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叙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相同意象和意象图式互相映射的结果.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于空间方位或有形的物体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  相似文献   

2.
英、法、汉语中“ABOVE/DESSUS/上方”图式映射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笔者对英语、法语和汉语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a- bove"、"dessus"和"上方"等方位概念隐喻词语进行了跨语言、跨文化的图式映射实证对比研究,从中发现在三种不同语言文化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ABOVE/DESSUS/上方"的隐喻拓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它们分别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从始源域映射到非空间抽象目标域之上,该研究结果佐证了认知语言学关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对隐喻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而隐喻的认知基础是意象图式,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在概念域的映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对中国唐诗及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依据Langacker“认知语法”中动体-陆标、意象图式和Lakoff的空间隐喻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in,on和at的空间意义及其映射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指出in的意向图式为容器图式,投射的目标域主要有时间、状态、方式和趋势等;on的意向图式是平面图式,投射的目标域主要有时间、依靠(依据)、目的等;at投射的目标域主要有方式、状态和频率等。  相似文献   

5.
对空间的感知能力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人类的认知存在普遍的空间认知模式。意象图式是引起语义变化的被遮蔽的主体,意象图式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源域来构建其他非空间性的目标域的,实现不同领域的跨越路径是空间映射。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in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静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in的语义映射到六个认知域,延伸出六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in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to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动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to的语义映射到五个认知域,延伸出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to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8.
英语"UP"和汉语"上"的空间隐喻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它将作为源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是给一个概念空间意义。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因此,空间隐喻在帮助人们理解许多非空间概念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被用来构建范围、状态、数量、感观、时间和社会等级等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在隐喻转喻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中意象图式的作用。探讨了三种意象图式(即容器图示、部分/整体图示、过量图示)在概念相互作用中特别是与转喻的关系方面的作用。表明意象图式有两个基本功能:构建一种存在于转喻映射中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语言表达的价值论价值。最后讨论了意象图式在隐喻转喻之间概念相互作用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开 NP”结构是一个以空间状态转换为基础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系统。通过隐喻的认知投射,“NP”的空间范围从物理空间层面拓展到时间层面、人体空间层面、社会空间层面、心理空间层面,“开 NP”结构由典型的“封闭开放图式”投射出了“隐蔽显现图式、不存在存在图式、静止运动图式”三种变体图式,进而形成了“开 NP”结构的范畴化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认知主体选择的参数和变量信息以及研究文本、语料、视角的多元特性,目前意象图式还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调查《本草纲目》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方式,考察药名别名词汇与正名之间的映射路径,论文提出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意象图式主要有:部分——整体图式、感官图式、空间图式、文化图式、事件图式、实用图式以及复合图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含up的英语及物性短语动词进行认知语义分析,发现小品词up既包含空间意义也包含隐喻意义,并且小品词和动词对于短语动词的语义构成都极其重要。研究表明,“V+up”通常表示一个力作用于一个实体,使之发生位置、数量、状态的改变,因此语义上表现为致使意义。这种语义致使结构可由空间域通过隐喻拓展至心理域和社会域。文章从认知语义的视角对英语及物性短语动词的语义机制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空间隐喻意义的心理认知过程,着重讨论了AT-ON-IN三个介词的概念隐喻意义,指出意象图式是构建空间概念隐喻的路径,相似是构建空间隐喻的认知基础,还揭示了人类躯体经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语义的研究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它必须联系人类的认知心理.从认知的角度来说,语言符号的多义性与创造性离不开人类的两种思维模式:意象图式模式和隐喻认知模式.人类从具体的反复的空间经验中抽象出意象图式,以此为基础,隐喻认知能力又将物理空间概念映射到其它具有相似性的抽象的概念结构中去,从而扩充一个具体词汇的意义.多义词的语义范畴是以原型即本义或具体义为中心而储存于大脑中的,其它抽象义项围绕这个原型以辐射状结构排列.  相似文献   

15.
同样的名词可以用不同的量词来计量,量词多元性来源于人们的多种生活体验,是人们隐喻 性思维的体现,量词多元性的发生机制可采用意象图式理论来考察。利用 CCL 语料库查询宋词中“数 量词 + 愁”的构式,运用容器图示、部分 - 整体图式、上 - 下图示、路径图式等意象图式分析“愁” 的概念隐喻,发现量词的多元性源于施喻者的多种心理映射,选择什么样的量词取决于施喻者的体验 认知和隐喻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示、凸显理论及空间隐喻理论,研究英语中的方位词outof的基本意象图示、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意义结构。研究表明,outof的核心意义来自其在空间范畴中的意象图示,这种基本意象图示可分为静态图示和动态图示两种。通过隐喻机制的作用,这种基本意象图式得以扩展,从而实现了outof从空间范畴向"范围"、"状态"、"分离"、"来源"、"原因"等多种抽象范畴的辐射,由此延伸出大量的隐喻意义,从而形成了outof的多种语义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Langacker"认知语法"中动体--陆标、意象图式和Lakoff的空间隐喻理论,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in和on的空间意义及其投射的空间隐喻拓展意义.指出in的意向图式为容器图式,投射的目标域有时间、状态、方式和趋势;on的意向图式是平面图式,所投射的目标域含时间、依靠(依据)、"是……中的成员"和状态.分析英语中此类介词的空间意义及其认知过程有助于词汇习得的掌握.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意象图式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中包含四个最基本的意象图式,即路径图式、度量图式、容器图式和管道图式.通过这些意象图式在英汉经济语篇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看出,意象图式是通向空间隐喻概念的途径,熟悉和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理论,理解篇章意图.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关于意义构建的理论。它强调隐喻是人类日常生活和表达中的一种无意识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途径。人们通常把比较熟悉和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和比较抽象的概念域上,这种从源域向目标域"跨域映射"的过程是人们概念形成的重要认知工具。中国古典散文中的意象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和渊源,其表达方式充满文化图式,如何将这些富含文化内涵的意象概念传译到译文中去是中国古典散文翻译的难点。在认知语言学的视野下,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译例比较分析和探讨中国古典散文意象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将认知分析应用于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中的隐喻中。将根据意象图式和隐喻过程中所涉及的映射的认知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隐喻。莎士比亚利用意义的复杂性,使用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创造了常规、非常规甚至是创造性隐喻,尤其是此悲剧中的“自然”和“身体”隐喻的概念。分析显示,我们不少日常概念可为常规隐喻所组织,而文学话语中的新鲜隐喻可分析为常规隐喻的新引伸和新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