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国际空间"问题本质上就是中国国家主权能否分割的问题,大陆必须积极正确应对。本文认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将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与两岸关系中的其他重大问题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主张以两岸合组代表团的形式解决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文章还就台湾"邦交国"、参与国际机构和组织、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出现等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台湾涉外事务问题,是伴随着两岸关系的形成而出现的重大问题,历经"法统外交"、"弹性外交"、"台独外交"和"活路外交"四个阶段.由于不同阶段所处的岛内政局、两岸关系和国际政治等背景不同,因而重点、目标、政策和手段都不一样,结果不一样,影响也不一样.60年来的两岸关系基本规律和客观实践表明,对于台湾涉外事务,只要不搞"台独"、"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只要遵守国际法和"一个中国原则",问题就能得到合情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统一问题不仅是单一行为体的逻辑,更是"土星环型"复合权力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的"内核"因素中,国家硬权力结构涉及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政治军事关系,国家软权力结构涉及大陆与台湾的经济社会关系。在区域层面的"中环"因素中,区域硬权力结构涉及区域大国日本与两岸的互动关系,区域软权力结构涉及两岸在区域组织中的互动关系。在全球层面的"外环"因素中,全球硬权力结构体现为极的关系及其在两岸的战略,全球软权力结构包括全球意识形态与组织规范对两岸的影响。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可以发现,异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两岸关系呈现出或武力统一偏向或和平统一偏向的态势,同质性复合权力结构影响中国统一进程。这对探索全球治理中的"两制"台湾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台湾与香港的关系是两岸关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香港回归后,台港关系状况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从整体而言,在新的交往态势下台港关系发展平顺,双方以经济为主轴,带动政治、文化等其他关系的发展。台湾在香港仍然保持有活动空间;港台经济合作正向更高层次发展;两岸三地文化在香港的聚合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融和祖国统一大业。香港政治地位的转变在两地涉及外交与两岸事务中有所显现。经济关系、两岸关系以及两岸之政策将影响今后台港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沈惠平 《国际论坛》2011,(2):38-44,80
台湾"参与国际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与难题,其核心是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决定了其"参与国际活动"包括"参与联合国"活动必然受到限制,即不能冲撞"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国际框架。然而在实践中,台湾当局往往背离这一基本原则,由此导致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的产生。在不同时期,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但从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演变中,依然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线索,如一个中国原则不可动摇、增进双方政治互信的重要性以及"个案处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由于双方政治互信的初步建立,马英九当局推行以"活路外交"政策以及台湾方面愿意通过两岸沟通与协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原因,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以及台湾岛内政局发生了积极变化,不仅缓解了两岸关于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的尖锐矛盾,同时也为解决这一特殊问题带来了契机。但是,该问题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影响两岸关系良好气氛,甚至可能引起摩擦与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要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彼此照顾对方的重要关切;加强沟通与协商,建立处理台湾涉外事务相关机制;个案处理,逐步解决;两岸关系改善与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解决应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7.
