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小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小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讨厌作文,害怕作文,已成为小学生普遍的心理状态。他们提起笔来,总感到无话可说,心中一片茫然。即使挖空心思写出来的习作也是内容空洞,缺少灵性。久而久之,他们一碰到作文就“望而却步”,感觉“作文”两个字是那样“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追其原因,是学生缺少广泛地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再加上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导致了目前学生畏惧作文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见,纪实作文是“课标”所划分的两大类作文之一。何谓纪实作文?记实作文就是写孩子们周围真实发生的生活,记述的足孩子们的昨天和今天发生的事情,它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写真实的生活事件。不难体会,“真实”是纪实作文的生命,但遗憾的是,现今小学生虚假怍文的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4.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关系着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趣味识字,趣意盎然”、“规律识字,触类旁通”、“柘宽“生活”空间,自主识字”等策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能逐步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明确具体、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为此。我们认为小学生的作文应源于真实的生活,借助科学的写作技巧。流露自己的真实感受,即“求实”;而大千世界神奇无穷,畅想、创造、好奇又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在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维方式是富有创意的,即“创新”。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的作文,概括地说是强调“真”。所谓“真”,即体验真、感情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的“真”从何而来?来自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在广阔的、繁杂的、不断变幻的牛活中,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我以为只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懂”生活,感悟生活,就会使学生不断获得“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悦.从而达到“欲罢不能”的乐写境界。那么,何为“两条视线”?也就是渊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会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作文教学呈“封闭式”,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呆板地死命题目,学生苦思冥想闭门造车,作文教学远离小学生的生活之源,导致小学生的作文语言成人化,结构成模式化,而作文的主体——人物、事件则极尽虚构化,这种传统的封闭作文模式导致了小学生越来越厌倦作文,越来越不愿上作文课。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  相似文献   

8.
观察对于写作是相当重要的。鲁迅先生曾对文学青年说:“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小学生写作文,也应当以观察生活为基础。生活中真实的、鲜活的人和事就是作文的源泉。若学生学会观察,具有寻找水源的能力,学生的作文之水便会活活泼泼地流淌起来。小学生往往不会自主观察,更谈不上自能观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养。小学生习作观察一般可以分为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本文试就动态观察做初步的研究,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同行与专家的点拨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无米之炊”依旧是新课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尴尬。从写作心灵缺失的根本原因分析入手,提出写作课堂的多元体验与实践,以丰富写作心灵。并针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阐述教师参与写作与“静心”阅读的写作智慧,对改变小学作文教学具有积极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待环保,72岁的薛增琪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在他的努力下,太原市环保局先后组织七次“环保杯”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薛老也多次走进课堂给学生们讲解低碳生活和环保知识?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语言平淡、内容单调、情感缺乏的毛病。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源”不足:阅读积累知识源不足,生活积累素材源不足,写作兴趣信心源不足。没有源头活水,文章自然就显得没有人情味。如何对症下药,使得药到病除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当前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必须把学生“实际”(即生活)和作文结合起来。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教学中更要重视把活动与习作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小学生的生活是由丰富多彩的活动构成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活动是儿童最基本的生理心理要求,是儿童的天性;从认识沦的角度看.活动是儿童认知生活和世界的重要实践途径和创造平台;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活动也是儿童伙伴交往沟通(即初步社会化的尝试)的主要手段。当然,若从反映论的层面来看,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阶段作文材料大都取决于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而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景又大都以活动形式开展。因此,“活动作文”几乎成为小学生作文的主流形式。然而,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作文材料往往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这很抽象,词典上说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或者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奉献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其实,幸福还有很多……我们六年级的小学生追求的幸福就是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初中学校;而一年级小学生最幸  相似文献   

15.
李铁成 《新少年》2010,(11):9-9
为解决“双职工”的小学生课后看管难、吃饭难问题,锦州市新铁社区与士英小学携手成立“双职工”小学生活动中心,孩子们可全天候在这里补习功课、读书看报,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中心还设立“小饭桌”,解决了孩子们午餐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这一观点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素材仓库中的“米”十分匮乏.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如.写“一件难忘的事”.不是老师周末给“我”补课,就是妈妈雨夜送“我”上医院。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是捡钱包,就是让座位。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一带而过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我指导学生写生活随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习作中“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父母和老师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幸福感。而学习和游戏这些小学生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幸福感。总之,城乡小学生的幸福感既有相同成分,亦有差别,可以推测个体的生活环境会影响到个体的价值判断,从而引起小学生幸福感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小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在中学、大学和将来的社会中能够成功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因此应该培养他们“成功发展”的能力。“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由“自我管理能力”、“认真做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人相处能力”、“竞争能力”、“认知能力”、“探究能力”、“不忽视小事的能力”八种成分构成。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生活积累是开启写作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天真烂漫,对事事充满好奇,他们渴望自由,向往轻松自在的生活,可现在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压抑了他们的天性。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一直被限制在老师指定的“写什么”,“怎么写”的范围里。于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作文,作文有什么用。每当遇到作文课,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自由表达的快乐,而是焦虑。作文便成了学生的一件苦差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