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史诗时代之后,印度文学进入古典文学时期,大约从公元1世纪到12世纪。这一时期成就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无疑首推迦梨陀娑,他在世界文坛享有“天竺的莎士比亚”之称。印度的抒情诗到他这里达到了真正的成熟与鼎盛。他的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肯定现实人生,一反历时千年的“诗以言教”的文学传统,在诗中渲染人类的理想境界,把尘世与天堂连接起来,把表达人类情感当成文学的主要目的,极力展示人类的爱情渴望而不是神的训诫说教,通过讴歌大自然唤醒人类灵性的复苏。他成为肯定现实人生的突出榜样。迦梨陀娑的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达到了印度文学发展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麦克白与亡命旷野的犹太人惊人地相似。他过度地相信自己的“被拣选”,过度地盲从于“他自己的”神意,以至于把整个世界都看成他的对立物。他不具备与世界共处的习性,也没有能力进入这个世界,并与这个世界按照这个世界所认可的自然方式结成友谊。他和世界的唯一关系仅仅是通由暴政所实施的统治,而暴政恰恰表明他没有能力去统治。由于与整个世界的普遍对立,麦克白达到了一种几乎是绝对意义上的独立,一种以流血和死亡所保证的独立。然而,这只是一种暴君式的独立,它在这个世界不可能持久,因为它违背了这个世界的自然。麦克白的悲剧不是古典希腊式的悲剧,它不能唤起人的“恐惧”与“怜悯”,因为这两种情感的源头来自高贵的人物和优秀的人生;麦克白既不高贵又不优秀,他的悲剧仅仅唤起憎恶。  相似文献   

3.
赵亚珉  夏玉玲 《阅江学刊》2012,4(2):129-134
悲剧素来被看作艺术的最高形式,由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要素构成。人在情感与理智、现实与理想、生存与死亡的复杂悲剧矛盾关系中,始终不懈地追求自我本质力量的实现。悲剧并非仅指生命的苦难与毁灭,更重要的是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和死亡的来临时,人所持的敢于抗争的态度和勇于超越的精神。尤金.奥尼尔以悲剧进行创作、借悲剧阐释社会现实、用悲剧精神启迪人生,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敖运梅 《社科纵横》2003,18(1):62-64
通过对《杂感》诗首、颔、颈、尾联的具体剖析解读可见 ,在黄仲则创作的诗作中 ,《杂感》一诗几乎蕴盖了他毕生诗歌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质 ,表现了诗人的人生命运与艺术追求 ,表露了乾隆盛世下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林逋谋官从政之举屡遭失败,谋隐揖退之道却大获成功,所以没有“谋官谋隐两无成”的痛苦;而作为诗人,他却抬起头来。他的诗虽多半描写山水景物,与社会生活有一定距离,但坚持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与“西昆体”对抗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斥候和先导,透露出宋代诗歌革新的消息,这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6.
马永顺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 ,他把发展生产、建设国家作为人生的根本目标 ,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崇高价值追求 ,把心系人民、造福子孙作为人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中体现了他一生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深入学习宣传马永顺的先进事迹 ,对动员广大党员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 ,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军 《学术交流》2004,(8):160-162
奥尼尔的悲剧创作意识既源于他的悲剧人生观,同时也极具时代气息。他认为,悲剧这种艺术形式带给人们的不是悲观,而是对生活、对人的尊严及存在价值的肯定。因此,他的悲剧在揭露人生、反映疾苦的同时,总能给人奋进的力量,激励人们正视人生、感悟人生,从而慰藉心灵、净化灵魂。这正是奥尼尔悲剧所蕴涵的独特的情感效果与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谈悲剧与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平 《社科纵横》2005,20(1):135-136
广义的悲剧 ,用来定义某种情调 ,这种情调 ,也常被人们用悲、悲情、悲剧性等词语界定。狭义的悲剧指特殊的戏剧艺术类型。美学范畴的悲剧 ,即关乎情调 ,又囊括了狭义的悲剧。它是悲剧艺术的精髓。本文讨论的 ,正是这样一种悲剧。王国维先生认为 :“艺术是苦难人生的唯一解脱。”因为艺术在阴郁的现实之外 ,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向度。这种精神向度 ,包含了崇高 :它源于苦难 ,又超越于苦难。它和苦难一起 ,支撑着艺术与人生。本文主要抒写了四种悲剧 :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奋争的过程中产生的悲剧 ,对善良与崇高的坚守招致的悲剧和毁灭 ,开放在血泊和墓地里的爱情悲剧 ,庸常人生中所完成的对悲情的超越。通过这四种悲剧 ,我们可以看到 ,悲剧与崇高 ,如何在美学层面上 ,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9.
一、规范意义的文学价值思想文学有什么用?现代批评理论对文学意义的探讨很少从这样的角度提问,但对于传统批评来说,这却是至关重要的。源于柏拉图的传统批评模式,在古希腊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典范:文学如果是有意义的,那它就必然对现实的人生有所作用。历史上著名的反文学主义者柏拉图,否定一切无用于“理想国”的文学。在他看来,诗是摹仿的摹仿,影子的影子,与理念之“真”愈来愈远,“对于真理没有多大价值”;同时,诗又激荡人的情欲,使“正义”的喜爱受到破坏,无助于理性的树立和城邦的稳定。唯一值得肯定的文学,只有那些教育人的颂歌。柏氏之后学亚里斯多德建立的诗学体系,虽被现代批评家艾布拉姆斯誉为“对艺术作为艺术的批评”,但他对文学的捍卫依然以求知致善的伦理追求为出发点。从亚里斯多德到浪漫主义之前的欧洲文学思想,主要反映着承自贺拉斯“寓教于乐”说和古希腊“摹  相似文献   