美国重返亚洲是其政策回归的产物,其实质是试图继续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主导权",其重点是从战略上实现对中国的围堵与遏制。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回暖",美国表示"乐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同时,美国又在短短两年内两次对台军售,其险恶用心路人皆知。台湾是美国制衡中国大陆的一颗重要战略"棋子"。在美国重返亚洲背景下,两岸关系可能迎来新的挑战。中国如何实现战略突围,促进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马英九积极调整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策略,在拓展"国际生存空间"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和进展。这既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带来机遇,也使国际社会普遍奉行的"一个中国"框架面临风险。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在"一个中国"的根本前提下,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两岸务实协商,坚持良性互动,不仅有利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问题的妥善解决,更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巩固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2016年台湾地区"大选",以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大败落下帷幕。舆论普遍认为,民进党的大胜,胜在了多数青年人把选票投给了民进党。这次"大选"中的青年世代,一改以往政治冷漠、投票率偏低的"规律",积极踊跃参与到选举中,最终成为了影响台湾2016 "大选"的历史"主角"。"大选"之后,以青年群体为主的"时代力量"迅速崛起成为台湾新兴的政治力量,台湾的政治生态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传统政党衰退、小党林立、第三势力崛起,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大选"中迅速成长为第三势力的台湾青年世代,他们的政治偏好、"身份认同"、"两岸观"等均关乎两岸关系未来的走向。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青年世代的工作,促进两岸青年世代"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大而又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际环境对任何国内战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在历史与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下,国际环境对台湾问题的影响更是如此.因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的实践不应该只局限于国内视野.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和平发展在总体有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美国是中国处理两岸关系问题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但因两岸主体性因素、其他国际力量以及国际法律与制度等诸方面的影响,美国因素存在局限性;应该关注美国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在深层价值观与国家利益上存在复杂的博弈互动关系,因为这种关系直接形塑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当局用台湾人民的血汗钱进行的"银弹外交"和军事装备只会鸡飞蛋打,不堪一击,"台独"只会给台湾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带来巨大的灾难."9.11"事件后,美国将会对其国际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台独"分子将希望寄于美国人身上只能是痴人说梦.维持现状,继续等待不失为处理两岸关系的一种选择,但绝不是无限期的拖延.两岸统一,台湾高度自治才是两岸关系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在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理论中,政治世俗化指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是民众政治态度的动态变迁过程。台湾社会受政治世俗化影响,政治思潮与社情民意逐渐变化,特别是台湾民众在政治世俗化的影响下,不愿再受困于蓝绿对立的意识形态之争,而是更加关注自身发展与切身利益。据此,新时代对台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台湾民众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势。本文基于政治世俗化的视域,通过体系、过程、政策这三个层面,分析台湾社会政治世俗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联系,并探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径架构。希冀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3.
马英九就职以来,在"对外政策"方面结束前任极力推行的"台独外交",推行"活路外交".这一政策调整,既是响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结果、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有扩大台湾"国际空间"的意图.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避免两岸在"涉外"事务中不必要的内耗,就要妥善处理台湾"涉外"事务问题.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4.
在解决台湾问题与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中共中央逐步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与一系列政策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国家整体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建设两岸“共同家园”与“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民为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核心理念;“共同发展”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目标;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也提出了推进与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则、路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分析了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前后政党政治的发展状况,对选举后的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两岸统一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认为当前台湾的政党政治格局已经从国民党一党政治,演变为两极(民进党、国民党)多元(若干小党)格局的多党政治,蓝绿政治仍将是台湾政党政治的主色调,政党政治的演化也导致台湾社会政治文化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对立特征,也导致两岸关系的变数愈加复杂.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 ,“李登辉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然而进一步认识李登辉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仍有助于警戒台湾新一届领导人陈水扁。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两岸关系五个方面具体剖析了李氏当局的“两个中国”政策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形势不但改变了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也改变了海峡两岸的政治对立轴.国民党台湾当局的“本土化”、“民主化”政治转型,带来台湾主体意识的喷发和台独政党的乘势崛起.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关于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被否定,“统独对立”取代“法统之争”成为双方政治斗争的焦点.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回归“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不过,台湾当局刻意突出“共识”分歧的做法,使两岸政治互信的积累受到干扰.两岸关系要持续稳定前行,需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更进一步,面向和平统一之未来,构筑“一中共表”的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18.
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和平发展取得重大成果情况下,台湾"国家认同"出现政治偏差,统独取向出现严重错位,这一情况表明了台湾"国家认同"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表明了正确引导和重塑台湾"国家认同"的重要性、迫切性。在影响台湾"国家认同"的诸多因素中,"台独势力"的影响最为恶劣。在"台独"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当代台湾农民的政治取向在总体呈现"绿化"的背景下,又因年龄和代际、组织能力和经营规模的不同而呈现多维复杂的特点.大致说来,青壮年农民和有一定经营实力和组织能力的农民在政党支持和两岸关系上往往具有相对温和、理性的特点.而老农和小农在政党支持和两岸关系上往往呈现激进和无理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台湾“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取得胜利,马英九连任成功。鉴于过去四年中,国共交流的良好态势,大陆政府期望未来四年中,两岸通过政治协商在政治关系上能够取得重要性的突破,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和平统一事业的发展,因此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在两岸关系上再次提出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的政治主张。本文通过对两岸和台湾岛内政治形势的分析,对当前两岸进行政治协商谈判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