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孔子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极为博大且内涵深蕴的体系,其管理思想,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在先秦政治经济生活中曾发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在他身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仍不断展现出其思想的光辉。孔子一生中长时期直接参与了社会管理实践,他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并把反映这种实践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经验,提升为独具特色的儒家管理思想。 孔子的管理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人才,强调对人的管理,他特别注重人的作用,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由此,他强调道德修养、强调人际关系和谐,强…  相似文献   

2.
生于春秋乱世,孔子毕生都在致力于对乱世的思考、对和谐有序社会的追求。而孔子理想的有序社会的建构,是通过他的“仁”、“礼”结合的思想来实现的,即通过主体内在的道德自省与外在社会伦理规范的结合,达到一种和谐的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3.
孔子生活在周王朝名存实亡、时局动荡、新旧交替之时代。面对翻天覆地之社会大变革,孔子从政治正义、经济正义、教育正义三方面之制度设计解决社会秩序问题。同时孔子具有社会正义之理想追求与情怀,他的“理想国”是个大一统的天下为公之尧舜时代。孔子社会正义观中的政治公正、经济公正、教育公正等方面思想能够为当代中国以至世界的公平正义建设提供思想资源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孔子社会稳定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角度对孔子社会稳定思想进行了剖析,认为孔子社会稳定思想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以仁政德治为社会稳定机制的核心,如果人人皆行仁道,相互友爱,统治者恪行仁政德治,社会秩序就能安定了;二是以正名为谋求政府与家庭双向结构稳定的模式,即以“仁”的内容,“礼”的框架,“正名”的方式,三位一体地摆正各阶级、阶层人们的位置,以实现全社会的高度和谐与统一;三是以“庶、富、教”为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前提,即人口、财富、教育是社会发展与稳定的三大要素和基础前提。孔子稳定思想精华颇值汲取,但其局限性诸如泥古守旧,封闭保守的因素则应摒弃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生活在佛禅大炽的时代背景下,自身亦有亲近佛禅之意,其诗歌作品自然满蕴着佛理禅意。他以佛家不二分别、众生平等思想抒发对女性的真挚情感,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让他在求之不得的爱情中体会离别之苦。同时其作品中也展现出为官之路坎坷多变、升沉不定,这恰恰与佛家“无常”观相契合。难能可贵的是李商隐能在困境中转身回向,超脱一己私利和现实困境;他在政治诗中对人民的苦难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其在展现佛家慈悲之心的同时,亦体证了佛理禅意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但他又自称“自幼好佛”,并且“求其道积三十年”。对于这一“矛盾现象”,学术界众说纷法,莫衷一是。佛教在唐代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一,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柳宗元能够正视这一现实,并从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求其道”,既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对待一种社会存在(包括思想的存在)所应持的态度,也是一个封建士大夫的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丈生活的组成之一。一柳宗元“好佛”,大致经历了幼时的盲目、为政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前后达三十余年。好佛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99年9月7日至10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崇州市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召开了“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讨论会的孔学研究专家60多人。与会者认为孔子思想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将讨论的内容综述于下:一、与会者认为,孔子思想是对社会和国家进行管理的理论和学说。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理论,对于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对国家或社会的管理与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的“德治”思想是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现,而民主法制是近代社会的政治文明。孔子的“德治”思想中…  相似文献   

8.
孔子美学思想初探刘珙孔子是一位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驾齐驱的思想伟人.他的美学观以其广阔的文化背景,渗透于佛、道之中,影响了我国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和美学思想,建构了我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一)孔子处于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春秋末叶奴隶制社会逐步...  相似文献   

9.
试论孔子的政治理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什么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学术界迄今尚无定论,观点主要有三,即“礼运大同”说、“论语大同”说、“有道”说。作为“礼运大同”说的仿制品的“论语大同”说,存在着导致孔子的政治理想与他的治国主张的相互矛盾、对史料的运用和理解不够严谨、准确等不足,此说难以成立。因此,“有道”才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因为,第一,“有道”是孔子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二,孔子赞美“有道”、痛恨“无道”,说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话,并视当世为“无道”社会,从逻辑上证明了“有道”是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治。孔子“有道”政治理想有其具体内容,但孔子把实现“有道”政治理想的希望寄托在最高统治者“修己以敬”、“为政以德”上,反映了其思想的保守性和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出世”可以做不同的读解。当其意为不关心或远离世俗生活之时,谓之“佛主出世”是不符合佛教学说思想之实际的;当其意为超越世俗生活观念及追求之时,“佛主出世”则反映了佛教“出世间”的核心观点主张,突出了佛教修行乃了明心性、超越表象以证入至真之境的思想宗旨。  相似文献   

