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向着”最初作为双音节韵律词而存在,它在连动结构发生了词汇化和语法化,形成了引介对象或方向的介词“向着1”.“偏袒”义的“向着2”是在单动结构中成词的.但二者没有引申关系,各自词汇化的源义不同,前者来自先秦“向”的“朝对”义,后者来自“趋近”义的隐喻引申.“着”附着化后,成为了词内成分.  相似文献   

2.
在词汇化研究中我们一般关注组合个体的语义特异性和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另辟视角,考察组合的义类共性和现时结果。我们对收录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中的“名物+方位”组合进行了考察,发现这种组合的词汇化结果是有一定规律的。在目标词义类范畴与词汇化程度分类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义类的方位维度特征、方位不规则个体的特性、名物词的义类特征、义类的词汇化程度差异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发现自然度规则和需求量规则对“名物+方位”组合实现词汇化产生影响,并且两种规则的形成受到认知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汉语涉“树木”词汇较为丰富,其中仅涉“树根”义名词就不少。这些词语主要由单音词和双音词构成,其中双音词占绝大部分。由于受到语言表达精确性和经济性等作用,古代涉“树根”义名词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与更替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之中。经过发展与淘汰,到现代汉语中,“树根”已取代其他词语成为普通话中表“树根”义的最主要词语。  相似文献   

4.
广州话中与“葡萄”等义的“提子”随新品种的引入而借入普通话后,形成了普通话中“提子—葡萄”的对立,说明与目标语现存词等义的词语借用会引起库藏效应,相似现象还有“车厘子—樱桃”“奇异果—猕猴桃”“布林—李子”等。等义词借用在特定社会文化条件下有可能发生,并且在词库中物尽其用,使词汇范畴切分进一步细化,避免等义现象造成的词库资源浪费。这与形态学研究中基于避免等义原则的词汇系统非单调性现象和库藏类型学物尽其用原则一样,都体现了语言经济性原则。等义词借入所造成的借入方基本层次范畴的更细切分在作为文化要素源头的借出方中的缺失,说明词汇范畴的粗细并不完全由文化要素的丰约和认知程度的深浅所决定,库藏结构对语义范畴化具有很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子语类》中的“把来”结构经历了一个词汇化以及构词要素语法化的过程.《朱子语类》中的“把”和“来”分别有“把1、把2、把3”和“来1、来2、来3”等等多个语义,而词汇化的“把来”结构却只有“把1来3”一种结构语义关系.“把来”形成的动因和机制是NP话题化以及“把1”与“来3”词汇化的结果.“把来”的动词性体现了“把”的动作义和“来”的趋向义的回归,体现了语言在句法演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方向性.“把来”的形成表明,“把来”各要素的语法化与结构的词汇化是两个互相影响的不同进程  相似文献   

