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李妍本世纪20年代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史学界对此专题论述较多,成果颇丰。本文试图从全面、精当角度剖析此次论争,从而揭示出马克思主义适用于中国的自然规律。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历史进程中主体作用的探索——论青年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车玉玲卢卡奇无疑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从20年代中期起,围绕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进行的论战从未间断过。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这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人”...  相似文献   

3.
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一个专门小组最近向公众奉献了3本文集,这是他们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研究的学术成果。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历史和现实》一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极左派与无政府主义提出的挑战及其相互关系与分歧等问题,为著名的“马克思与现实”论坛第7次学术会议提供了一系列材料。该书的出版得到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科学共同体的资助。众所周知,在19世纪与马克思主义同时诞生的无政府主义,曾经是革命左翼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的争论与冲突中至今仍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未加研究的思想和规划,这些也许能成为现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20世纪中国哲学大致经历了准备、创立、繁荣、转折以及嬗变等五个时期。本文旨在厘清20世纪中国哲学纷繁复杂的线索,揭示其思潮的兴衰更替与消长起伏,把握东西文化论战的主题,并通过探索“中国当代文化精神”以显示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看了饶良伦同志《试论五四时期陈独秀的思想变化和历史功绩》(见《黑龙江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一文,很受启发。只是对陈独秀的“开明专制论”,我与饶良伦同志稍有不同意见,现提出与饶良伦同志讨论。 饶良伦同志在谈到陈独秀同假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时指出:“由于他对 ‘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还不习惯,因此他在这一时期的战斗中,既没有像前期新文化运动中的那种叱咤风云的威风,也没有取得像过去一样的所向披靡的战果。有时他甚至从旧仓库里搬出原来的刀枪上阵,以至被打落马下,当场出丑。”对于刚刚接受马克思主义而又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都有自己的传播市场,而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在起初的各派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主义是占着优势的”①。在中国无政府主义者阵营中,多数人继承了中国无政府主义始祖刘师复的衣钵,信仰克鲁泡特金...  相似文献   

7.
《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回顾》简评[日]川上哲正江风译中国的近代可谓一段“救亡图存”的历史.是为寻找“救亡”方法而搏斗的时代。这不仅集中表现在政治斗争上,而且表现在各种方法上。无政府主义就是其方法之一。无政府主义不应仅视为一种政治思想,它还是人们情感以界...  相似文献   

8.
继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之后,在第一次国內革命战争的准备时期(1921—1924年),又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一场激烈斗争。这次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五四时期三次论战的继续和发展。这次论战是围绕着这样一个中心问题展开的,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提出了两条不同的政治路  相似文献   

9.
董怀良 《唐都学刊》2014,(4):119-122
李石曾是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无政府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政治上主张反对一切强权,经济上要求废除私产和货币,意识形态中进行“三纲革命”和“祖宗革命”,社会生活中要求废除宗教和封建迷信,这四个方面建构了其无政府主义的主要内容.这种思想的第一阶段是因袭西方无政府主义理论的正统无政府主义时期,第二阶段是信仰无政府主义同时推崇三民主义思想的修正无政府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10.
“本位文化”论战刍议李妍近代以来,我国思想界曾经围绕着中国文化出路问题,进行过多次论战。其中尤以三十年代关于“本位文化”的论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过去,学术界大多把这次论战视为反动思想界的一次内讧,因而重视不够。本文对此问题略陈己见。1935年1月...  相似文献   

11.
浅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李妍五四时期是我国思想界极为活跃的历史时期。各种思想、各种流派纷纷登场,极力宣扬自己的主张,为争得思想界一席之地而不懈努力。1923—1924年间发生的“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便是这种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涉及学派之多、影响之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近代“新史学”的基本理论趋向及其贡献,认为19—20世纪之交的“新史学”是一场史学革新运动,它确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史学理论体系,引起了中国史学观念的深刻变革,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年轻的列宁以捍卫马克思的《资本论》、反对民粹派批评家的活动,开始踏上他的哲学斗争舞台。普列汉诺夫在他的《我们的意见分歧》中,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批判了米海洛夫斯基和民粹主义。1894年,列宁也以他的《什么是“人民之友”》参加了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之间的思想斗争。有趣的是,米海洛夫斯基—普列汉诺夫—列宁之间的论战,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抗战结束后,随着内战的不断升级,在民主人士内部曾经就“第三方面”或“中间派”的地位与作用展开了一场有关“中间路线”的大论战。论战的双方围绕国共之外是否存在“第三方面”或“中间路线”,“中间阶层”或“中间派”是否应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态度,以及政协路线是否就是中间路线等几个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看法。虽然严峻的形势证明了中间路线的失败,但论战本身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80年莫斯科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了以.费多谢耶夫为首集体编写的《关于论战的艺术》一书,对论战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980年5月12日的《真理报》在介绍这本书时指出,该书进一步阐明了论战的原则,揭示了论战的阶级基础,认识论根源和方法论,论战的战略战术、逻辑基础、社会心理机制、语言和风格等。《真理报》指出,马克思主义对论战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前夜的中国思想界,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流派,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是颇为流行的。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起过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政治的作用。但是,随着马克恩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无政府主义就日益暴露了它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一、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破产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打着共产主义招牌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最早的提倡者是英国的霍德文和德国的施蒂纳,他们是无政府主义的先驱。霍德文排斥暴力革命,反对生产社会化,主张成立独立的自由生产者联盟,并通过“道德教育”来改造社会。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中,主张“我”是唯一的实在,国家、道德、宗教以至整个世界及其历史都是“我的产物”,从而声称“我把一切都归于我”。他们的学说后来为无政府主义所继承和发展。把这种观点表达得比较系统并开始形成一种政治流派的是法国人蒲鲁东,所以无政…  相似文献   

18.
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墨菲认为当前世界已经走向了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后”政治时代,造成了民主失实与右翼民粹主义盛行的局势。在《写给左翼民粹主义》一书中,她规划了一套左翼民粹主义方案,旨在为左翼政党争夺政治话语权。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策略虽然看起来颇具诱惑性,却并不具备很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一方面,民粹主义自身内含着某种“暴力性”的倾向,反而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混乱,导致非民主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右翼民粹主义相比,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策略仅仅围绕着政治话语权而运作,摒弃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而代之以“人民”“对抗”策略。因此,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策略虽然易于发动底层民众反对资本主义体制本身,但它无法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远东国际关系与清末东北新政刘迎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远东国际关系,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这一地区的争夺,呈现出激烈动荡、纷纭复杂的局面。中国东北地区地处远东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方列强均把控制中国东北,作为争夺远东国际关系主动权的关键步骤、甚...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末到7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同以卡尔·波普为首的批判理性主义学派展开了一场论战。这在当时的西方社会科学界算是件大事,史称“实证主义论战”。在法兰克福学派一方,以赫伯特·马尔库塞对波普的批判最为犀利、系统。早在1959年,马尔库塞就发表了一篇批评波普的文章,该文后于1973年编入他的《批判哲学研究》文集,改称《卡尔·波普与历史规律问题》。众所周知,波普为了纪念“法西期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历史命运的必然规律的信念的受害者”,写了《历史主义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波普在西方之所以名噪一时,与他在这两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