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苏维埃选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局部执政地位后第一次实行的民主选举.这次选举运动有四个特点:即选举运动是苏维埃公民普遍参加的群众运动,是有高度组织和逐步规范性的有序运动,是地方苏维埃政府的改造运动,是服从于革命战争的动员运动.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与中国的苏维埃运动,是中共党史领域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发生,发展都与共产国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仅就共产国际与一九二七年的中国苏维埃运动,即中国早期苏维埃运动的关系加以分析和研究,以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序《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田居俭1995年岁尾,江西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何友良,通过当代中国出版社将其杀青的《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注]惠示于我,并征小序。虽然我对此道陌生,力不胜任,但是还愿勉为其难,承命一试。我敢于不揣庸陋,作此芹献,其因...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形势与苏维埃运动的胜利 同志们!自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以来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来的事变的发展完全显示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的更进一步的动摇与崩溃,苏维埃运动的剧烈的开展与胜利!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期,正是中国革命形势更进一步尖锐化的时期。也正是全世界紧紧地逼近到革命与战争的第二个新周期的时期。 社会主义世界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对立,现在是极端尖锐化了。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的十年苏维埃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奋斗进程中一个艰难而又亮丽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的十年苏维埃运动,是从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移植"过来的,但也有中国共产党的创新.最早提出"把苏维埃移植到中国"主张的是斯大林.率先在中国打出"苏维埃"旗帜的是毛泽东.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指导,既有重大功绩,也有重大失误.历史的启示告诉我们: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于外国的体制、机制和经验,既要借鉴、吸纳,又要选择、慎取.重要的是建构和完善自身内生演化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全国各苏维埃区域的工人,农民与红色战士们: 全国白色区域的工人,农民与革命的士兵们: 从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到现在,已经有了整整两年了。这两年是帝国主义疯狂的加紧进攻苏联,加紧进攻中国革命的两年,是帝国主义国民党向全国苏维埃区域进行最残酷的屠杀与围攻的两年,是国民党无耻的投降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出卖中国的两年,也是中国工农和红军在苏维埃政府正确领导之下,以艰苦的斗争获得了光荣伟大胜利的两年。这两年间的斗争,我们扩大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我们得到无限丰富的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1926年至1927年的北伐战争,是中国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江西是北伐战争的第二个主要战场。在北伐战争中,江西的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江西的工农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和湘、鄂、粤诸省一起,汇成大革命时期全国工农运动的中心区域,为后来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红色政权的建立、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于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在苏区赤色首都正式开幕,大会轰轰烈烈的经过了十一天,完全成功地闭幕。大会总结了两年来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经验提出了苏维埃今后最战斗的历史任务,并且具体的讨论了红军建设经济建设与苏维埃建设等重要问题,通过了修正的苏维埃宪法及上述各重要问题的决议案。最后,大会选举了下列一百七十五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博古 陈绍禹 何克全 刘少奇 毛泽东 项英 吴亮平 瞿秋白 周月林 金维映 王发桂 谢玉钦 李富春 谢名仁 肖世榜 林国宋 黄长娇 蔡畅 钟葆觉 娄梦侠 张绩之 徐达志 曾山 钟昌桃 刘启耀 钟循仁 李卓然 刘广臣 谢先滦 朱德 周恩来 王稼蔷 刘伯承 贺昌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9):117-123
抗日战争爆发后,江西成立了不少妇女团体,开办妇女培训班,积极宣传抗日,慰劳抗日将士,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运动。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苏维埃时期形成的革命自觉性是推动江西妇女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在这些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江西妇女开展的抗日救亡运动将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相结合,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共党史研究者姬田光义先生在70年代初发表的《中国苏维埃问题》一文中,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张闻天在中央苏区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据他统计,从1933年2月到1934年9月底,张闻天在《斗争》(江西版)、《红色中华》上分55次发表了近30篇文章,涉及到国家与革命理论方面的文章颇富特色,很有贡献。关于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任务问题,张闻天认为,中华苏维埃政权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课题,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它的本质性格  相似文献   

11.
十年苏维埃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践行民主革命纲领和以制度救国建国的革命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无论是其积极成果还是错误教训,都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历史,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这是从时空角度而言的。从地空角度考察,这个时期正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江西中央苏区的重要时期。江西中央苏区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心区域,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会治国安邦、实行“局部执政”预演的实验基地,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内核开始架构、形成的发祥地和主要载体。本文以新的视野和大量史实,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丰富内涵、主要标志和活的灵魂,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萌芽于两湖地域、形成于中央苏区、成熟于陕北延安”的新见解,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13.
李永芳 《学术界》2023,(11):183-190
贫农团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领导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自愿性群众组织,其建立是纯洁革命队伍,建设苏维埃政权的政治需要;反抗国民党摧残农会组织、造成斗争新气势的形势需要;遵循共产国际最高指示以及党中央全面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现实需要。贫农团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初步建立、广泛兴起和逐步消退三个阶段。在组织构成上,贫农团主要由贫农和雇农组成,以乡为单位,在组织运作中实行了严格而民主的选举制度以及较为规范的会议制度。贫农团的主要活动包括领导分田、查田运动;组织扩红、拥红运动;进行苏区经济建设;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等多个方面。贫农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1921年9月至1931年月,我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华苏维埃运动,毛泽东同志曾经担任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最近,成都市社科联和成都市委党校联合发出通知,准备于10月上旬和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大学、省委党校、四川师大、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共同发起召开全国苏维埃学术研讨会,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系列指示和中国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历史过程,论述了中国苏维埃政权的历史作用,并对中国最早建立的红色政权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八月一日是全世界反帝国主义战争纪念日,同时是中国南昌暴动纪念日,中国工农红军即由南昌暴动开始,逐渐在斗争中生长起来。今年的“八一”,正是帝国主义新的强盗战争及反苏联战争的危险极度紧张的时候,正是日帝国主义大规模侵略中国,中国国民党公开出卖东三省热河与华北的时候,同时是全国反帝反国民党运动极大的高涨,苏维埃运动与革命战争得到空前伟大胜利的时候,因此今年的“八一”有着非常伟大的革命斗争的意义,中央执行委员会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的成立及奖励与优待红军战士起见,特为决议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赣南闽西客家风俗与中央苏区体育文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赣南、闽西是客家人的摇篮,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苏维埃革命中,以毛泽东、朱德等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包括赣南、闽西的全国最大的一块苏维埃革命区域,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土地革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毫无疑问,客家儿女在苏维埃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客家风俗与中央苏区体育的关系上,论述了客家人在体育文化这个侧面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许德珩在五四运动中□刘勉玉在七十八年前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中,有一批在北京各大学读书的江西人,走在运动的前列,对运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后来长期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技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的许德珩先生,就是其中出色的一位。许德珩原名许础,...  相似文献   

19.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1932年底到1933年春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边区群众共同创建的一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它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秋迪 《北方论丛》2015,(4):108-11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开始在全国“凯歌行进”,远东地区也汇入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在苏(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远东各地至1918年5月,经过四个发展阶段,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了十月革命在苏(俄)的全面胜利。远东苏维埃政权是在严酷的国内外环境下建立起来的,有效的斗争策略保证了革命逐步推进,但是,苏维埃和地方自治管理局两个政权并存、苏维埃政权建设实行“一刀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东地区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