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批评绝非是寻找一种共同的价值认同,批评的意义和价值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冒险与挑战.然而,当下的文艺批评却忽略了批评的现实性与批判性.萨义德以他独特的批评理念开创了“世俗批评”,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下批评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2003年9月24日,被著名哲学家魏思特称为“当今美国最杰出的文化批评家”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学者、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在纽约一家医院去世,年仅68岁。他的过早去世意味着集传奇、激进、正义、质疑、批判、良知、不屈等真正知识分子精神于一身的“萨义德塔”訇然倒塌。他现今留存下来的一大批文化、思想哲学批判都留有伊斯兰世界的宗教虔诚与多元、自由、叛逆的美国精神相调和的烙印,其中以《东方学》、《知识分子论》、《文化与帝国主义》、《世界·文本·批评家》最为闻名遐迩。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在充满霸气的欧美学术舞台上,萨义德用来自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的勇气和流亡洞彻精神,在后殖民研究及文化哲学两个领域拓展上显示了他犀利透彻、锋芒毕露以及不被驯化、豢养的独立品质。  相似文献   

3.
李毅 《现代交际》2012,(3):65+64
蓝棣之教授的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独树一帜,另辟蹊径。他将西方的精神分析法与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相结合,以文学文本为中心进行症侯式分析,并对文学作品的潜文本、作者创作中的潜意识进行深度挖掘,这既是对文学作品的重新发现和解读,也是对文学批评方法的一种拓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萨义德是著作等身、卓有创建的杰出学者,他集学术研究与政治关怀于一身,是公认的后殖民理论的重要奠基者。萨义德的创作可分为“文学一政治一人文主义”三个阶段。在后两个阶段,他不仅关注历史问题研究,还强调文学与政治的交叉关系,并提出了“既是政治的,同时又高于一切理论术语”的概念模式,坚定地选择了以人文介入政治的艰难道路。萨义德不仅指出社会政治文化的复杂关系以及人文知识话语介入其中的可能性,同时也指明了在历史与政治的双重道德面前,知识分子应“向权力说真话”。本文以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身份、话语和政治为主线,通过挖掘他相关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以期带给读者深入思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5.
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分支,批评性语篇分析为人们解读分析语篇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以BBC和《中国日报》对马航事件的新闻报道为语料,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和情态等方面对新闻标题及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揭示隐藏在新闻语言之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读者能够在新闻报道阅读中培养一种批评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6.
鲁迅生前一直倡导“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他说: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最缺少的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两地书》)。本文即意在阐发鲁迅的这一光辉思想。它通过对鲁迅大量书信、杂文的分析,论证了鲁迅对社会病态(主要是“黑色染缸”和“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露和对“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大力倡导,论证了鲁迅杂文、鲁迅书信的卓越成就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朽价值及巨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阿多诺著作《音乐社会学导论》第九章"公众意见与批评"进行分层次的逐步阐述,主要分为阿多诺与大众文化批判、阿多诺的公众意见与批评、阿多诺的艺术真理、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的当代价值四个方面。针对阿多诺的"公众意见与批评"进行初步的解读,阐述笔者在阅读后对阿多诺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人们的定位是“群”字,这一点似乎是正确的,但是人们强调的“群”字多以“量”为根本。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我们对于“群”的理解却是极为丰富的。如在“群”中应该体现出一种分类、汇集,人们可以将“群”看成是一个情感、思想、目标组成的群。如在落实阅读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生成阅读的能力、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而在后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能够解决“群”问题。如我们还可以将“群”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在“群”环境中不断地交流、讨论,进而生成各种共识、个性。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群文阅读活动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爱德华·W·萨义德的《掩盖伊斯兰》阐释了伊斯兰文明被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媒体“妖魔化”的内在过程及其原因,进一步揭示了经济政治权力与话语权的内在合谋。在话语权被垄断的情境下,美国等西方媒体制造了一个被扭曲的、刻意掩盖的、偏见化的伊斯兰世界的图景。这是萨义德在美国所体验到的失真的伊斯兰文明。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广告界有几个事件引起较大争议:12月,日本丰田公司的“霸道”汽车广告因在其作品中使用“石狮”和“军用卡车”这两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此前,立邦漆涂料也因使用“龙”形象的广告创意而广受注目;美国耐克公司播出的电视广告《恐惧斗室》中运用了打太极拳的中国老人、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以及中国龙形象等中国民族文化符号而招致批评。这是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文化体系而出现的特有现象。如何理性地看待这一现象,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符号在广告创意、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政府、业界、媒体和学界加以重视。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告专业部分教师与广告界人士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下是讨论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1.
潘文 《现代交际》2010,(1):50-50
新课标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提出具体要求,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快、准”的阅读基本功练习,二是对学生传授读书方法。基于这一理念,目前的教学中,我认为“悬测读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法。  相似文献   

