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丽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07-111
文章研究了在隐喻转喻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中意象图式的作用。探讨了三种意象图式(即容器图示、部分/整体图示、过量图示)在概念相互作用中特别是与转喻的关系方面的作用。表明意象图式有两个基本功能:构建一种存在于转喻映射中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语言表达的价值论价值。最后讨论了意象图式在隐喻转喻之间概念相互作用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反映民族思维的镜子。汉语方位词“东”从具体的空间域映射到抽象的社会域、心理域以及时间域,形成了丰富的概念隐喻类型。“东”的概念隐喻体系背后是人、物理世界、文化世界互动的结果。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阴阳八卦传统文化与方位“东”的互动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空间认知方式。“东”的概念隐喻不仅反映了概念“东”在人们的方位空间认知中的优先性,也折射出中国人时间空间化、主客一体化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3.
意象图式及其在介词over词义拓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6):105-107
意象图式是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也是最重要的语义结构。认知语义学认为意象图式在多义词词义拓展中起关键作用,是词义理据性的有力证明。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索了意象图式在空间方位介词over词义拓展中的作用,并对Lakoff运用意象图式分析介词over词义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李志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536-539
针对有关英语“吃”事件动词概念隐喻的专门研究缺乏的现状,以语料库语料为基础,运用概念隐喻理论从施事和受事的特点着手分析“吃”事件动词的概念隐喻,结果表明“吃”域提供了施事的“内化”意象和受事的“破坏”意象,并分别被映射到不同的目标域形成概念隐喻。该结果提供了理解“吃”事件动词的隐喻理据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李昕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3):102-108
同样的名词可以用不同的量词来计量,量词多元性来源于人们的多种生活体验,是人们隐喻
性思维的体现,量词多元性的发生机制可采用意象图式理论来考察。利用 CCL 语料库查询宋词中“数
量词 + 愁”的构式,运用容器图示、部分 - 整体图式、上 - 下图示、路径图式等意象图式分析“愁”
的概念隐喻,发现量词的多元性源于施喻者的多种心理映射,选择什么样的量词取决于施喻者的体验
认知和隐喻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类比和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常见的两种语义建构机制,其最终目的是降低认知难度,因此经常被运用在以阐释为目的的科技英语文体中。两者常因映射机制的相似性而被混淆。然而,从结构映射及概念隐喻理论可以看出,类比侧重系统结构的映射对接,而隐喻侧重概念特征单向投射。即使显性或隐性地共同呈现出“A is B”的语言结构,在具体语境中也有类比或隐喻的侧重性,而非完全雷同,但在某些语境下又可能存在相互补充的糅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彭卓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628-630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英语介词from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from延伸出时间域、对象域、数值域、状态域和逻辑关系域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from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全面深入地了解该词,同时也揭示了介词语义研究的新途径,为其他英语介词的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8.
戴凌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3-98
利用汉语词典语料全面梳理汉语"西"历时词汇演变背后的概念隐喻,同时对比METALUDE英语隐喻语料库的基本类比,可以看到这两种语言历时语义拓展都建立在合理的基于人类共同身体体验的认知基础上,概念转喻和隐喻是最主要动因。因为汉语方位词空间和时间的统一观,汉字的同音假借以及有别于英语的传统典故,英汉语方位词"西"在具体隐喻词条上各自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形象和多样的认知对比。 相似文献
9.
方位词的使用与人类对空间领域的认知密切相关。壮语的上/下空间关系主要靠方位词gwnz/laj(上/下)来表达,是用附近的物体来表示和目标体之间大致的距离,它传达出的位置信息是模糊的、大概的,而英语中表达不同的空间概念主要靠不同的介词表达出精确的三维空间关系,体现了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思维认知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方位词“上”的自由与粘着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安红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111-112
方位词"上"的自由用法表现在上下对举用法,也有可用在动词、介词之后等用法.方位词"上"的粘着用法主要是附在名词和名词短语后,"上"对其是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1.
黎金琼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107-110
英语短语动词结构复杂,语义丰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比较难把握的语言现象,但是其多义性的形成是遵循我们的认知规律的。短语动词的多义性根源于动词和小品词的多义性,动词和小品词的多义性主要由我们对它们本身的意象图式的不同视角焦点和隐喻思维形成的,短语动词的多义性是由动词和小品词的意义分别形成不同的输入空间,两输入空间之间经过有选择性的投射,在整合空间的加工而形成了短语动词的多义性。为了探讨多义性形成的机制,文章以"go up"为例,对其多义性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孟昕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3-7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意象图式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中包含四个最基本的意象图式,即路径图式、度量图式、容器图式和管道图式.通过这些意象图式在英汉经济语篇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看出,意象图式是通向空间隐喻概念的途径,熟悉和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从而更好地把握经济理论,理解篇章意图. 相似文献
13.
徐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1):20-23
认知语义学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国内针对英语经济语篇中的隐喻研究甚少,且多数是宏观层面的理论归纳与实证总结,很少涉及源领域事物特征向目的域映射的微观过程。本文以经济领域中一个突出的概念隐喻——生物隐喻为例,描述和揭示了其内在的隐喻映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陈玉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8):41-43
文章对应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中英语介词"in"的多义现象进行分析。根据"in"诸隐喻意义与其核心意义——空间意义的关系远近的不同,把这些隐喻意义分为三个层次。与空间意义最近的隐喻意义是第一层意义,最远的归入了第三层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汉方位词“上/下”“Up/Down”空间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潇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105-10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密切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密切相关。"上/下""Up/Down"作为两对基本方位范畴,其空间方位意义投射于数量域、状态域、时间域、地位域,使之具有不同隐喻意义与意象图式。 相似文献
16.
朱山军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51-53
在阅读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阅读模式常常交替使用。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图式理论强调,读者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修辞图式知识只有相互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读者只有具备理解文章相关的图式,作者提供的线索足以激活读者的图式,读者理解了作者的意图三种情况发生时,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丁厚琴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32-134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科技英语语篇中表现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和现代隐喻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了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表现形式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4):72-78
Halliday意义上的隐喻式物质小句指通常由别的过程表征的经验通过物质过程表征时产生的隐喻式小句。通过考察BNC语料库发现隐喻式物质小句可以归为三类,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分别是“操纵物体”“运动”和“传递”经验形成的“力”“运动”和“传递”意象图式。在对隐喻式物质小句描写的基础上,揭示了说话者选择隐喻式而放弃与其对应的一致式小句识解经验的认知动因是将蕴藏在意象图式中的某些语义特征强加给要表征的经验事件。 相似文献
19.
张书慧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37-138,152
概念隐喻与人类所使用的语言之间关系密切,所以隐喻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语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空间隐喻则属于概念隐喻中的本体性隐喻。本文首先讨论英语中空间概念DEEP和SHALLOW的空间概念意义及其意象图式,然后主要分析这两个空间概念的隐喻意义及其意义理据。 相似文献
20.
万红梅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94-98
意象图式是十分重要的语义结构。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人体词「頭」的语义结构,可知人体词「頭」多义结构的形成是在具有自然联系的意象图式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段来实现的。意象图式在多义词词义拓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