大腕”、虽然他的最高学历只有小学四年级,可他却单枪匹马创办了《童话大王》杂志,从写刮印再到发行,他统统拿下。郑渊洁的童话影响了整整一代中陶少年儿童。就是这样一个“童话大王”,在教子过程中也创造了一个新的教子童话。  相似文献   

5.
火车上,同坐的是一对母子.黄昏时分,母子俩显得忐忑不安,儿子在窗玻璃前把脸都贴扁了,张望着. 我问那个一直在张望的孩子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他妈妈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孩子转过身来对我说,他爸爸是火车司机,忙得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今天是他爸爸45岁的生日,他和妈妈想给爸爸一份生日礼物,于是,特意坐这趟火车.期望可以与他爸爸开的那列火车相遇,看一眼他的爸爸.  相似文献   

6.
<正>两个妈妈的PK情景一:蒙蒙从出生到3岁上幼儿园之前,妈妈作为"全职太太",和姥姥一起精心照料着他的饮食起居。晚上睡觉时,一直都是妈妈哄蒙蒙,没有妈妈在,蒙蒙就不睡觉。为了防  相似文献   

7.
正连续几周的周日,都和孩子一起去郑渊洁作文讲堂。同样是课堂,可次次都令我诧异:原来课可以这样上!原来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方式!这周,在郑渊洁的身边,多了一把椅子,我好生  相似文献   

8.
一个孩子在伤心地哭,他全身都充满了痛苦,眼泪流到脸上,流到身上。他为什么那么痛苦,因为他没有了胳膊,他不能去拿喜爱的东西,也不能做想做的事情,他什么也不能做了。只有坐在椅子上,才不会有危险,不会弄脏衣服。这是华瑞幼儿园一个五岁孩子的自画像。当有人问这孩子为什么不画胳膊时,他说是妈妈把胳膊砍掉了。童言无忌。看得出他  相似文献   

9.
1 你的生命里有没有一个亲密无间的发小?我有,他叫张海洋. 在幼儿园吃饭,张海洋会把餐盘里的瘦肉攒成一小堆.老师以为他不吃肉,结果,他认真地挑完之后,旁若无人地走到我面前,把肉全部给我. 还是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我妈带我去远在江西的舅舅家待了一个星期.知道我要回来的那天,张海洋一直在楼下等,连幼儿园都不肯去了.见到我时,他又哭又笑地说:"莉莉,我想你想得心都要坏了."而我呢,也特别认真地说:"那就拿出来修修呗."对此,张爸张妈跟我爸妈开玩笑:"看这俩孩子多好,订个娃娃亲吧."我爸妈也特别爽快地答应了.尤其是我妈,一点也不矜持:"三岁看老,海洋这孩子仗义又心细,我喜欢."  相似文献   

10.
扶贫工作,就是要携手群众,走向一扇通往幸福的门,而且要在门内长久安然驻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针对扶贫工作指出 :扶贫全过程都要精准,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什么样的功夫,才是"绣花"功夫?近期,重庆武隆一位获得全国"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的年轻妈妈,在朋友圈发了一篇女儿 2017 年 5 月 23 日写的日记.女儿在日记中惊诧莫名,因为这一天正是星期二,正在托管班的女儿忽然接到爸爸的电话,要马上接她回家,因为妈妈要回家.但一个尚在托管班的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妈妈,从不在周一到周五回家!"  相似文献   

11.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当天午夜,母亲走了。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哥哥一见我,  相似文献   

12.
妈妈和爸爸就是不同,直到今天,在一般家庭里,通常还是由妈妈帮助子女克服成长期的困难。我在工作中曾经和数以百计的母亲和儿童谈话,看过大量有关抚育儿童的研究报告,并从中整理出子女最需要妈妈帮助的方面——性们培育母亲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待人接物要亲切有礼,知道这和学业成绩、运动表现同样重要。性情培育可以帮助儿童发展“情商”,即了解他人需要的能力。这样的人会有较佳机会出人头地。小孩交友技巧往往也学自母亲。我有个同事,说他儿时不会交朋友,有一次他球队中有个队员受了伤,母亲坚持要他打电话去探问那个男孩子。…  相似文献   

13.
剃光头     
正罗伯特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家,将书包随便一甩,然后坐在沙发上,不说一句话。妈妈见了,感到很奇怪,忙问:"怎么了?老师批评你了吗?""妈妈,我们班的杰克得了癌症,不来上学了。"罗伯特难过地说道。"他不会有事的,我们要有信心,癌症并不意味着死亡,对不对?"妈妈说。罗伯特犹豫了一会儿,抬头看了看妈妈,不安地说道:"老师说,他正在做化疗,头发都掉光了。""我想,过不了多久就会长出来的。"妈妈的心里泛起了一阵悲意。"我和几个小伙伴约好了,明天准备去  相似文献   

14.
田野 《当代老年》2013,(3):16-17
他是一阳光帅气的男孩,在北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工作。去年夏天,他决定独自一人徒步到西双版纳旅行。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的时候,妈妈提出要跟他一起去。他愉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请求。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吧,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相似文献   

17.
墙洞没了     
那是一个破败的仓库还是一个废弃的工厂他已经记不得了,隐形中有成堆的麻袋、锈烂的金属、长得很高的草,还有草丛里窜来窜去的老鼠。那是他儿时的乐园。一扇大铁门永远是关着的,周边是长长的围墙。很少有人来,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守。他的父母从乡村来到城市,在建筑工地打工,借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春华 《伴侣(A版)》2021,(7):24-26
才貌双全,高二决定走艺考路线 冯琳1999年出生在浙江嘉兴海盐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海盐县烟草专卖局的车队驾驶员,母亲经营着一家缝纫线商店.冯琳的家庭条件并不优越,但她的父母亲非常重视对她的教育.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尽力为女儿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 据父亲回忆,在冯琳上幼儿园时,幼儿园每天会发一条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短信,由于他非常重视对女儿的教育和引导.于是,他会花时间陪女儿看书,四年级以后,冯琳就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独立、自觉,每天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不需要父母操心.  相似文献   

19.
美女漫画家遇上"大厨" 今年29岁的叶纸君,出生在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酷爱绘画和旅行.读大学时,她很想出国看看异域风情,但因种种原因,梦想总是难以实现.大二那年,她在旅游卫视看到纪录片《搭车去柏林》,片中一段话令她深有感触:有些事,你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于是,她就有了大二去泰国的那次难忘经历.她把泰国的这趟旅途画成一本手账,在网上火了一把.叶纸君的漫画风格清新治愈,赢得了不少粉丝的追捧.  相似文献   

20.
心悦 《伴侣(A版)》2015,(7):8-10
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她不惜辞职全程陪读,成为孩子的"耳朵",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母子俩同桌度过16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今年2月27日获得央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同桌妈妈"陶艳波和她22岁的儿子杨乃斌. 16年漫长陪读路,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在陶艳波看来不算什么,她说:"他是我儿,我是他妈,我做了每个母亲都会为孩子做的事情,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