10.
一、渴望反映人生真实的美 《边城》这样的人生梦幻诗般的作品,除了体现着人们对美,对人间真情的向往和追求而外(这向往和追求又是任何偏狭的理念难于阻隔的),在看似平淡、朴实的作品后边,在往还蕴积着作者久久凝结于心,并想一泄为快的某种社会见解,某些生命体验和人生追求。只要不怀偏见和细心,从《边城》本身出发,我们是能大致领略沈从文的艺术世界的。 《边城》的作者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停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那么,对于作者心目中的这种“人生形式”,应怎样理解呢? 首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长卿是中唐前期诗坛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在诗的艺术上造诣颇深,曾自诩“五吉长城”,可见他对自己诗歌艺术成就的自负。”他一生写了许多独具艺术个性的诗篇,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历代诗歌评论家对他的诗也多推许。皇甫 在《答李生第二书》中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矣。”卢文绍《刘随州文集题辞》说:。随州诗,……子美之后,定当推为巨擘。”薛雪《一瓢诗话》说:刘随州“得意处竟可与少陵索笑。”这些评论虽不免有溢美失实之处,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诗在后世评论家心目中的地位。解放以来,对他诗歌艺术的探索和研究很不够…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剧的创作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是悖论依存的,两者以悲剧精神为联结点.历史剧中充分表现了人类在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与自然、与命运不断抗争,超越自身局限,挑战世俗成规,在两难的境遇中决不屈服的悲剧精神.这是历史剧的真实性的体现,也正是其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郑安文 《社科纵横》2013,(9):157-160
成功观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具体体现。主要反映人对成功这一概念的体验和认识。当代大学生在成功观问题上存在诸多误区,如:把上名牌大学与成功划上了等号;把高学历与成功划起了等号;把权力、金钱与成功划上了等号;把成功与失败完全对立起来等。只有不断探索对当代大学生及时进行"成功观"教育的路径,帮助大学生走出对于成功认识的误区,树立科学的成功观,才能有助于其快乐健康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中每一个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自身都是一个动态系统,和其他一切系统一样,他也有信息反馈、自我调节、平衡发展等功能。对这样的人物形象,我们往往不能用明确的概念把他完全表述出来,但我们知道他对一件事如何反映,他会怎么做,采取什么方式做。许多作家笔下人物的命运,往往与作家给他设计的结局大有出入,就说明了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活”了,这种“活”了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具备了系统功能的人物形象。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阿Q,就是一个“活”的、有系统功能的形象。我们在作品的“优胜记略”、“恋爱悲剧”、“大团圆”等篇章中,一点一点地认识了他,  相似文献   

