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社会救助及其制度完善是转型中国社会和法制生活中的一个聚焦点,纵观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社会救助的理论研究和现实中的社会救助实践,尚存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关于"社会救助"的界定及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等方面,或者在一些常识性问题的理解中夹杂着诸多观念混淆甚至错误,或者缺失对中国社会救助立法及其转型背景的重视。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重回"社会救助"的制度事实、价值理念和语词逻辑原点,以期对社会救助的理论做一些系统性思考,进而以此为参照系,立足于中国社会的转型背景及其对社会救助提出的特殊要求,从立法体例、救助内容和管理体制等三个主要方面来检讨中国社会救助的现实制度并关照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理论界定与中国的实践展开(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救助及其制度完善是转型中国社会和法制生活中的焦点之一,但纵观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社会救助的理论研究和社会救助实践,尚存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关于"社会救助"的界定及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等方面,或者在一些常识性问题的理解中夹杂着诸多观念混淆甚至错误,或者制度构建中缺失对中国社会救助立法及其转型背景的重视.通过重回"社会救助"的制度事实、价值理念和语词逻辑原点,对社会救助的理论做一些系统性思考,进而以此为参照系,立足于中国社会的转型背景及其对社会救助提出的特殊要求,从立法体例、救助内容和管理体制等三个主要方面来检讨中国社会救助的现实制度并关照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自身的特点,要求我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做出相应调整,应当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价值取向,实现农村社会救助的法治化.农村社会救助要实现从绝对标准转为相对标准,建立以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各项专项救助制度为补充和各项配套优惠政策相衔接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同时,加强农村社会救助的社会参与,提高救助效率.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与“互联网+”的融合是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互联网+”社会救助主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成本低、网络化、互动灵活性强等优势创新社会救助服务方式,实现社会救助的多元化、社会化、精准化和高效率。社会救助制度从应急化范式到民生共享范式的演进过程中,“互联网+”社会救助助力社会救助对象精准化识别、救助信息跨部门共享、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社会救助整体性治理,为构建社会救助的民生共享范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现载体。然而,“互联网+”社会救助在发展中面临信息弱势群体、共享壁垒、信息安全及准入机制等需求表达、管理与协作、技术、资源等现实困境。因此,应更新社会救助理念,改进贫困识别机制,拓宽需求表达渠道;破除制度碎片化运行,优化社会救助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救助的制度整合;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目标,完善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体系;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协同和网络服务机制,促进“互联网+”社会救助新发展,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治理,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随着“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的引入,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促进和对人力资本的累积效应越来越被社会广泛关注,教育救助制度越来越被重视,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破解当代教育救助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救助法治化:在困难生的认定上应城乡统一,在救助资金的来源上应坚持多元化标准,在救助方式上应采取多样性,在监管与法律责任上应透明法定。  相似文献   

6.
杨波 《社区》2012,(10):10
社会救助的"社区化"管理是发展趋势,实现救助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才能提高救助效率,降低救助成本,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现代救助管理服务网络。成立工作队伍,健全工作制度各街道成立本辖区救助管理咨询服务领导小组,在实施属地管理、建立街道社区专管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壮大原有的街道、社区救助专管人员队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使命和新出现的贫困现象,对我国的社会救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则反映了我国的社会救助理念没有实现由消极救助向积极救助的转变、救助工作缺乏立法支撑和强制、救助方式单一、救助部门之间缺乏管理、协调和沟通、农村基层救助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为应对挑战与不适,我国的社会救助应在立法、理念、方法、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社会救助资源不足、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瓶颈。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救助领域是实现公民社会救助权的重要保障。以社会救助社会化为突破口,以培养发展公益慈善类非政府组织和民营企业为载体,建立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为支持相互交叉、相互合作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双轮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相继回归,区际法律冲突在中国不仅已经现实化,而且地位日益提升,作为区际法律冲突问题之一的区际司法救助也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内地、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在政治法律、社会经济上存在差异,以致四地的司法救助制度在立法体例与制度的整体特质、司法救助的条件、司法救助的内容和实现方式、司法救助程序上表现出诸多的区别甚或抵触。为真正体现祖国统一原则,保障各地居民获得法律救助的基本权益,协调四地的司法救助制度极为必要。笔者提出中国四地司法救助制度的协调必须坚持同等待遇原则、主管机构合作原则、立足本地救助制度兼顾相关法域救助制度的原则,各地的立法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也需作出一系列的协调或补充。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城市社会救助经历了从传统救济到现代救助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体现了城市社会救助工作从政府恩惠到政府责任、从单一济贫到综合救助、从无法可依到有章可循、从"输血"到"造血"的巨大转变。重新审视6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现阶段的社会救助体系,这对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弱势群体问题尤为突出的转型期意义重大。提出了从明确社会救助中政府的主导责任、健全综合救助体系、加强社会救助的法制保障和重视受助者的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建议,以期不断完善当前的救助体系,使弱势群体也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