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一部分农民因为国家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面临"农转非"的生存方式转换,产生了就业难、保障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而单纯依赖政府的支持与保障来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并不足够。本文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出发,探讨社会工作者如何以社会工作特有的专业方法和实务技巧介入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职青云 《社科纵横》2007,22(8):48-49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被征用的土地将越来越多,而我国目前征地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法律规定不完备,征地规模过大,侵害失地农民权益等等。改革征地制度、保护耕地、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已经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因国家征收而失去土地,面临生存危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远非一次性发放有限征地补偿款所能解决的。从政府来讲,必须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给付行政制度,并系统协调其与征地补偿制度的关系,确保行政损失补偿和给付行政两种制度协调发展。建立失地农民给付行政制度应遵循生存考虑、发展、自立自强与补充等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作为指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农民和开发商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农民和开发商等个体利益,实现公益和私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权利保障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跃秋 《学术交流》2005,(4):126-129
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和城市经营项目的发展以及征地行为不规范、现行征地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造成耕地大量被占,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失地后,生活、就业、住房等问题难以解决,其结果是:一方面,农民权利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为此,应结合国内外经验和做法,采取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保障失地农民正当权益、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等对策,建立起失地农民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卢君 《社会工作》2011,(14):74-7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原有城市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今迅猛发展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征地被提上日程,失地农民也随之产生。政府在制定关于征地的补偿政策时,采取的是一种后发性战略,不能完全覆盖问题的所有方面。本文运用一个新视角———发展型社会政策,来看待失地农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卢君 《社会工作》2011,(7):74-7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原有城市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今迅猛发展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征地被提上日程,失地农民也随之产生。政府在制定关于征地的补偿政策时,采取的是一种后发性战略,不能完全覆盖问题的所有方面。本文运用一个新视角———发展型社会政策,来看待失地农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小燕 《社科纵横》2005,20(6):93-94
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城镇化过程是必然的,那么也必然伴随着土地的征用,但中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却存在着不合理性,本文认为主要在于征地权的滥用及征地补偿标准的不合理,从而造成侵害失地农民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后果,而本文正是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对中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时飞、唐钧指出,现行的以发放生活费和货币补偿为主要内容的征地安置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尽快予以调整。调整现行征地安置政策是确保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治本之策。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土地一旦被征用,失地农民至少应该获得两个方面的补偿:一是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这是维持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根本出路;二是能够获得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在家庭陷入贫困时,可以得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庇护。这是消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的物质基础。进而言之,  相似文献   

9.
成都经济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促使了失地农民的增加。文章利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成都经济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现状,发现失地农民存在:征地补偿较低、未享受应有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就业困难等现状,并针对失地农民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董国强 《社会工作》2009,(18):60-62
失地农民的出现,使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本文通过从社会工作视角界定失地农民,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社会工作视角下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新思路,即,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纳入社会工作实务;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服务;总结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的出现,使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本文通过从社会工作视角界定失地农民,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社会工作视角下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新思路,即,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纳入社会工作实务;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服务;总结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必然催生了一个庞大群体——失地农民,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地域面貌和文化氛围,对该地区的征地制度要更加讲究策略和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为例,研究如何在民族地区推行有效的征地制度,有效推进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李松柏 《社科纵横》2008,23(8):9-12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博弈是其焦点;本文通过征地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农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利益博弈中所处的地位,论述了农民处于弱势的原因是由于制度缺乏理性,并从制度理性出发对失地农民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话题背景:“被征地农民”(有的称为”失地农民”)出现于1900年代初期据统计,目前被征地农民已经达到40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省份的总人口。而且每年以100万的数量增加他们转成城市居民后,失去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又面临“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窘境,抵御养老、疾病等社会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当前,被征地农民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一是40岁以上劳动力就业难,尤其那些文化素质偏低的妇女农民就业难度很大。二是经营二、三产业的原始积累十分缺乏,尤其是资本等要素的原始积累。三是生活成本提高,被征地农民进城后生活难以为继,虽然征地后农民得到补偿,但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创业能力,也只有坐吃山空,进城后生活变得很艰难。四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00个失地农户中就有7个60岁以上的老人,不管眼前还是将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地区作为最临近城市的区域,一直处在城市化最前沿,那里的农民无疑最先面临失地以及由此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改变,面对陌生的城市,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不仅使其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出发,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冯贵霞  韦丹辉  张冲 《创新》2009,3(7):56-5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障碍性因素。此调查在对南宁城市近郊四联村进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失地农民就业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土地征用、补偿安置、生活保障等)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现实的角度对中国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明确地方服务型政府与失地农民问题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并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在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源。对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中地方政府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以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来保障失地农民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8.
周志伟 《探求》2005,(Z1):104
目前,随着广州"南拓"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广州市番禺区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全区已进入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的过渡期.越来越多的农民因土地被征用等原因迫切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因此,解决失地农民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是件相当艰巨性的工作,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下面几项工作做起: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问题已扩展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不仅成为实践操作的需要,更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后,梳理出失地农民四大热点问题,对每个问题都作了简要述评,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宋明  钟玉英 《社会工作》2008,(12):40-43
伴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失地农民市民化,并不单指失地农民身份转变和居住地点的转变,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心理这四个层面的适应过程。失地农民经济上的市民化相对容易完成,而政治、社会、心理上的市民化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靠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引入专业的社会救助方法,调动失地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实现最终的市民转变。本文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社会工作方案,以期把失地农民市民化推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