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汉族入桂及其对广西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玉时阶广西古称百越之地,是南方壮侗语诸民族的主要生活聚居区。春秋战国之后,汉民族开始源源不断地从中原地区进入广西,逐渐改变广西的民族成份,进而影响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广西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_一、...  相似文献   

2.
旅游影响研究尽管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大多研究缺乏将其文化社会影响和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关联。而民族地区的生态文化景观常常是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云南藏区R村的案例表明,旅游引致的藏族生态文化景观的变迁,更多是通过对当地社区文化施予影响来实现的。在旅游发展背景下,重构藏族生态文化景观迫切需要来自规划、经营管理和社区多个层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文化的变迁曾经发生过三次重大转向,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了长时间的碰撞和交融、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体系,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和深层内涵,典型地体现了文化的互渗特点。作为客观因素和条件,沟通和交流的路线如茶马古道、唐蕃古道、丝绸之路、各个时期的驿道以及其他通道都作为文化之路起了重要作用,对藏族文化变迁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藏区是中国最古老、最典型、最强大的游牧文化区域,也是世界上最密集、最独特的宗教文化交汇地之一,同时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样式众多的民族文化遗产。藏区民族文化遗产是以藏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互相交融并存的原生态文化,也是藏区各民族所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相继公布了一大批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不少藏区民族文化遗产入围,因此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川茶输藏与汉藏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茶输藏与汉藏关系的发展贾大泉四川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它的西北部是藏族聚居区,并接连西藏和青海、甘肃、云南的藏区。四川与藏区毗邻的地理位置,使四川自然地成为藏区茶叶的主要供应基地。自唐朝与吐善王朝建立政治联系,四川绵州、邓州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藏医药学的形成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变化与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尤其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开放程度密切相关,如公元七世纪由于松赞干布完成统一西藏大业,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藏区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及创制藏文均为藏医药学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内地盛唐联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把汉地医药之学传入吐蕃,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使藏医药学也得到极大地发展。另外,藏医药学在形成过程中还把天竺(印度)、大食(后称波斯,今伊朗…)等地的民族、民间的一些医药知识融汇其中,通过实践不断充实与完善,形成具有独特理论和实践体系的藏民族医药学。 藏医药的发展道路又是曲折复杂的。每当藏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停滞,对外采取隔绝与封闭的政策则必然导致藏医药学停滞不前,近代藏医药学发展迟缓就是例证,清朝以后,更由于“三大领主”的黑暗统治,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严重倒退,藏医药也只能为少数的统治者服务,广大的农牧民根本得不到最基本的医疗保健。这样,在民主改革前的一百多年间,藏族人口较过去减少了五分之三,藏医药本身也濒临绝境。 民主改革以后,西藏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医疗卫生事业随之蓬勃兴起,传统民  相似文献   

7.
关于藏族相地理论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文化中,相地学是一门独特的知识门类,它充分反映了藏民族对藏区地理及自然环境的认识,从中我们不难透视出藏族人民独特的自然观和地理观。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是从噶玛噶举派初创,并从此开始在整个藏区各教派形成和发展,进而成为藏传佛教的一种显著特征,对后世的藏族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原藏区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不仅需要结合藏区生态的实际特点和先进的生态法理论,更需要对藏族传统生态文明进行整理和吸收。藏族传统生态文明包括藏族传统生态开发方式、民族生态习惯法、藏传佛教中的生态观和生态道德等传统伦理与行为模式。它是藏族民众与藏区生态间相互依赖、生存、发展的历史浓缩,也是藏区生态持续保护的宝贵经验。通过提炼藏族传统生态文明资源而得出的藏区生态法治基本原则,不仅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时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正> 回溯藏民族历史,没有人会忽略使藏族社会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巨大因素——佛族及佛教文化。早在吐蕃王朝时期,佛教及佛教文化潮涌般冲击而来,经过相当一段时间,佛教如油浸纸,渗透到了藏族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影响之广之深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在青海,这股强大潮流不仅波及到整个藏区,也波及到了土族、蒙古族等聚居区。使青海藏族、土族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与佛教文化相互交融,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尤为突出的是绘画、雕塑这类艺术,它们直接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服务于寺院、宣扬佛教的艺术手段。这种融  相似文献   

