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琰 《天府新论》2008,(6):22-25
互联网技术推进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但数字鸿沟与无序性网络参与的存在,也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努力实现、扩大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可以考虑:努力缩小数字鸿沟,扩大参与主体;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促进网络政治参与文明化;实现政府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公民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在提高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完善参与客体的科学性、改善参与手段的单一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之而来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何寻找有效的对策予以解决,消除"数字鸿沟",提高科学决策应是进一步落实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问题和对策,进而推动公民网络参与的有序化.  相似文献   

3.
善治理念指导下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现状及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现代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但网络政治参与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电子乌托邦的幻想、数字鸿沟的存在、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以及传统政治体制的限制。总的来说,目前的网络政治参与缺乏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善治理念强调的是政府和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治理,通过政府与公民的协作努力使整个社会实现广泛的民主。对此,我们应该在善治理念指导下,政府与公民合作努力共同消除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这样才能推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使网络政治参与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敢旭玫 《理论界》2014,(2):191-193
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持续提升,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渐深入。新媒体网络社交的互动性、社群性、影响性增强,故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参与更具有效性、公共性。大学生的网络公共参与行为发展了大学生的维权、监督等公民权利意识。通过考察大学生网络新媒体参与中公民身份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几个维度的体现,本文探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的网络新媒体参与作用,并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络政治参与概念厘定是进行网络政治研究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网络政治参与中的“网络”侧重指互联网,“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进行的旨在影响政治过程的政治行动。文章对当前学术界一些似是而非、富有争议的定义进行了科学辨析,并对网络政治参与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要件和要素,以期为网络政治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吕尖 《南方论刊》2009,(4):43-44
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同时是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的过程。90年代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当代中国也进入了网络时代,政治参与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途径,即网络参与。由于网络参政具有直接性、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群体性等特点,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参与渠道,加快民主进程,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加剧公民参与决策的不平等性。因此,本文从公民网络参与公共决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辩证分析,有助于社会正确对待网络参政。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团由网民以虚拟身份在互联网中组建而成,是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非政府组织,是非政府组织在网络社会的嬗变。网络降低了公民参与政治的门槛,公民可以通过网络社团表达意见并参与社会事务,因而网络社团在政府治理中扮演协作者、参与者、整合者和监督者等重要角色。不过,网络社团的制度还不完善,缺乏严格的规范性,对成员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较低,这是当前建设网络社团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公民有序网络参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eb2.0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公民在互联网平台发表个人观点、表达利益诉求和进行民主政治参与出现了新的特征.新的条件下,公民网络参与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在当前的电子政务系统参与路径中,存在委托-代理激励机制问题.在现有的制度下,要解决公民网络参与存在的问题,应当建设参与式电子政务系统,建立沟通、参与机制,实现民意收集与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  相似文献   

9.
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概念.而互联网的发展则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它对政治系统所产生的冲击,特别是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培养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完善立法,构建我国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有序化、合法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公民改治参与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公众网络参与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网络参与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有着自身的政治发展逻辑,公众参与的"网络依赖症"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反映出现实中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过程的缺位.尽管公众网络参与是我国目前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参与形式,但它并没有消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冲突.因此,加快互联网立法步伐,明确政府在公众网络参与中的组织引导职责,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是解决冲突的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11.
李静 《理论界》2009,(9):9-11
当前,互联网日渐深入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在互联网这个舆论场里,网民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和即时通讯群等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营造舆论、形成舆情;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互联网日益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治国理政的新平台.在善治视域中,公民必须具有足够的政治权力来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与公民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这四个方面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来论证加强网络舆情研究以及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对实现政府善治的意义,具有一定的边际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于水  孙金华 《理论界》2012,(9):169-172
公民网络参与作为公民参与的一种新方式,对政府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文剖析了公民网络参与的兴起引起的政府职能变迁,公民网络参与带来的政府管理的新挑战,如非同质化的网民的不同影响、"多数人暴政"与媒体的冲击等。针对公民网络参与带来的挑战,可以从培育成熟的网络参与主体、增强与媒体的互动式接触、建立健全适应网络参与的政府公关模式等路径去把握公民网络参与提升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剩勇  杜洁 《学术界》2005,(5):35-47
协商性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互联网公共论坛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参与方式,承载着公民的民主理想,这种立基于新传播技术之上的参与方式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增加了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直接的、全面的参与和沟通的可能性。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的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政治信息,并通过互联网的公共论坛及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并且与政府发生互动。本文通过对中国主要网站公共论坛的考察,认为,公共论坛中的政治参与在“近似地”实践着协商性民主的理想,公共协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和制度规范,通过官、民双方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传播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现实社会尤其是民主政治的建设。如今,网络已成为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和政治场所;网络的政治参与行为体现了现实政治生活的民主内涵,公民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普通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利、促进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使网络信息传播既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又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影响公共事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传播学中国化和本土化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一、网络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舆论场1994年,中国全面开始接入互联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传播秩序。截至2009年4月18日,中国的网民数已达到3.38亿人,居全球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达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媒体的使用率达到78.5%;网络信息检索搜索引擎的使用率为68.0%,达到2.03亿,在各互联网应用中位列第四;电子邮件使用率为56.8%;即时通信使用率75.3%;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用户规模1.62亿;论坛/BBS使用率30.7%。有研究认为,当网民超过人...  相似文献   

15.
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强烈地冲击和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和政治参与行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进网络政治参与需要着力缩小数字鸿沟,实现网络政治参与的机会平等;构建电子政府,推进公民导向的政务流程再造;增加制度供给,突破制约网络政治参与的瓶颈;培育公民文化,提高公民政治素养,促进有序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加强网络监管,强化政府网络服务功能和网络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发展网络协商民主亟待增加有效制度供给,完善基本法律法规,提升网络立法的技术性,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有助于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减少非制度政治参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素质。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有助于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精神和公民意识,实现向公民的转变。发展网络协商民主是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监督公共权力,提升政治权威,维护政治稳定,加强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网络科技高速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人们利用网络参与经济生活的同时,也积极利用网络参与政治活动。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普及,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意识高涨。但是,网络给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系列秩序混乱问题。在我国极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充分挖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意义,探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网络政治参与时空重组语境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公民社会浪潮的推动下,利用大众参与的力量,形形色色的NGO逐渐呈现在中国公众视线中.而伴随着整个社会志愿精神的扩散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基于互联网开展工作的网络草根组织开始大量涌现,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创新.对网络草根组织生发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对其组织形态和运作机制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杨福忠 《河北学刊》2012,32(3):136-140
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对提高公民的政治功效意识和政府决策的正当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处于循环状态。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受政治功效意识、参与广度、参与深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实现公民有效网络政治参与,需要通过立法规范国家机关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网络参与与政府治理角色变迁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了公民参与的水平和参与方式,给公民提供了新的参与渠道与平台;同时,网络提升了公民参与率和参与效果.此外,网络参与还迫使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对政府治理尤其是地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政府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政府由控制者转变为议程的安排者;政府官员由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仲裁者与冲突的解决者;政府由效率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平民化政府角色等的转变.此外,本文也反思了网络参与所带来的"网络扰政""网络话语权的控制",甚至"网络暴政";政府与公民之间需要确立的是协作与信任关系,通过新形式的公共参与建立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