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因而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之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基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社会活动,并以新的方法来观照,自由全面发展和共同解放应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其规定性应作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现的基本内涵.在当前我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现将引领当代社会与当代人核心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出发,坚持科学性、逻辑性和建构性的基本原则,通过深人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经典文献,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逻辑性,指出其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逻辑主线是人的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逻辑性,不仅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而且有利于推进民生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观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自由、平等、公正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法治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之一,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社会主义是价值和制度的统一。社会主义价值与制度的统一性根源于社会主义本身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是由诸种相互关联的“力”所构成的聚合体,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本质指向,具有内生性与外推性相融合、稳定性与发展性相伴生、导向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等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价值性、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分别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力生成的思想基础、精神基础和现实基础。以思想统合、利益认同、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的方式实现其引领力,并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主导价值观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视觉文化建设、打造国际话语权等路径,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创新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化自然作为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新陈代谢关系断裂是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消灭私有制、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最终出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准则.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文明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价值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机体不可或缺部分,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获得我国学界广泛关注,学者围绕其核心内容、中国化路径及建设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但近十年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恩格斯价值观研究重视不足、较缺乏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同研究、对马克思价值思想挖掘不深。鉴于此,应强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科学性、整体性、实践性研究;结合我国现代化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创新与发展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开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认同研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观,在指导思想、人学立场和根本宗旨上均有重大差异,决不可相互混淆。儒家思想作为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支撑,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是一种落后的理论形态,无法直接拿来用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与儒家文化相结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儒学,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和重大创新。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是由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四个维度组成的。它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始终恪守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基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追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滋养,并通过全人类共同价值表达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不否认价值主体性的一面,但反对把价值看作纯粹主观自生的独立存在,认为价值是由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伦理社会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其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伦理社会主义的核心精神是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而共产党则坚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则具有超阶级性和人性化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民性的特点,而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则具有公民性的特点。两种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滞后性,只有在遵循马克思主义价值认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价值认同传播机制、建立价值认同接受机制、构建价值认同需求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公民价值认同,才能切实增强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并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和倡扬。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现在当代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而且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内在地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理想,体现着时代精神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以及体现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伦理道德基础和扩展着“八荣八耻”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人们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是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现开始的,大致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初创预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构想、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升华三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从基本价值现到核心价值观的跃迁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价值层面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的卓越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尚需进一步凝练.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系,内蕴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精魂。而生态智慧作为人类的价值理念,在现时代的格局下更彰显出它的新意,特别是生态马克思主义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具有对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助力的底蕴。所以二者的融合对我国四大文明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客观性的,蕴含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整个共产主义运动之中,公平、正义、和谐一直是其基本的价值追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主义运动在各国的发展,对公平、正义、和谐的理解在各自的发展轨迹上也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主义价值观也增添了新形式和内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逐渐形成的,是历史的、社会共识的,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从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来看,一切急功近利的思想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文历史观。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以中国梦为价值理想,以"两个一百年"为价值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选择,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核心,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价值建构。它具有鲜明的价值特色,是时代性与民族性、特殊价值与普遍价值、弘扬正价值与摒弃负价值、科学性与合理性、价值观念和价值实体、事实性价值与规范性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中,主要有3个视角,即马克思主义视角、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和“普世价值”视角,有些表述是对这3个视角的“综合创新”。分歧原因主要是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我们要凝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其具体表述就应该能够明确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精神。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世界性、人类性和普世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3个倡导”是近些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对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追求价值多元化趋势下,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价值判断、价值实践等方面都在潜移默化中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继承者,如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核心价值观,对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面临的挑战在于多元化社会思潮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导致大学生政治理想信念淡化和社会认知错位,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应以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大学生提供明确的奋斗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大学生形成基本道德取向和道德准则,中国梦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出彩机会的奋斗基石.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它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共同思想基础、提高文化软实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具有重大意义,提出要通过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突出道德价值、立足传统文化、落实到强军实践中等途径来培育和弘扬这一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经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等将是学界研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参与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利益诉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公民政治参与思想的哲学基础、制度基础、内在动因和价值旨归。这些思想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当代社会主义政治参与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核心执政理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加深认识的同时又有所提升,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