12.
田桂兰 《职业时空》2008,4(10):188-188
“读者发展”是指图书馆为增强读者阅读自信与享受、提供分享阅读经验机会、提高阅读选择能力、促进创造活力所做的实践活动。“读者发展”中的读者包括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其宗旨是以读者为中心,促进读者自身的发展。“读者发展”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新书推荐、阅读指导(上阅读课)、新书报道、展示、图书评论、读书会(俱乐部)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一些相关的活动,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工作做的还不够细致、具体,形式比较死板,效果不够明显,影响也不够广泛。为了实现“读者发展”这一目标,各级图书馆学会、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及相关机构(电台、文化机构、出版商等)有必要开展一系列的业务活动,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应将“读者发展”作为其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胡海清 《现代交际》2010,(5):159-161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本文作者结合具体的教学事例,叙述了四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方法:即“引入热点话题”“丰富语言材料”“构建和谐课堂”“激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4.
徐兆寿 《现代妇女》2010,(11):19-22
“一见钟情”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爱的神圣原则,在佛教、基督教、道教等宗教中被神化,又通过艺术进行解读,使其愈加扑朔迷离,难以解读。它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爱观,在生活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但那些古老的解读都已不能适合现代人的理解了,所以,必须要破除古老的爱情迷雾,寻找一种现代人的解读。本文以自创的“爱情三元素”理论首次解读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由来 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就是宣称仅仅凭借经济学这一学科便能够解释一切。国内有一家以《经济学帝国主义》为名号的杂志称:“经济学帝国主义指的当然是经济学在侵略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传统领地,而且,这种侵略不是异想天开地瞎胡闹,而是真正能够分析出一些原来人们没有分析出来的东西,给人们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自从十九世纪中期人类学这门学科诞生以来,人类学对人类及英文化的研究,在研究的角度、观点以及方法上,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在深入,流派繁多,可谓“百家争鸣”,取得了累累硕果。在这众多的流派中.格尔茨提出的“深描”方法,无疑是文化研究理论的一项重大革新与拓展。在他看来,文化是体现象征符号的意义模式.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性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性科学”.他所追求的是析解,“即分析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这种解释科学以民族志的描述为基础.通对他者文化的深描.了解文化中的象征符号在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意义.从而达到对地方性知识的观察、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17.
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使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抗美援朝、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热潮。作为接受过帝国主义奴化思想侵蚀的知识分子,理所当然地成为改造对象。历史上称为的知识分子“洗澡”运动便如期而至。尽管这场运动为时不长,但却开启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另一种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三四十年代的兰州,是西北地区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地区。落脚至此的许多文化人士,不甘于文坛的寂寞和萧条,于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西北诗运”,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诗歌创作与批评尤为繁荣。这篇文章着重梳理分析这段时间兰州地区的诗歌发展脉络,期待能对这一至今仍较少为人关注的领域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看病与开方     
郎咸平发起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拥护郎咸平观点者有之,非难的声音也不少,“郎咸平只看病不开方”,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论调。这种论调其实我们并不陌生,一些时评编辑不就明确要求来稿“批评务必是建设性的”嘛!似乎一篇时评文章只有具备了治国安邦的奇思妙想,才有资格进行“批评”,否则就请“免开尊口”。这是对批评本义的强行扭曲。就批评的对象而言,批评的本质就是“破坏性”的,批评者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些有害社会的不良行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其尽快地销声匿迹。时评作者不是政治家,也不是企业家,…  相似文献   

20.
深化技校文化基础课的改革,是一项极其艰巨的系统工程。几年来,人们只注意了在教材上、教学方法上的探讨,却忽视了在学习成绩评定方式上的研究。众所周知,技校中现行的“百分制”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权威地指挥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了“应试”放在第一位,“能力培养”放在第二位的状况,阻碍了技校语文课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变成了一句空话。因此,笔者认为,转向“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改革成绩评定的方式。语文课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文化基础课,而一张试卷中无论如何也难以评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