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安石对陶渊明的接受大致以熙宁九年(1076)退居金陵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陶渊明是作为一个外在的典范而被王安石接受的,后期王安石则与陶渊明融为一体,无论在居住环境还是在精神方面都极力追步渊明,难分主客。学陶诗、用陶文是王安石接受陶渊明的重要方面,在遣词造句、意境营造、乃至诗歌风格等方面,王安石都对陶渊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习和取用。王安石注意对“武陵源”这一意象的接受,他在“武陵源”中获得的快乐不仅仅缘于对自然的亲近,及退居后轻松的心态,也有着对现实的憧憬与假设。  相似文献   

2.
三司度支判官是王安石登上权力巅峰的重要阶梯。在任期间,王安石着眼法度问题,向宋仁宗提出革新意见,试图扭转北宋王朝的颓势。他既强调合乎先王本意的法度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人才培育,在学校教育与人才选拔等方面提出过极有针对性的意见,成为之后熙丰变法的先导。王安石关注政治忠诚问题,在《明妃曲》中,他倡导国家与国民之间建立相互的忠诚关系,此种忠诚观念更有生命力。王安石强调理财的重要性,其宗旨一是理清国家财政的收支状况,合理调配财政资源;二是扩展财政来源、增加国家财富。这就需要在生产、分配和流通等一系列环节展开有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解开韩偓的人品和诗风“矛盾”的结──论《香奁集》的性质刘怡韩见知于世,先以其人。他早年曾蹬科场,48岁(唐昭宗龙纪元年,889)时方登进士第;后召拜左拾遗,迁翰林学士承旨,得昭宗亲信。时强藩虎视,阉宦专权,唐室发发将亡,在这种情势下致尧置生死于度外,...  相似文献   

4.
谈《聊斋志异》中的人品与文品的一致性孙树木作家的人品与他的作品的文品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人品决定了文品,是文品的基石。人品高尚,文品则有源泉。否则便是无本之木。古人在评论书法家时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书法家与作家有同样道理。可见为人正直,则...  相似文献   

5.
关于李白“捉月”传说──兼及临终传说的传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李白“捉月”传说──兼及临终传说的传记意义松浦友久(一)引言李白晚年在长江采石矾醉酒入水捉月沉溺而死──这一传说已成为李白诗风和人品的象征而广泛流传于世。在一般中国诗人中,可以说李白是传说最多的一人,“捉月”传说只就其描绘了诗人一生中临终场面这点...  相似文献   

6.
《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一书,在论述王安石嘉年间的政绩方面出现了一些失误。如嘉四年废除榷茶法,王安石是否参与?废除的范围如何?王安石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议茶法》一文和《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利害见寄》诗?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微小客户尤其是其中的原生态客户期待与小微银行建立初始借贷关系,获得规范的信贷服务;小微银行具备洞察微小客户软信息的优势,同样期待向微小客户提供适宜额度的贷款,实现自身的精准定位与错位发展。基于微小贷款供求双方效用最大化,纳入微小客户人品软信息、客户经理信贷技术水平的微小客户贷款授信额度模型表明,对有真实生产经营性贷款需求的微小客户,存在适宜贷款额度。微小客户人品软信息对适宜贷款额度的确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种影响在经营状况一般和资产不足的微小客户中更为明显;客户经理信贷技术水平对适宜贷款额度的确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这种影响在人品一般和原生态的微小客户中更为明显。小微银行可从信贷技术培训和软信息挖掘方面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周密地、多侧面地论证了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历史意义。指出陆象山不附流俗、力排众议,从人品道德、政治理想上高度评价了一代名相和改革家王安石,揭露和抨击了“元祐君子”们的偏狭、狂躁和虚伪,严正驳斥了“宋亡于安石”的荒谬谰言,同时也尖锐地指出熙宁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教训。陆文是一篇正确评价王安石的划时代文献。  相似文献   

9.
“超越解脱”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类型,不仅在文化底蕴、主题构成、表现形式等方面自成体系,其美学特征也极为明显。本文认为“超越解脱”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情韵──创作主体的生命律动与自然律动的吻合;风格──由言志载道转向描山画水、抒写生命的自然性情,从而在作品中表现为飘逸洒脱、超然脱俗的精神风范;境界──即进到虚静清远、冲淡自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品与文品的关系问题,前人早已有定论──"风格即人",文品决定于人品。歌德曾经说过:"在艺术和诗里,人格就是一切"①,在这里,歌德揭示了人品和文品的关系:作家的道德修养是属于人品的问题,而文学作品的好坏属于文品的问题,人品和文品之间尽管有一些复杂的情况,但就其实质来说,二者是一致的。一个作家如果具有高尚的人格,同时又具有创作的能力,他就会把自己高尚的人品渗透在自己的作品里。我国古代 文论总结了古代作家的创作经验,也一直强调"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周易·乾卦》主张"修辞立其诚",刘观看到了过去的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