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却在最近一、两年不断出现问题,因“原罪”而获罪者不在少数。这究竟是成长的宿命还是发展的代价?如果说一个或者两个富豪出现问题还可能是个人问题、偶然问题,但是,如果大范围的富豪出现问题,那么背后一定有更为深刻的制度原因。叩问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基础、体制变迁因素,中国民营企业方能跨越财富“罪与罚”的陷阱。“潜规则”惹的祸过去的20余年,中国进入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开始了面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旧的规则已然失范,新的规则尚待创建。在这种转轨过程下,…  相似文献   

2.
制度不仅对组织行为具有强烈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制度运行还存在着惯性。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制度因素造成了路径依赖效应。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背景,并对这些制度因素对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障碍进行了研究。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路径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政府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培育独特企业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民营企业日益崛起,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资金的缺乏,技术的更新、企业文化的残缺等常常成为困扰民营企业家的难题,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了谋求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所有者纷纷引入西方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然而,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体制不健全、不完善难以为职业经理制度营造  相似文献   

4.
中国财政体系:改革迫在眉睫中国政府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在建国初期仿照前苏联财政管理模式建立的,对应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国家虽然做了不少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调整工作,但是财政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现行财政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建设”而“轻服务”,这典型地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特点。在财政规划中,详细地列有“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地质勘探费”、“科技三项费”、“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支出”等项目。其中既有公共服务领域,也有市场化的竞争性领域。…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现代公共关系事业都是与市场经济同命运、共兴衰的。本刊第三期编辑部文章提出:“市场竞争机制越完备,公共关系越有用武之地;公共关系事业越发展,越能促进市场机制功能之发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总体上勾画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的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其命脉则是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旧体制遗留下的问题以及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使“九五”时期的劳动就业工作面临着比以往更严峻的形势。据劳动部门预测,“九五”时期,我国城乡将有7200万新成长的劳动力需要就业,城镇企业中至少有1500万富余职工需要分流安置;农村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达到1.3亿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规模将达到4000万人,形成了劳动力资源供给的巨大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总量压力。当前,我国人口已达12亿,按劳动力资源约占人口的…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玲 《职业时空》2005,(18):62-63
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但与企业配套的管理却没有适时地跟进。一般说来,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有四大“因素”: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而民营企业技术水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则需要企业的人才来实现。实际上,人才是制约民营企业成长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民营企业要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突破在人力资源的认识和机制上的“瓶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管理者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规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转型的过程、原因及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反映在微观企业组织层面上的变化之一是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由U型向M型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包括组织分解(实行分厂制,划小核算单位,层层进行承包及将社会性资产重组为相对独立的部门等)和组织衍生(与其他非国有经济合资或合作组建混合性质的企业及在企业内增设新的功能性部门)。结构转型的内在动力源于宏观环境市场化的压力,政府“放权让利”的改革措施造成的推力和企业进行中观层次经济调节的功能需要。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转型蕴含着制度创新,并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的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反映在微观企业组织层面上的变化之一是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由U型向M型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包括组织分解(实行分厂制,划小核算单位,层层进行承包及将社会性资产重组为相对独立的部门等)和组织衍生(与其他非国有经济合资或合作组建混合性质的企业及在企业内增设新的功能性部门)。结构转型的内在动力源于宏观环境市场化的压力,政府“放权让利”的改革措施造成的推力和企业进行中观层次经济调节的功能需要。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转型蕴含着制度创新,并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的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
刘烨 《职业》2008,(3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信用是社会资源,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观念己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今天的中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市场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枫 《社会学》2008,(2):9-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境域正面临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双模式”变迁,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这种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一方面铸就了中国经济神话,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高社会风险的发展阶段。本文尝试引入“泰坦尼克定律”,以此为向导深入剖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相关表征及其成因,并沿此解释框架探究转型期的社会风险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