15.
孟繁琴  刘荣 《唐都学刊》2005,21(1):38-41
稻盛和夫以其经营哲学创建了两个世界 5 0 0强企业 ,成功之因在于他的辩证人生观。他坚持用事物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原理经营和管理企业。当命运多舛时 ,立志图强 ,奋发进取 ;当身处逆境时 ,自信乐观、磨砺意志 ;当市场竞争时 ,维系和谐 ,利他经营 ;当功成名就时 ,追求卓越 ,自省自律。这就是他的“人生方程式”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发展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有些文人的诗在汉代开始发展起来的骈偶句法的基础上,形成词采华丽,间或雕琢,篇篇有对偶句子的现象。他们的这种追求,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六朝雕镂堆砌、繁缛绮靡的风气、生活于晋末宋初的陶渊明(365—427)则独辟蹊径,既继承了汉代乐府诗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建安以来“词采华茂”曹植等人诗的特点,将诗的题材伸展到大自然相田园,开创了语言清新、讲究节奏的新诗风。这与走上过分雕饰,追求骈俪,从而切断了古诗自然朴实的优良传统的六朝风气,恰恰成了鲜明的对比。陶渊明诗的语言特色,是他诗的风格彤成重要因素之一。陶渊明诗之所以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基本上是由两个方面的条件所构成:一是他有独特的丰富生活经历;二是他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他不仅具备着一般作家“言随意遣”,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有追求艺术上完美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他的诗语言容量  相似文献   

17.
“丁克家庭”悄悄叩开中国大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生本应Happy(快乐),何必添个baby(小孩),白白浪费money(金钱)。”“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把希望寄托或转移给下一代,这是一种逃避。年纪轻轻便失去自我,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别无他求,其实是一出人生悲剧。”这是两对“丁克家庭”夫妇自愿不育,选择“两人世男”的真实心态。自80年代起,一种非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悄悄地叩开中国的大门。今天,它的数量仍在增长,伴随而来的“不育文化“正在形成。这就是“丁克家庭”。一对具育生育能力的夫妇自愿不要小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人世界”,又称之为“DINK家庭”即“丁克家…  相似文献   

18.
张新民 《学术交流》2007,(1):171-173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雷雨》在借鉴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并与我国的悲剧艺术相结合以表现人物的悲剧,成功地塑造以命运悲剧为主要类型的侍萍的悲剧形象和以性格悲剧类型为主要类型的蘩漪的悲剧形象,揭示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吸收、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并探讨形成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尼采看来 ,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做一种审美现象。在把人生当做审美现象的基础上笑对人生一切悲剧。同时 ,以酒神精神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审美人生还是一种醉的人生 ,强调在酒神艺术的醉中 ,通过生命力量的提高而直接面对永恒轮回之人生痛苦 ,从而达到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欢悦。  相似文献   

20.
张仁香 《学术交流》2012,(6):155-159
梁宗岱诗论著作《诗与真》《诗与真二集》是其诗学理论的核心文本。"诗与真"是该诗论的主题词。受德国作家歌德自传的暗示及艺术创作精神的启发,梁宗岱强调诗歌创作不仅要有"经验",而且有生命的坚挚,有对艺术理想不舍的追求。他在艺术上追求的"心灵之真"、"象征的境界"去西方象征主义的神秘化,融入一种忘我的超功利色彩,这背后隐藏的艺术精神正是庄学自然无为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