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要求推进相关改革,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这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关于防止利益冲突的思想.2010年2月23日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多处提出"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概念.反腐倡廉意义上的"利益冲突"这一概念,是指公职人员的个人特殊利益与公职身份所代表或维护的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和冲突.防止利益冲突涉及多个学科,笔者在此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当前,腐败不仅成为我国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还动摇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威胁党的执政安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权力失去监督,利益冲突就会恶化,这是腐败发生的重要根源。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廉政制度体系,实质上是以防止利益冲突为理论基础构建起来的。从防止利益冲突的视角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创新,是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建设中国特色廉洁政治,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客观要求。近期,专家学者就"反腐败: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于杭州召开专题研讨会,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专家学者们紧紧围绕防止利益冲突与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国(境)外防止利益冲突的经验与启示、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建设、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防止利益冲突等专题开展研讨,广泛交流了中国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防止利益冲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刊将陆续对近期重大研究成果进行反映,以期引起学界更进一步的关注和探讨。——惩治和预防腐败联合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客观要求。近期,专家学者就"反腐败: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于杭州召开专题研讨会。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专家学者们紧紧围绕防止利益冲突与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国(境)外防止利益冲突的经验与启示、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建设、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防止利益冲突等专题开展研讨,广泛交流了中国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防止利益冲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刊将陆续对近期重大研究成果进行反映,以期引起学界更进一步的关注和探讨。——惩治和预防腐败联合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客观要求。近期,专家学者就"反腐败: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于杭州召开专题研讨会,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专家学者们紧紧围绕防止利益冲突与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国(境)外防止利益冲突的经验与启示、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建设、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防止利益冲突等专题开展研讨,广泛交流了中国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防止利益冲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刊将陆续对近期重大研究成果进行反映,以期引起学界更进一步的关注和探讨。——惩治和预防腐败联合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6.
我国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顶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客观要求。近期,专家学者就"反腐败: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于杭州召开专题研讨会,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专家学者们紧紧围绕防止利益冲突与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国(境)外防止利益冲突的经验与启示、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建设、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防止利益冲突等专题开展研讨,广泛交流了中国防止利益冲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防止利益冲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刊将陆续对近期重大研究成果进行反映,以期引起学界更进一步的关注和探讨。——惩治和预防腐败联合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创新也在基层。改革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碎片化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整体上进行推进。形成党领导下多方参与、互动协作、共同治理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实现民心在基层凝聚,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切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从"理念"到"实践"的转换。这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利益冲突是一些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根源,许多典型腐败案件的背后都存在各种形式的利益冲突问题.建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正是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领导干部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杀手铜”.通过分析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理论内涵和功能作用,探索性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层税务部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要围绕"提速、提质、为人民、促发展"的主题,突出重点,注重从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制度的漏洞着手,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简政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在六个方面实现突破,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税收环境,带动机关效能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0.
制度性因素是影响当前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能源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宏观调控不足。提高我国的制度能力、维护我国能源安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公平、有序、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构筑以《能源法》为核心的能源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以能源部为核心的能源管理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田芸 《理论界》2014,(11):24-28
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也必然是中国政府的职责。从政府角色的特殊性看,公共性、服务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它在履行维护社会公正职责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现实社会的发展看,维护社会公正是发展生产力、保持社会稳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公正的制度环境是政府履行职责,促进社会公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人的社会性和有限理性决定了妥协是不可避免的,社会是在不断地妥协中进步与发展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改良,同时也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改变,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不断显化与深化,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妥协是一种协调与化解利益矛盾冲突的方式,也是一种利益整合机制,当然,妥协的达成是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的.探讨利益妥协以及妥协的前提条件有助于利益主体间矛盾的协调与化解.  相似文献   

13.
不平等是一个正义问题,违反正义原则的不平等会引发社会结构的紧张冲突,因此社会系统需要正义原则来调节、以保证社会合作持续稳定。国企工人在弱势阶层位置上经历了2种不平等。一是经济不平等,即工人的实际收入不能充分反映他们创造的价值,工资、奖金的不平等分配没有利于工人;二是政治不平等,不是每个工人都享有平等参与企业治理的机会,民主选举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公正,权利不平等分配对普通工人产生了不利影响。国企工人的经历表明,基本社会制度对收入与权利的分配在个人之间作出了区分,基本社会规范没有使各种对权益的冲突要求之间形成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的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包容性增长等发展理念,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化,使党风廉政建设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应对挑战的关键是强化制度建设,体制创新,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廉政评价体系,以取得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在国外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公平一直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是热点问题。许多国家都积极地从法律、制度和社会政策等方面,建构适合自己情况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基于对国外社会公平保障的理论溯源和制度考察.推进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必须切实着眼当今中国实际,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确立正确的社会公平保障理念,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义、公正、公平辨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义、公正、公平等范畴既存在着相同,也存在着不同,因此,不能把复杂的正义问题简单地归结为公正或公平问题。对于正义问题应从理念、制度以及日常生活等三个层面进行考察。相应地,对正义、公正、公平等范畴的辨析也需要从这三个层面来展开。正义包含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和信念,体现着真、善、美的全部内涵,更具有理念色彩;公正是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并与一定的制度性因素相联系的正义;公平主要关乎的是人们日常生活操作层面的事情,它只需遵循同一标准规则的相同对待。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针对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立法需要承担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促进。所以,在立法时应实现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确认、保护与分配的任务,平衡不同的利益冲突,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以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相似文献   

18.
樊安 《学术探索》2014,(7):34-39
伴随经济发展,我国利益分化较为明显并随之产生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社会利益结构变化既加剧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冲突,也凸现出法院自身利益与其职责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势必影响法院的司法工作,从而不利于司法公正。在努力理顺法院与党、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并且完善经费保障的同时,我们更要通过司法公开加强法院审判制度建设。利益分化属于多元社会的常态。通过全面的改革举措,我国人民法院体制必将妥善应对利益分化,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宋金龙 《理论界》2014,(12):24-27
社会冲突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运用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对中国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可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可以说解决社会冲突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力;解决社会冲突的有效杠杆是利益的调节;解决社会冲突的路径是逐渐进行两极分化的消除。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有利于解决社会领域的冲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从民生问题论社会公平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涉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两大问题,而公平的实质即利益分配问题,人民大众对民生的满意度如何是与一个社会的公正度密切相关。在改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利益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人们的不满意度较高,其核心是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公平,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大力发展经济,如此社会公正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