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乡村干部是我国最广泛也是最贴近群众的干部群体,由于农村社会强烈的宗族社会色彩,乡村干部也具有很强的宗族家长色彩。乡村干部的这一色彩对于弥补我国基层管理体制不足,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引起农村基层选举腐败和宗族械斗等消极现象。深入研究农村干部的宗族家长色彩,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当下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雪华  董会忠 《城市》2021,(5):50-60
笔者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对乡村旅游产业化的11个影响因素进行层级划分,厘清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依赖度与递阶关系,结果表明:品牌建设、产品营销以及服务与产品是乡村旅游产业化表层的直接影响因素;社区参与、技术与人才、设施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资本投入是乡村旅游产业化的间接影响因素;资源特征、区位条件和政府政策是乡村旅游产业化的根本影响因素.依据层级划分结果,构建乡村旅游产业化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明确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而提出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路径分析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社会的结构性巨变,必然带来乡村社会关系的结构性质变,因此研究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当前乡村社会关系功利化、理性化的共识,本文以面对生命安全这一人类的利益底线作为试金石,考察乡村农民与乡村艾滋病人之间的关系取舍行动。通过对乡村艾滋病人原社会关系系统的断裂、旧关系修复与新关系重建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乡村社会个体的社会关系系统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内核与外围两极分化的结构,乡村社会关系的外围已高度利益化,而与之对应的是内核部分的高度情感化。乡村社会关系结构日益简单,传统的社会支持网络向家庭内核萎缩,使乡村生活的风险加大。因此,在乡村家庭作为基点的社会支持系统之上,建立以经济利益导向为基础、现代"抽象体系"为媒介的社会组织体系与社会关系系统,来变革乡村社会组织形式,并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以现代的利益关系纽带取代对传统伦理、情感关系纽带和传统社会支持网络的依赖,以适应乡村市场化社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万丰村工业化与都市化关系的考察,说明了乡村都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现象。通过实证调查数据,描述分析了工业化和都市化后的乡村社会结构功能、社会职业变动及新生活方式的诸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工作的方法中,小组工作方法作为一种关系活动的方法,是通过组员与组员之间以及组员与工作员之间的关系来达成目标的。因此,在小组工作中,小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关系结构模式。对这些关系结构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小组中形成稳定高效的关系结构,对小组工作员带领小组实现小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乡村老年协会普及率非常高,也非常活跃。老年协会在福建乡村社区的兴起,是农村民间组织活跃度增强的表现。这些乡村老年协会除开展老人福利互助与维护老人权益之外,还兼办社区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和其他公共事务,丰富了社区公共生活,也减轻了村委会的工作负担。在当前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村庄与外部的利益冲突较多,时常能看到老年协会成为维权的先锋。部分乡村干部提到老年协会,面有难色,担心老年协会不好管理。他们对老年协会的发展颇有顾虑。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等术语与"生产关系"并不完全等同。马克思、恩格斯将"市民社会""所有制"等范畴作为确定"交往形式"等术语与"生产关系"双方之间关系的媒介,进而展现出"交往形式"等术语与"生产关系"概念等同的一面。"交往形式"等术语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内容,其在文本中所具有的原初含义又决定了其与"生产关系"概念不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如果从内容和方式的角度来区分,人际交往活动可分为两种形式:公务交往与私人交往.公交与私交是两种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交往方式。公务交往是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公务往来,当事人是作为单位(或国家)利益代表的面目出现的,往往事关大局和重大利益;私人交往主要是个人间的交际,主要涉及家庭、个人的问题和事物。但是,这两种交往方式又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勤响,有时甚至融合在一起,难以分开。比如,两个不同单位但又是朋友的人谈公事,一般较易成功;而两个陌生人之间,或两个存在同闹的人之间发生公务交往,就可能出…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与新朋友结交之后,却不一定能进一步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跨越了男女之间、上下级之间、尊卑之间等种种交往障碍时,却不一定能把关系推到更高一级的层面;当我们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时,却不一定能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相与为一的美妙境界。所有的这些关系都还囿于“一般”。纵观交际现实,这种“一般”的情景十分普遍。有人安于现状,但更多的人希望能超越“一般”,把自己的交往再推前一步。增加交往强度所谓交往强度是指交往的密度和深度。交往的密度是说交往要频繁、密切,不可失之疏淡。交往的密度是交际关系状况的反映,也…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与乡镇体制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之意就是要把农民权利落到实处,而乡村两级组织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目前以减负为导向的乡镇体制改革则弱化了乡村两级组织的权力,在使乡村干部无法做坏事的同时,也做不成好事,这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1.
