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略论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教学能力沈静在语文美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引导着学生向语文美育理想靠近。作为理想的引路人,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和把握审美教学的能力对于语文美育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那么,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审美素养和审美教学能力,才能适...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各国已愈来愈明显地注意到美育的重要意义,愈来愈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审美教育是造就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教育方针,已把美育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可见,语文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又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基本的美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包含的美感,有机地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对课文的审美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在这里,课文(作品)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媒介,架起了学生接受美育的桥梁。然而,在现实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教师的引导作用放在首位,重视对作品的审美分析和评价,却不经意地忽视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审美作用,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厂语文教学的效果,本文着重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接受美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一、充分重视学生在阅读活动的审美创迫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有一个特点,在阅读活动中,教师是…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委新修订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规定:“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就明确提出了中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对此,笔者在本文里谈谈如下的几点看法:一、进一步提高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文所说的美育,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传播美,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美和理解美,正确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育,对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  相似文献   

6.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笔者以《风景谈》、《天山景物记》为例,阐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功能、特点以及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越来越强调审美的重要性。有人说 ,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就看你的国民的审美素质的高低。我国的教育方针 ,已把美育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审美教育的引入 ,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语文教师 ,如果没有饱满的政治热情、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基本的美学知识 ,就无法进行审美教育。感情激越的诗歌、文辞优美的抒情散文、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气势磅礴的议论文 ,离开了美学欣赏 ,放弃了情感教育 ,只盯字、词、句而…  相似文献   

8.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与净化学生的感情.语文教学,由于其具有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形象诱导的特色,故在对学生施行美育中,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语文学科文学性特点,利用它的优势和长处,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达力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学有着不解之缘。教材美育资源支撑着美育,学生全面发展呼唤着美育,美育是改革小语教学现状的要求,也是贯彻小语课改新理念的体现,审美教学是语文教育所不可忽视的目标之一。加强审美教学有助于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能精心创设审美情境,注意发掘教材的内在美点,开辟审美想象的通道,诱发学生的审美体验,组织审美鉴赏活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琴弦上就一定能弹奏出审美教育的美好乐章。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三题     
一位老教育家在谈到一次听课的感想时说:“这位教师真有本事,一篇世界名著讲得来味同嚼蜡。”这就是说,美的文并不等于美的课,文美与课美是两回事。文是审美对象;课是审美主体——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的一场审美活动,最终实现对师生双方的美育。在中学,要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不可缺少:发掘意境美,揭示悲剧美,展示结构美。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审美教育中,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是实施和落实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提高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对于看出或发现语文美,按照美的规律传达语文美和创造教学美,乃至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觉系统地学习美学、审美教育理论知识,经常主动地参加审美实践,积极追求、持之以恒,是提高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三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美育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美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得到了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大学物理教育中的美育是让大学生接受物理科学的同时受到美学熏陶。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物理学中所体现的美学特征、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及实施办法,使大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领略物理学的科学美,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审美化教学之诗意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了“审美灼伤”等弊端 ,而大学语文教学的审美化实践 ,则是美育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学生来说 ,大学语文的审美化教学无疑是一场审美救治 ,一场美育修复和美育慰藉 ,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蒋孔阳《美学新论》提出了多层累、开放性、创造性的“实践创造论”美感论。这个美感论超越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和庸俗社会学的美感论,把美感看作是满足感、愉快感、幸福感、和谐感和自由感等多种审美感受的统一体;超越单一心理因素的美感论,把美感看作是人类整个心理活动的整体,并详细地分析了各种心理因素;超越了形而上学的美感论,辩证地揭示了人类的美感在社会实践中生成、变化、发展的过程。蒋孔阳的美感论超越性,可以引领建设有中国特色面向未来的当代美学。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的外在形式美与英语课文丰富的内容美为基础 ,为课堂美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实施美育 ,逐步实现审美化教学所要求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学校美育是提高审美、化育心灵的主要途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当前学校美育仍然面临重智育轻美育、师资力量薄弱、美育形式单调等问题。重庆市渝中区作为学校美育实验区,对美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索了一条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地域文化特色和实践推广价值的美育途径,即:坚持时代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合的校本美育课程理念,打造综合美育课程特色——将课程与活动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开展"学校型"大型艺术活动,突出综合性;注重组织"社会型"大型艺术活动,形成国内外审美互动、艺术家传帮带、生活体验与艺术审美相结合、家校融合、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良好局面;搭建跨界艺术活动平台,在实践劳作、艺术鉴赏、文艺展演中探寻"美"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地中小学校要根据新时代对美育的要求和自身所在的地域环境来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以"大美育、大课堂、大教学"理念探索创新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最具有美育特征的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是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 ,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语言文字美、自然美、人文美等审美因素 ,顺应审美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规律 ,把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教育美学观构建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素质教育、主体教育分别是对应于应试教育、灌输教育而言的,而教育美学观则是对应于教育异化而言。教育美学观是一种不同于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抑或是对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总结与超越。教育美学观主张创造教育美,强调学生审美学习活动,并实现学生身心自由发展。关注教育的人生观照、心理关怀,重视教育的超越意味,是教育美学观得以实现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学方法与形式的选择以及对学生审美要求的认识均存在偏差,导致教学质量不佳。通过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有机整合、变化与质量提升,使大学生形成开放性与宽容性的审美态度,有利于审美价值判断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