11.
在自今为止的人类思想史上,关于“爱”的思考和讨论屡见不鲜,其课题内容不仅仅滞留在伦理学范畴之内,而且广泛涉及到哲学、宗教、政治、文学和心理学等各个领域。[1]这些思考和讨论足以展示出“爱”在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无意对“爱”的话题作进一走的发掘和论证,而是试图依据四位中西学者对于“爱”的考察和阐述.从而发现并探讨中西思维角度和分析方法之异同。对“爱”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当首推孔子无疑。孔子将“仁”作为他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这已成为一定的共识。旱在《吕氏春秋·仁》中,孔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和最高道德规范。对孔子《论语》中仁学思想的剖析主要是探索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仁学思想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孔子从“孝悌”的自然亲情出发,以推己及人为方法,进而把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突出强调了仁的爱人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孔子一生倡导健康人格并身体力行之,其所倡行的健康人格包括:一、做人的基础是“爱人”,不仅“亲亲”,而且要“泛爱众”,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二、为人应刚直不阿,不趋势逐利,人不能因“利”而丧失人格尊严,“利”的取得应符合“道”或“义”;三、人应有志,且不为人所屈,应坚韧不拔地实践其理想追求;四、人应关注社会,热心救世,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塑造当代中国人的健康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没有给后代留下直接的著述,他的言行主要由他的学生收集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两千多年来,它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仁”的学说与佛道二家的消极遁世学说共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封建统治者、知识分子和底层人民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来运用和发展“仁”的学说,致使孔学原貌难辨。因此,有必要以《论语》为直接依据,对孔子的“仁”重新加以述评,以便概括地理解它的原意。  相似文献   

15.
探究古人的思想,既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逃避现实远离社会生活,而是为了使古代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成果被后人了解和继承,使这些优秀思想遗产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开一代新风的思想家的孔子,他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广泛而又悠久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因此,对孔子人生哲学思想的努力清理和总结、认真分析和评估,则成为我们对其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必要前提。一、对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传统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和人在自然中的重要地位,把天、地、人并称为宇宙“三才”…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的孔子观是他维新变法论的重要依据。其基本内核和哲理性层面是“素王——教主”论。其要在重新给孔子和儒学以政治性和宗教性定位。其功能性层面和三大思想支柱为意志主义、宗教主义和现代主义。他根据《公羊》微言大义中的唯意志论思想考认孔子“改制托古”所具有的革新精神。以神秘性说孔子,主张将“孔教复原”为“基督化的儒教”。他以进化论、民权说等西方思想附孔,“托”孔推行现代主义。康有为光大了今文经学的孔子观并使其异化,这既是今文经学的丰碑,又是今文经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人性论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人性论中,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合和融汇,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孔子肯定人的“性相近”,是指人在自然属性上并无本质差别,“习相远”则表明人性是可以改变的。孟子继承了孔子“性相近”的思想,论证了“善”是人类的基本属性之一。荀子侧重在孔子“习相远”的思想方面探索,认为“恶”是人的社会属性。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内部虽存歧义,实则一脉相承,殊途同归,其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为建立现代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影响源远流长、久盛不衰.对孔子的评价,历来是热门话题.这当中既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方面.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多次分析和评论了孔子及孔子思想,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孔子、孔子思想,为我们今天正确评价孔子和其他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一、把真孔子和假孔子加以区别,这是分析评价孔子及其思想的关键.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及其思想本身和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御用学者加以吹捧、改装并被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假孔子有联系,但更…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春秋末期,社会失序。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孔子深刘阐述了规则(即孔子反复强调的“礼”)对恢复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孔子为完善规则体系、推动社会规则的落实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身体力行自觉遵守规则。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孔子对社会规则的探讨,不仅在当时富有开拓性,而且是我们今天培育国民规则意识的优秀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