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基本精神就是遵循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党的十四大所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和系统化,以深化改革来加速发展。下面我就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我们党主流是好的情况下,清醒地估计了我们党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仅要继续经受执政的考验,而且面临着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面临着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一部分党员和党的干部经受不住考验,头脑不清醒,立场不坚定,有的违法乱纪、腐败变质,丧失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是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会。回顾党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七大与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形势下召开的十四大有许多相似之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新党章,统一了全党思想。党的七大,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4.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讨论,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帷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历史的伟大转...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这是四化建设的一幅宏伟兰图。我们认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应当服务于、服从于这个总目标的全局。为此,我们早在一九八二年,就对我县未来的经济发展走什么路子,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措施和战略步骤,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具有伟大意义的历史转折。之后不久,国务院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并且明确指出贯彻八字方针的关键在于调整。这是从我国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近两年来,调整国民经济是有成效的。农业生产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工业生产在能源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轻工业的增长速度更大,这  相似文献   

7.
时代背景和意义《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篇文章,是《学习和时局》一文中的第三节。《学习和时局》是毛主席在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二日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对于当时的党史讨论所作的演讲。毛主席在这篇演讲中,回答了高级干部讨论党的历史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党在抗日时期的历史作了基本的总结,并且指出:为着获得和巩固革命的胜利,我们必须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力戒骄傲,多动脑筋,努力学会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当时,总的说来,形势对我们是十分有利的。由于党的整顿“三  相似文献   

8.
党的八屆八中全会給了我们反右傾,鼓干勁,保卫总路线,保卫大跃进,保卫人民公社以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在国庆十周年这个偉大日子的前夕,根据党的八屆八中全会的精神,来檢查和进一步提高我們对敎育方針的認識,以更高地举起教育革命紅旗繼續跃进,这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历来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 ,因为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发展生产力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最终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们党实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充分证明了我们党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 ,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地解决好新形…  相似文献   

10.
提高党整合社会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明生 《学术论坛》2008,31(4):40-43
社会是由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可以划分为思想关系、社会利益关系和社会交往行为关系.党整合社会的能力,也体现为党整合社会思想关系的能力、党整合社会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党整合社会交往行为关系的能力.通过对党整合社会的具体能力的分析,采取提高党整合社会的能力的政策措施,这样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俱进,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实践证明,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必须顺应新的历史条件,提出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地对这些新变化新问题做出正确的科学的回答,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2.
初步学习了党的十二大文件,感到很受鼓舞和教育。党的十二大对过去六年来历史性的胜利进行了总结,进一步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和党的建设的纲领,指明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内容和任务。这一切必将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精神振奋,团结一致,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3.
党的思想建设既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本文在回顾党的思想建设的最初含义的基础上结合“三个代表” ,阐释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面对新的时代,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把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带到21世纪,是我们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任务。能否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既是对我们党的最大考验,也是对每个党员的考验。党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全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十四届六中全会于1996年10月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二次专门召开中央全会研究和布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通过认真学习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我们认识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召开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的历史性会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的决议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反映了人民愿望,是建设精神文明的跨世纪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6.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调动了全国六亿五千万人民的冲天干劲,创造了1958年和1959年大跃进的伟大局面,也推动了理论工作的大跃进。大跃进以来,广东省的理论工作,获得了很大成绩:干部和知识分子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普遍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工农群众也破除了迷信,掀起了学习理论、学习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肩负着建设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共同历史使命。因此,做好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始终是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得到了落实,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区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各族群众,认真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各项民族政策,为发展各项事业,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成为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党拥有一劳永逸的执政权利。如果我们党执政意识淡薄,不能在现代化建设中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会我们原先不懂的东西;不能使人们在各种社会制度的比较中得出公认的发展较快的评价;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党内存在的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独断专行,作威作福,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就会辜负人民的期望并逐渐失去人们的信任。而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就会利用我们工作的失误作为动摇、取消党的执政地位的口实。因此,必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的本领,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9.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干扰党的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影响党的事业,损害人民利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破坏党群、干群关系,败环党和社会风气,已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敌,成为当前工作中的一大障碍。形式主义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者只当官做老爷不干实事,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对群众的要求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使群众的困难无法得到解  相似文献   

20.
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原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基础。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代表党中央把它作为一个整体重新提出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当时的情况,一方面是党内一部分同志深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极少数人甚至攻击中央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出现了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