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届国际亚洲学者大会 (ICAS2 )将于2 0 0 1年 8月 9— 1 2日在德国柏林举行 ,世界各国从事亚洲问题研究的学者将被邀请参加这次大会。由于亚洲研究领域里的国际合作不断发展 ,1 998年 6月在荷兰举行了第一届国际亚洲问题研究大会。本次大会将承续第一届大会的主导思想 ,为从事亚洲研究和寻求发展该领域国际间合作的学者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机会。第二届国际亚洲问题研究大会由欧洲亚洲研究协会 (AAS)和欧洲科学基金会 (ESF)亚洲委员会共同组织 ,它们代表欧洲朝鲜研究协会、欧洲日本研究协会、欧洲南亚研究协会、欧洲中亚研究学会和欧…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国际突厥文明大会将于2 0 0 4年10月3~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科克举行,大会主题为“突厥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一届国际突厥文明大会已于2 0 0 0年10月2~3日召开,题为“跨入2 1世纪的突厥文明:过去、现在与未来”。第二届国际突厥文明大会的宗旨是:总结国际突厥文明的研究成果和确立今后的研究方向。大会集中探讨的问题包括方法论、突厥文明发展史、伊斯兰教时代突厥文明的发展和现代突厥文明的复活过程。在方法论问题方面,与会者将主要探讨文明的范畴、文明多样化———世界发展的规律性、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  相似文献   

3.
1982年内国际人类学学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世界大会5月24—28日国际弱能儿童教育工作者协会在哥本哈根召开第十届国际大会6月7—11日国际住房计划联合会在奥斯陆召开第三十六届世界大会  相似文献   

4.
1975年夏,南斯拉夫理论问题期刊《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和《世界马克思主义》提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一次国际会议,邀请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思想家讨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这一倡议得到了热烈响应.同年秋,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者在一次会议上组织成立了"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大会".(又称"察夫塔特圆桌会议".——译注)  相似文献   

5.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7年第2期报道,第9届国际经济史大会于1986年8月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举行.国际经济史大会由国际经济史协会主办,每4年1次,第8届大会于1982年在布达佩斯召开.参加第9届国际经济史大会的有来自世界46个国家的专家近千人.本届大会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国际社会毒品犯罪持续增长,贩毒集团凭借犯罪活动获取了雄厚资金和精良武器装备,肆无忌惮地从事种植、制造、贩运毒品的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国际社会的安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严重公害。联合国前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1990年4月9日召开的“世界部长级反毒品大会”上指出:“毒品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多多少少都遭受了毒品的危害。因此,对国际  相似文献   

7.
第10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邱仁宗,孙小礼,王路一、一般情况第10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于1995年8月19—25日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邀请了报告人63人,收...  相似文献   

8.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3年第3期报道,国际经济学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将于1983年9月5日至9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讨论的题目是:“结构的改变、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和世界的发展”。大会的纲领委员会主席是墨西哥学者、国际经济学协会会长、教授B.乌尔基季。在大会开始工作以前的9月3日,将举行国际经济学协会执委会会议和理事会会议,研究协会在1980年至1983年期间的活动(包括各种世界经济问题的圆桌会议),出版工作以及经费供给问题;讨论新的执委会的组成并提出协会新会长的候选人名单。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俄罗斯经济学派”国际大会于2 0 0 3年年底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本届大会是由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康德拉季耶夫基金会和国际科学史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大会的宗旨是介绍5 3位(截止到2 0 0 3年10月)国际和俄罗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生平与创作,以及俄罗斯经济学派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两部学术著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的视角》和《俄罗斯经济学派》,以及会议论文汇编的出版。本届大会举行了两次全体大会。在“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世界经济思想的顶峰”全体大会上,俄罗斯…  相似文献   

