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问题就是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和人们的社会发展问题,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因而关注民生,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一直是其工作的重心.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实践出发,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境况,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对当前解决民生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稳定;关系着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在社会建设中,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民生,要从解决民生之命、解决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计、解决民生之基、解决民生之急六个方面处理好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民生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民生状态相结合,解决了当时关乎广大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民生问题,凝练和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思想。主要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核心逻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方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基因;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条件下,深入研究和思考毛泽东民生思想,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历史地位、贯彻习近平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思想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针对战争环境和边区实际,毛泽东提出了通过实行民主、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理论,并通过推行民主、发展生产、兴办教育、扶贫济困等实践举措,改善了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民生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考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民生理论和实践探索,充分认识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保证、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石和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这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全面开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这些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共产党也因此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有:以改善民生作为党在中央苏区执政的基本理念;以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要务;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等等。这些历史经验对当前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为中国人民解决民生问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不仅为解决民生问题创造了根本的政治经济前提和制度基础,而且为改善民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但是,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导向、战略重点、发展动力等问题上,也存在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为当代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历史性借鉴。  相似文献   

7.
民生,不只是一个靓丽的字眼,更是鲜活的实践,百姓真切的体验。2006年,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一项项新举措的出台,一个个“老大难”问题的化解,一张张笑脸的出现,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8.
李天扬 《21世纪》2013,(1):45-46
地方“两会”聚焦民生空气质量、食品安全成热点 在历年的全国和地方“两会”上,民生话题一直备受代表、委员们关注。同时,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亦将成为热点议题。对于民生话题,十八大报告中已有重要论述: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报告直面现实问题,勾勒出五大民生新图景。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民生伦理学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伦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民生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特点、民生伦理学所揭示的伦理关系、民生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民生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民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等,都是构建民生伦理学学科体系首先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十分恶劣的民生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评,体现出他们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关心.十月革命后,尤其是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就无产阶级国家解决民生问题提出和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民生问题上的理论发展,一是提出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于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二是将改善人民的生活寓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三是形成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改善民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但是有关人民生活、生存方面也有一些矛盾凸显出来,如贫富差距的拉大、就业困难、受教育不公平、看病难等诸多问题。归根到底,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提出的命题。民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所以,以财政投入的角度研究民生思想,总结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民生理论、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生态民生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生态环境与民生相联系,就生态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新时代生态民生观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民生观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新境界,丰富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内涵,深化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提供了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15,(1):4-5
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亿,占总人口近15%,被养老业内称为“养老产业元年”。这一年,我们既品尝了年初养老金“十连增”的惊喜,又吞下了一些空巢老人惨死家中的苦涩;既领略了“中国大妈”广场舞的风采,又为“城乡养老走向并轨”后农村老人有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而欣慰。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出台养老新政,在养老保障、居家养老规划、养老机构监管、购买养老服务方面,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首次将民生问题置于唯物史观的视角之下,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视为追求的最终目标,从现实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角度为出发点,形成了以解决民生为导向的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史,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生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民生建设,再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张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大力推进民生建设,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中国化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正推动解决民生问题2002年,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沈敏进入日本富士通,从事信息化(芯片)技术研发工作。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际,他回到家乡,开始创业。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尽管当时中国的环境问题并不突出,但从产业布局的角度考虑,依然要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国家发展、人民富裕之后,就必然会更多地聚焦民生问题,安全饮水是集环境、民生于一体的大事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既是中国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中国特色主义的本质问题,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生探索中,经历了以解决人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生存型民生、以解决人民实际生活困难为根本的保障型民生、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改善型民生阶段,积攒了与中国民生逻辑遥相呼应的基本经验。在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习近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实到民生价值内涵中,把党的领导与民生实践结合起来,重视民生实践过程的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理念和民生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今日南国》2007,(4):36-39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元旦前夕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强调:“2007年,是中国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顿时让人们眼睛一亮。2007,民生议题将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从三个角度探讨了江泽民同志的民生观:一是为什么改善民生——实践党的宗旨,使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及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二是实现什么样的民生目标——近期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长远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怎样改善民生——制定三大宏观战略,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江泽民民生观的实践经验是: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发展为关键,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实现民生问题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长效机制。这些经验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制定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民生政策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诉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它还是一个伦理问题.民生问题蕴涵着复杂的社会伦理关系,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态度和政策体现了执政党的执政道德理念和政府行政道德原则,对民生问题的伦理审视和道德评判,能够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更为清晰的目标与动力、方向与思路,能够成为实现民生和谐幸福的最大助推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文化体系对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和伦理学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民生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之所以凸显就是因为政府责任缺失造成了对社会性公共服务核心目标的偏离。通过研究政府责任与民生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责任缺失问题并提出矫正政府责任缺失问题的解决途径。完善政府责任建设,有助于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民生政策时更加合理、高效,进而更好地解决不断出现的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