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哲学基础上,综合前人对美学的认识基础上,对“什么是美”,即美的产生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说明美的起源问题是与人密切相关的,从而提出一些简单的自己关于哲学和美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究竟什么是“社会”?怎样分析和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能否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真正面目的辨别标准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的立场和观点,将最终决定社会研究的性质及其采取的基本方法。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不但将决定社会科学的命运及任务,  相似文献   

3.
张涛 《老年人》2009,(9):57-57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至今已在国内多家城市启动。什么是中医的“治未病”?简单来说.就是养生防病,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4.
问:常听人说,选择中药应看药材是否地道。请问中药的药效与出产地到底有什么关系,中药使用前为什么要进行“炮制”?武汉市段宜君答:有些名老中医喜欢使用地道的药材,在开药方时一般都要特别注明药材产地,例如施用“茯苓”时强调要用“云茯苓”,施用贝母”时强调要用“川贝(或川贝母)”,施用牛膝”时强调要用“怀牛膝”,等等。这是因为,地道药材疗效要优于其他产地的药材。在中医辨症施治的过程中,历朝历代的医家通过长期的使用、观察和比较,确定某地区所产的特定药材,质量与疗效优于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类药材。于是把这些特定地区所产的特定…  相似文献   

5.
张国喜 《老年人》2007,(1):58-58
问:常听人说。选择中药应看药材是否地道。请问中药的药效与出产地到底有什么关系.中药使用前为什么要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6.
当代哲学大师L.维特根斯坦曾经有这样的发问:“如果哲学只是让你学会似是而非地谈论一些深奥的问题,如果哲学不能帮助你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那么你研究哲学又有什么用处呢”。哲学究竞有没有用,至今没有定论,无论是大众还是哲学研究者都十分在意这个问题,都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哲学的实践之路。面对着“哲学终结”呼声的困扰,哲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哲学的出路。无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给“时尚”下个定义,划个范畴似乎很难。时尚是社会的浮光掠影中的前端,是泡沫中最诱人的色彩,可以划入泛文化圈子。时尚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但它能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比如服饰、餐饮、娱乐、模特、广告、四类媒体等。时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你感到你是时尚的,你就是时尚了。  相似文献   

8.
“瞒天过海”这个成语形容的是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从字面上理解的意思更明显,就是瞒着老天偷渡大海,但所谓“苍天在上”,渡大海这事儿也能瞒得住天吗?如果“天”都可以瞒,那这个“天”到底又是什么天?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已经作了多种回答。而不管答案是什么,我们经常读到的哲学几乎都是一种形而上的述说,一种灌注了真理使命和理性规范的文本。对哲学的阅读让我们远离生活,遗忘肉体,最后在概念和范畴中迷失了自己,但我一直被哲学生硬地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哲学旨趣,是对“真善美”的根据、标准和尺度的寻求,也是对“真善美”哲学视阂的追求和发展;反过来,“真善美”对以人为本的诠释和解析,更加清晰透视了以人为本的哲学蕴涵。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新闻媒体在关于犯罪案件的报道中 ,经常出现“数罪并罚”的字样 ,什么是“数罪并罚”?请予解释。 文生文生同志 :修订后的新刑法第四章第四节对数罪并罚作了专门规定。所谓数罪并罚 ,是指一人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有数罪 ,或者在判决宣告以后 ,刑罚未执行完毕以前 ,发现漏罪或者又犯新罪 ,人民法院按照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的原则 ,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简而言之 ,数罪并罚就是指人民法院对一个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那么 ,合并处罚的刑期应当怎样确定呢?我国新刑法的第六十九条作了明确规定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 ,除判处死…  相似文献   

12.
两个人争吵,告到法官朱哈那里。原告指着被告说:“他背着很重的东西,从肩上掉了下来,要我帮他扶上去。我说要付工钱的,他说‘没有什么’。我马上帮他把东西扶到肩上。现在,我要他付给我‘没有什么’!”朱哈想了想说:“你告得有道理。你来,帮我把这本书拿起来!”原告走过来帮朱哈拿书。待他拿起书,朱哈突然问道:“书下面有什么?”原告说:“没有什么。”朱哈一本正经地说:“好,你就把‘没有什么’拿去吧!”  相似文献   

13.
吉尔·德勒兹是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他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创造哲学概念所需要的养分,并用一种基本的感觉理论和流变思维进行着他的反思。他用他的生成哲学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和什么不过是流行文化进行了区分。因此,旨在研究德勒兹文学批评层面的"流变性"在其思想中的展开过程,同时梳理德勒兹有关文学的学术生涯,厘清其主要思想,构建德勒兹式的文学意象。德勒兹对于文学的哲学化思考,尤其是在生成哲学视域中对文学的观照,给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大都标榜自己信奉“爱”的哲学,大概只有朝鲜民族宣称自己信奉“恨”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李春凤  高霞  常莎 《现代妇女》2014,(12):I0053-I0054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大、步子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重探索、重实践,“顶层设计”重规划、重理论,二者是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必须正确理解把握的重大关系之一。从哲学层面上看,“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结合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经验论和唯理论、物质与意识等一系列丰富的哲学关系,因此理清二者的哲学实质对促进我国改革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云真 《现代妇女》2014,(12):343-344
伽达默尔可以说是哲学诠释学的创始者,哲学诠释学理论将诠释学从传统的方法论范畴,推进到一个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范畴。伽达默尔的理论让我们从新审视“理解”。与此同时,伽达默尔还将理解的循环引入了我们的日常“对话”领域中,以其天才的洞察力向我们提幽了现代人“交谈无能”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瞭望东方周刊》9月20日的文章说,城市化实质上是一个多层次的建设过程,但很多地方政府常常以“农转非”的人口数量来衡量城市化的进度,忽视了对他们“新市民身份”的消化,城市化有时变成了“改户籍”这样的表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古典哲学作为西方哲学发展的高峰,凝聚了两千多年西方哲学思想的精髓,从康德到费尔巴哈,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德国古典哲学王国。然而由于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这一哲学最终走向了分裂。这种分裂是一种"终结"还是"出路",学术界对此莫衷一是。分析德国古典哲学分裂的过程及表现,探讨德国古典哲学的去向,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扬弃关联,从而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超越以往任何旧哲学的新世界观,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日前,茅台高管刘自力回应记者关于“三公消费禁喝茅台”提案看法时反问,“三公消、费禁止喝茅台?那么我请问你,三公消费应该喝什么酒?”原本是酒品推介会,却招来记者“三公消费禁喝茅台”的提问。  相似文献   

20.
说起“功夫”,我们马上会想到武术,想到李小龙,想到少林寺,但事实上,中国传统中的“功夫”一词,其含义远远超出于此。在倪培民教授的眼里,“功夫”是一个桥梁,他借用这个桥梁巧妙地打通了中西方哲学,使我们找到了中国哲学中很多已经失落的意义。正如倪教授所说:用“功夫”概念来诠释哲学,不仅能让中国哲学变得有血有肉,同时也可以给西方哲学注入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