11.
周毓华、彭陟焱、王玉玲编著的《简明藏族史教程》2005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全面阐述了从远古时代至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的藏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首先记述了藏民族从起源到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其次,将藏民族置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进程中,反映了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西藏地方与中原地区各民族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历史。因此,该书不仅是一本关于藏民族本身产生、发展的历史书籍,而且也是关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联系的关系史。该书…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藏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千百年来,无数的藏族先民为繁荣本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藏族文化。一直以来。作为藏族人民智慧结晶的科学技术则是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糅合在一起的。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性,在藏族的科技文化发展过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一点从上个世纪发掘的西藏古代文化遗址、史籍以及在敦煌出土的吐蕃文书中都有体现。本文便以此为突破点,分析和论述了古代藏民族在农牧业、手工业、天文历算、医药以及建筑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3.
藏民族文化是青藏高原所独特的一种文化,它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轨迹。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了吐着诸部,建立了吐著王朝。这一王朝以青藏高原为基地对外进行过武力扩张,征服了以吐谷浑、党项和白兰为首的众多部落和邦国;控制和占领了西藏以外的青海全境、甘肃大部、川西高原、滇西北高原及新疆南部部分地区。一度控制扩张到整个青藏高原。就在这一政权形成、壮大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与周边各民族在文化上发生碰撞、交流、影响和融合,特别是与以中原王朝为主体和核心的文明发生碰撞,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藏族,并有了自己独…  相似文献   

14.
西藏古代体育,是在西藏高原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背景下产生的,藏民族文化对西藏古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影响很大,藏民族文化中的体育文化现象,反映在石器、岩画、藏汉文史籍、寺院壁画中,记载和描绘了藏族人民从史前到吐蕃时期至清代的生活、生产劳动、战争相关的奔跑、游水、抱石、摔跤、赛马、跳跃、射箭、弈棋等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治藏政策对纳西族和藏族上层之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用军事力量占领了滇、川、藏的一些藏区。明王朝的治藏政治制度和方法,是影响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对所占领的藏区治理方略的重要因素,纳西族与藏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与明王朝对藏族上层和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政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木氏土司根据藏区的政治特点,不断加强同藏区政教上层人士的交往。建立与藏传佛教上层的密切关系,借助藏族佛教上层人物的力量治理所占领的藏区。而纳藏两族上层和民众在长期的交往中,极大地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驿站和邮传与中国古代旅游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已有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驿站和邮传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古代旅游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古代驿站和邮传对古代旅游以及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华锐藏族使用汉姓的现象、原因及其渊源做了分析。指出华锐藏族的姓氏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姓氏主要来自统治阶级赏赐姓氏、部落名转为姓氏、部落名译为姓氏、人名首字作姓氏、与汉族通婚随姓氏、以自然物获取姓氏以及崇拜伟人随其姓氏等等。这种文化现象不仅沿用了藏族固有的传统,且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这是历史的产物,是藏汉民族相互交往、文化融合的见证及结果,也是华锐藏区部落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梅卓是当代著名的藏族女性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太阳部落》和《月亮营地》抒写了特定时代青海藏区藏族部落的生存困境,展现了作家对民族文化的追思与反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女性意识。梅卓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藏域风情,但也显现出了一定的创作困境。  相似文献   

19.
藏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靠政府的不断努力,同时更要考虑到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因藏传佛教高僧在藏区备受尊敬,有崇高的地位和较大的影响力,他们可以对藏族社会进行控制,并不断调适和整合各方力量,对和谐藏区构建有重要影响。高僧们的特殊地位和贡献,给我国当前更好地建设和谐藏区以启示。当今,必须努力引导高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充分调动高僧在建设和谐藏区过程中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藏区。  相似文献   

20.
"本本"是陇南宕昌山居藏族对本教巫师的称呼。以"本本"为传承主体的民间祭祀仪轨及文本,体现着非典型藏区宕昌地方藏族聚落对本教文化的融通及适应。边缘地缘往往成为文化与历史的沉淀带,边缘也多文化交汇,宕昌地域内鹿仁、立界等村庄的"本本"并非生活在藏文化氛围浓厚的藏区中心地带,其家藏本教文献却保存着最古老的原始古藏文的面貌,具有非典型地带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