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艺术与新媒介艺术的融合似乎已成为大势所趋。二者的联手在艺术创作的时空表达、艺术接受的感官体验等不同环节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但同时媒介技术的发展也造成了艺术创作被动化、艺术欣赏浅表化等负面影响。如何面对传统艺术和新媒介艺术的结合,已成为决定艺术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新兴媒介的出现,通常会引起一种"新媒介贬损"的社会现象。尽管贬损的对象随时代而变,但其所使用的话语却存在一种重复性,通常表现为宣称新媒介会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导致文化的崩溃或堕落、使人丧失了某种崇高价值等等。媒介作为一套社会文化制度,其建立、巩固与衰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权力的影响。以文化论争面貌出现的"新媒介贬损",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游戏":新媒介出现后,社会原有的文化权力格局被打破,出现旧有文化权力的"统治焦虑"和新兴文化权力的"上升欲望",而对媒介的贬损与褒扬实质上是不同权力主体对媒介文化资源进行争夺与守御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3.
两宋时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在不断接触交流中开启了以文化融合为重要表现形式的民族一体化进程,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认同发展的基本模式。翻译活动是这一过程的重要媒介,不同民族的双语人、译者在帮助本民族实现制度进步与文化自觉的同时,其翻译取向也使得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带有鲜明的指向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原创文本到电视、电影,或者从屏幕放映后出版的影视后文本作品,乃至近年来电影电视交互改编的作品,充分证明:用多种媒介形式表达同一种内容的作品,是现代文化传播史上出现的一种媒体交互现象。这种现象不应简单看作炒作行为,它是由"媒介演变互补增生"发展规律决定的。从文化缔构角度看,影视文本之间相互改编嫁接,互动融合,是编辑创造媒介的正常活动,对优秀作品起到资源再利用、深挖掘,推动文化增值和多元化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媒介形态的变化 ,而与媒介紧密联系的视觉传达设计在数字化新媒介迅速发展的环境下 ,也有了新的发展领域 ,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成为新时代的主题。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历史延续性 ,也具有协同设计、综合、交互、高技术、视频化的特征 ,具有不同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6.
将电视置于全球化和网络新媒介环境中,通过介绍科技媒介新生态下变化了的电视时势和相关概念,中国网络视频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中国电视市场发生的主要变化,分析了以广电总局政策为代表的政府规制行为及其所反映的技术发展、受众需求与媒体反应等,考察了中国电视在媒介制度制约和网络文化影响下,以新渠道和新方式开展的传播行为,认为中国视频传播面临诸多制度性困境,亟需改革。  相似文献   

7.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出现,当今一个传播形式的新特点就是,由传统的“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移深入,同时也就产生了与以往媒介文化有所不同的新媒介文化。对于当前的新媒介文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机制极其规律的探索,必将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的编辑学研究,60年来学科理论不断深化,媒介视野逐渐开阔,从学术理论到方法技术均有不少新的发现。主要是发现了编辑学的专业普遍性与媒介贯通性、编辑活动的主体和主体性、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特征与编辑科学的学理、编辑活动早于出版活动并大于出版活动。编辑建构的"媒介间性"特征、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学科链,及与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技术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编辑媒介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9.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武术文化的传播必须在新媒介环境下不断创新。中国武术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和体育实践形式,广泛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为我国武术文化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网络、影视、报刊等媒介为传播手段的武术文化活动日益频繁,说明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武术文化传播对武术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一个以新媒介技术为标志的网络社会时代。在此之前,工业社会时代存在着3种重要技术观,即人本主义技术观、实用主义技术观和泛媒介技术观。3种技术观从不同层面体现和诠释了人与技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海德格尔、杜威和麦克卢汉的代表性技术传播思想进行回顾和反思,可比较发现,正确认识新媒介技术,首先要融合3种技术视域;其次要对新媒介的技术特征和深层逻辑进行全面考察,最终形成技术、时空、价值和文化多维的新媒介技术观。只有不断地进行新媒介技术观的革新,才能引领网络社会时代的思维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