10.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77年第9期报道,1977年5月17-20日,由苏联科学院及该院哲学研究所共同组织,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国际讨论会,讨论题目是"哲学与社会进步".这个问题也将在1978年第十六届世界哲学大会上进行讨论.参加这次国际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 2 0 0 2年夏威夷国际社会科学大会 ,分析了当前世界社会科学领域力量对比的总体形势 ,介绍、评估了国外正在予以关注的研究课题和发展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就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发展态势作了国内和国际主流间差距状况的宏观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宇 《浙江学刊》2007,(4):223-224
200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余姚市委、市政府主办、浙江省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参与承办的王阳明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余姚市隆重召开,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海内外学者71人莅临大会,共提交学术论文39篇,16位学者做了大会发言。与会学者就王阳明的生活世界、王阳明思想、阳明后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力求围绕一些传统议题阐发新意,开掘深拓,一些新议题、新论点逐渐进入阳明学研究界的视野。一、关于阳明生活世界的新探索钱明在《王家衰落的过程及其成因——王阳明家事考辨》一文中,系统探讨了王府家业、王阳明对后事的安排、爵位承袭…  相似文献   

13.
第四届国际数字与文化国际大会将于 2 0 0 1年 4月 2 7日至 2 9日在美国罗德岛州的普罗维登斯举行。大会由罗德岛州布朗大学和挪威卑尔根大学共同主办。会议将应用跨学科和跨文化理论 ,并探索当代数字艺术和文化的实践。为了使数字艺术和文化在文化、学科和专业实践等广泛领域得到更好的理解 ,大会设立了电子合作论坛 ,并邀请专家、艺术家、电脑工程师及其他电子艺术和文化领域的人士为大会提供论文第四届国际数字与文化国际大会@陈源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学家大会据俄罗斯《国家与法》杂志1994年第12期报道,国际比较法学会第14届大会于1994年7月31日至8月6日在雅典召开。来自41个国家的750多位法家参加了大会。会议分34个小组会进行。6个小组会讨论法学理论与比较法学方法论问题。有18个...  相似文献   

15.
国际离散群体与民族分离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很有限。本文在分析了民族意义上的国际离散群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国际离散群体参与民族分离运动的动力和过程。国际离散群体参与民族分离的动力可以分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而国际离散群体参与民族分离运动的主要方式是精英的社会动员和国际动员。从过程控制的角度减缓国际离散群体对民族分离运动的参与是切断这一动员链条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讲,阻缓两者互动的关键是培育和不断强化国家认同应该先于和高于族群认同这一理念,应坚定地推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从理论上否定民族自决等同于民族分离或一族一国。开放性制度体系的设置有利于将多数民族精英纳入既有多民族国家的制度框架,从而减少民族精英转化为国际离散群体和参与民族分离的动力;同时,国际离散群体中的留学生和各类组织应该成为阻止国际离散群体参与民族分离运动的主要工作对象。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78年第3期,报道了1979年将要召开以下一些国际会议。1.“世界社会前景协会”第一届大会,讨论题目是《青年在消费需要方面的作用》,会议时间、地点尚待确定。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拉丁美洲》杂志1988年第11期报道,国际美洲学家大会从1875年召开第1届大会开始,迄今已有113年的历史了。国际美洲学家大会每3年召开一次。每届大会都有来自大西洋两岸的美洲学专家1000多人参加。第46届国际美洲学家大会于1988年7月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参加大会的有2700名代表。本届大会准备工作历时两年。上届大会在波哥大(哥伦比亚)举行。本届大会对上届大会书记处和主席、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状况国际史学家代表大会创始于1900年.当时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届大会,名称为"国际比较历史学代表大会",但并没有国际性的常设组织.1903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第二届大会.五年之后,即1908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第三届大会.从此规定每隔五年举行一次大会.第四届大会是1913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五届大会原订1918年在彼得堡举行,因十月革命,延期于1923  相似文献   

19.
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发展中国家——记国际大众传播研究学会第20届大会暨科学讨论会黄育馥1996年8月18-22日,国际大众传播研究学会(IAMCR)第20届大会暨科学讨论会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的345名代表,他们...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79年第2期报道,第十四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于1978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60个国家的3,500名学者和专家出席了大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遗传学与人类的福利》。会议围绕着从分子到生物圈、从动物群到人这样极广泛的问题共提交了1,700多个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