6.
“眼看着”是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具有短时义、主观判断性、不如意性等语义特征。在时体特征上,“眼看着”既能用于现在完成体,也能用于将来完成体;只能跟“了”共现,不能跟“着”“过”共现;主要跟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共现。“眼看着”在清代词汇化为副词,句法位置的变化、“看”的语义虚化与隐喻是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7.
“好巧不巧”字面上“好巧”与“不巧”存在语义矛盾,实际上表达了“巧合”的意义,属于契合义结构。文章从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讨论了该结构的性质,并分析了其语法化过程。从语义看,“好巧不巧”包含[+巧合][+反预期]义,少部分用例反预期义消失,只表达巧合义,有词汇化倾向但不彻底。从句法功能看,“好巧不巧”向话语标记过渡,但语法化程度不高,还有大量在句中做状语的用例。类似结构“好死不死”也通过矛盾的语义,表达了[+巧合]和[+反预期]义,不过语义透明度低,负面色彩明显,语法化更彻底,是“好巧不巧”类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了不得”与“不得了”的成词与词汇化考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词“了不得”与“不得了”在否定词组“不得”词汇化后再词汇化,由否定式的动补词组和偏正词组分别凝固成词,经历了一个词组特性不断弱化以至最终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词汇化的“大不了”的词典释义是“了不得”、“至多也不过”,文章认为,这是在述补结构“大不了”语义虚化、功能变化的基础上,通过“语义俯瞰”、语用推理、结构附会、联想迁移和语境义吸收等途径,对原结构进行重新分析而获得的;虽然词汇化使“大不了”的语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原结构仍具有语义上的关联性;词汇化“大不了”的两种构式语义表现出一致性;两种构式的使用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湖南汨罗湘语“干”可充当完成体标记,表示动作消极性完成,后带多量时间成分,协同表达完成及消极义。“干”由消失义过程动词经动相补语阶段虚化而来,其消极义由动词本身的消极结果义滞留所致。“干”的语法化路径与东南部方言消极性完成体相同,它们的演变具有规律性,可为其他方言同类语法成分的来源探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山寨”语义泛化的隐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寨”语义泛化,主要表现为从原义到喻义,喻义泛化成为基本义。隐喻是“山寨”语义泛化的主要机制,其实质是附加属性义间的多重映射。“山寨”隐喻性泛化的构词形态表现为词义隐喻和构词隐喻。泛化后的“山寨”语义丰富,满足了语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运用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理论考察汉语位移介质动词的论元表达情况,探讨位移介质动词与位移方向动词在论元表达方面的差异,可以揭示汉语部分位移动词在论元表达中表现出的语义因素,并分析出动词家族相似性的基本表现:不同语义类的动词存在着“大异小同”,同一个语义类动词的不同成员存在着“大同小异”.不同动词成员在意义上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3.
“过”在古代汉语中是谓词性成分,表示“时间、空间距离上的经过”,突显客观义。“不过”是否定词“不”与“过”构成的否定结构,前后属状中关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过”发生了词汇化,由“不超过某一限制”引申出“仅仅”、“只”等表示说话人态度、情感的主观义。在前后小句语义方向不一致的语境中,“不过”衍推出转折义,由副词转变为连词,是说话人用以调控听话人认知状态的语言手段,体现交互主观性。从否定结构到副词再到连词,“不过”经历了一个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洞经音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大理洞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它是道、佛、儒、唐宋词牌和民间小调的集合体,是以道教思想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成的音乐社团和民俗文化,有大理地域文化的特色,是多元文化的结晶。洞经文化具有积淀历史文化、凝聚民众社团、陶冶民众道德情操的功能。目前应当抓好对洞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套路”的传统用法及其网络影响下的新用法进行分析,发现网络热词“套路”发生了语义和用法上的变化:语义上增加消极的新词义;用法上不仅可以做名词,还可以做动词。进一步对该词在目的语中的对应词进行分析发现,网络热词“套路”的翻译仍存在许多问题,翻译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词语的搭配及其营造的语义氛围,指出翻译除了语义匹配外,还要考虑其搭配行为和语义韵。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名词+名词"的英语复合名词研究主要关注构成成分间语义关联的类型特征,无法明确解释复合名词的多种词义问题。扩展后的谓词构成规则可以解释复合名词构成成分之间如何相互作用使之具有多种语义关联,但该方法对部分词化词和转喻词无能为力。通过区分复合词的话语意义和语言意义,语用学从语境敏感性和语篇敏感性的角度解释复合名词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联。研究表明:功能语法分析和语用分析存在互补性,也可以为其它复合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宋东京公共娱乐空间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 《南都学坛》2005,25(6):25-28
北宋东京公共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娱乐空间发展曾达到过相当辉煌的水平。北宋东京公共娱乐空间要素的表现特点和分布特征,显示出东京公共娱乐空间的表现形态与地域结构。公共娱乐空间与都城空间形态的关系表现为中心复合性增强,空间形态三维方向的生长,整合了都城社会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8.
"梦华体"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梦华体”是宋代都市笔记《东京梦华录》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伊永文教授率先提出并做了初步的论证。本文就“梦华体”的文体特征作进一步的论证,认为“梦华体”还有独特的时空结构和“逼近审视”的叙事特点,这样作为文体的“梦华体”才能完备,以便学者对其他类似笔记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瑞 《南都学坛》2006,26(4):29-32
唐长安和北宋东京都有着颇为发达的河渠水系网络,但两都城内桥梁空间形态却迥然有别。唐长安城桥梁及节点空间对城市商业经济、居民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没有形成城市景观的聚焦点,在时人的认知地图上还没有形成由桥梁作为空间构图的心理意象。宋东京河流和桥梁是城市空间形态最活跃的因素,对京城的城市空间景观塑造和商业空间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两都城内河渠水系主要功能不同、政治经济环境不同是造成桥梁空间形态有别的重要原因。宋东京桥梁空间形态在城市景观塑造和公共空间功能方面具有进步性。  相似文献   

20.
梁建国 《南都学坛》2013,33(3):24-38
北宋东京分布着大量的私人住宅,通过广泛搜讨各种史料,考订落实其位置分布,可以发现:私人住宅在东京内城的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现象;外城南部的住宅数量最多,北部次之,东部和西部的数量相当,均比较少,东南部的住宅较密集,西北部较荒僻;外城靠近内城城门的区位也聚集有不少住宅。私人住宅与其他性质的都市空间交错杂处。在"贫富混居"的表象背后,东京城还是存在着贫民区及其对应的富人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同区位的环境优劣及其造成的地价、房价的差异。黄金地段在流动中始终为富贵之家所拥有,这是商品经济社会的总体趋势,也是社会流动在城市空间分布上的一种映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