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健全的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与保证.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在信用实践、信用规则和社会信用意识等方面严重滞后.需要从政府行为、社会信用征信体系和信用观念多方面努力,塑造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2.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信用的发展,是深深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的,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趋势。新经济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运行机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信用在新经济发展中内涵丰富了,信用活动的内容与范围扩大了,现代信用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新经济条件下,需要重新理解信用、认识信用。信用是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而又迫切的问题。我们必须从经济运行的规律上,从经济伦理和法制的建设上,认识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索在我国发展信用,重建信用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必备要素。目前我国落后的信用体系已经极大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构建一个符合国情的信用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目前在建立信用体系过程中存在着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机构主体不独立等主要问题,因此应采取强化信用观念、加快征信服务和征信行业立法等措施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信用法律制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当今世界信用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信用法律法律相对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的信用法律主要包括关于信贷与租赁的法律、关于信用报告的法律、关于平等授信的法律以及关于公平债务催收的法律等,这些法律对于促进美国信用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美国信用法律制度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以信用交易的充分发展为先导;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形式多样。在美国信用经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信用报告体系是极其重要的推动力。发展我国的信用经济,建立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当以建立信用报告体系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关于信用和信用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既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又包括市场规则、交易方式、经济关系等内容。在经济活动中,市场交易越发达,信用交易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建立与形成信用体系应包括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工具与手段以及各市场主体严格遵守的市场基本规则和法律规范。当前,我国信用关系还存在信用工具少、执业不规范、法制不健全、服务不配套等问题,为此,应树立对诚信的正确认识,建立运作便利、制度完备的征信体系,大力发展规范的信用关系、信用工具与信用中介机构是真正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根本支持。然而,社会信用失范现象在经济、法制、社会等各个层面饱受社会各界诟齿。对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分析揭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有其重要的法制价值、经济价值、现实价值。因此,当务之急应当以政策为基点,以共建协同机制为核心,以权力本位调整转型为支撑,配套完善各项机制为保障,籍此建立起体制完备、机制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8.
信用是社会活动的一个基础 ,信用不仅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问题 ,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影响着国家、地区、城市和企业的竞争力。当前 ,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信用问题 ,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不仅需要建立法律规章 ,还需要重塑一种讲求信用的社会氛围和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信用意识 ,需要道德规范的现代整合、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 ,重视社会信用问题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一个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公司信用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不论是资本信用还是资产信用,都是单一的标准,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不足。目前,公司信用呈现多样化的转变趋势,它是一个多角度动态的问题,建立在多元因素之上,是一个公司综合概况的评价。所以,我国应在资本信用和资产信用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支持和制度支撑,构建多元化的公司信用体系;该信用体系应是动态、成长、涵盖行业的综合信用标准。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当前普遍的信用缺失背后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经济上是自给自足,政治上集权专制,文化上等级观念浓重,根植于商品经济、以平等为核心的契约文化自然无法形成。解放后,长期的计划经济用命令和计划代替市场契约关系,许多契约原则被行政权力扭曲变形。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后,适应市场经济的契约信用体系远未建立起来,而原先的人伦信用体系已解体,信用体系出现转型真空,就使得信用缺失日益严峻。重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不能仅仅靠道德教化,更需要靠完善制度加以维护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