黄凌翔  罗培升 《城市》2020,(2):47-56
随着城乡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乡空间结构的演变、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宅基地制度的推进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土地改革三项试点的启动,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新的实施方向。其中,乡村振兴背景下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引导闲置宅基地资源有偿退出等是宅基地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与产业发展、金融及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围绕试点地区情况进行梳理,提出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要点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乡村教育始终面临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难题以及“教不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乡村教育问题,国家也认识到做好乡村教师激励工作的重要性,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工作仍然面临:乡村教师工作繁多、任务负担过重、乡村教师收入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之间比较上差距较大、乡村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受限、乡村教师个人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减轻工作负担,扩大教师供给数量;施行绩效工资,差异化补偿;建立和完善乡村教师职业支持服务体系;多措并举,切实满足乡村教师个人生活需求;提升社会对乡村教师的积极认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臧得顺 《社会学研究》2012,(1):78-105,244
本文以周雪光的"关系产权"为学术起点,基于产权研究的社会视角提出了"关系地权"的分析性概念,明确了其原则、层次和类型,尝试构建一个地权研究的分析框架,用以观察和分析当下中国乡村的地权制度与乡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并用臧村的几个典型农地纠纷案例予以经验支持。研究发现,在以臧村为代表的村落中,"关系地权"的强力原则在地权配置实践中占据强势地位。在市场化、城市化日渐深入乡村共同体的背景下,一个围绕农地牟取私利的"谋地型乡村精英"逐渐形成。作为新时期乡村社会结构的实体要素之一,该群体的行为对当代中国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体、以"均等原则"为特征的地权分配方式起着严重的扭曲和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后,城乡规划学科迫切需要拓展对乡村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指出目前国内乡村规划领域的研究,还缺乏在法律支撑、治理机制和规划技术表达手段三方面进行探索和积累。其一,规划界未厘清宪法、物权法、村组法、自治条例、土地法、环保法等对乡村规划行为的影响和赋权关系,导致乡村规划法律依据存在盲点。其二,规划界未重视乡村社区的自治特征,对自治权力与行政干预权力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普遍忽视。其三,规划界在乡村地区采用城市规划的调研、编制和沟通方式,还未针对性地探索适用于乡村地区的规划调研、空间表达手法和沟通模式。这些都从根本上决定了乡村空间规划的理论、体系与内容,以及乡村规划的实践效果。指出,综合考虑上述三个方面,才能形成一套逻辑自洽、适应国情的乡村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1 2月 2 2日至 2 4日 ,由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各地的学者及国家民政部、部分省民政局和乡村基层的干部共 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 6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其中 ,最富意义的是村民自治的实施及乡镇与村民委员会关系的调整。然而 ,从现实来看 ,自“乡村分治”以来 ,乡镇政权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究竟是“指导关系”还是“领导关系”的争论一直没有停…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上交往特点及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互联网的产生为人际交往增加了新渠道。作为全新的社会交往方式 ,网上交往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统计 ,至去年年底 ,我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890万人 ,其中88.2%的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青少年既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 ,也是网络交往的主体 ,对其交往行为及特点进行研究对网络条件下加强青少年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青少年网上交往的主要方式网上交往 ,顾名思义 ,是指发生在网上的人际交往行为。网上最常见的人际交往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聊天。从类型来看 ,网上聊…  相似文献   

17.
“读屏”成为了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常规动作”和“生动表情”,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在种种屏幕面前也得以再造。电视屏幕为青少年展示了成人的后台景象,使青少年学习到许多人际交往模式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青少年按照新的规则展开知识的传播、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撞击。学习如何同他人交往,并将这些交往技巧迁移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手机作为“流动的现代性”的表征之一,重新结构着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模式和社会关系网络。然而,青少年的社会需要不可能仅仅从抽象的“人机关系”中得到满足,“人机”关系自然不可能彻底取代“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宋金全 《城市》2008,(9):35-37
一、城市化的再认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但这种转化并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而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礼仪是21世纪迈向世界的通行证。当今社会,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公众与公众之间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自己的体面,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单位的形象。为了适应这种现代交往的需要,学习礼仪知识、了解礼仪常识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希望本刊的“礼仪”栏目能成为您生活工作中的交际指南,也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们继续关注此栏目,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呼唤绿色人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不是原子弹、氢弹,不是中子、电子、质子,也不是电脑互联网,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人们须臾离不开人际关系。不仅人的一生都要和人际关系打交道,而且,人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