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运用一定的政治语言,在政治过程中实现政治说服的技术和能力.在政治权力的运作过程中,政治修辞是重要的普遍的政治现象,并发挥着诸多政治功能.政治修辞诸多政治功能的发挥是政治修辞基本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完整的政治修辞过程来看,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政治修辞的主体、政治修辞的情景、政治修辞的受众、政治修辞的主题、政治修辞的论证以及政治修辞的效果.换句话说,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关注的是谁说,为什么说,对谁说,说什么,如何说,说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2.
自启蒙运动以来,政治现代性以主体性和理性为根基,追求普世政治、理性政治、契约政治和中心政治的统一和秩序;但在其拓展过程中,又遭遇差异政治、后理性政治、游戏性政治和边缘性政治等后现代政治的阻挠.政治现代性视域的指涉,在展现过程中所遭遇的悬搁,只是现代政治发展对政治现代性主题及其范畴所做的调整,而不是后现代政治对政治现代性的简单拒绝、否定或替代.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相辅相成,耦合互动,政治文化的变迁和形塑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生态的演化和重构对政治文化具有能动作用。政治生活、政治制度、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构成了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的四重维度,其中政治生活的维度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三个维度产生决定性影响。对优良政治生活的追求是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的基点;政治制度维度则考察优良政治生活的现实性,勾勒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的制度逻辑;政治文明维度探究优良政治生活的理想性,阐释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的文明内核;政治发展维度探讨优良政治生活的恒久性,揭示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的发展规律。对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问题的考察,既能在理论上推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知识体系,也能在实践上为探究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形态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政治亚文化是在政治文化中处于次要地位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倾向,它对政治稳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在积极影响方面,政治亚文化能丰富政治文化的内容;影响政治民主维护政治稳定;反映政治矛盾,有助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在消极影响方面,政治亚文化会干扰政治体系;影响政治主体的政治心理,阻碍政治主体的政治参与;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相似文献   

5.
政治伦理结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伦理在结构上应当包括政治伦理理论、政治伦理规范和政治伦理美德三个要素。政治伦理理论是政治伦理的灵魂 ,它制约和统领着政治伦理规范的构建 ,其实质性内容即政治的道德价值目标 ;政治伦理规范是政治伦理的核心 ,它是政治伦理理论的现实化存在 ,又是政治人完善政治社会、完善自我政治人格的客观依据 ,它揭示了政治伦理的适用范围 ,其实质性内容即政治的道德义务 ;政治伦理美德是政治伦理的归宿 ,其实质性内容是政治的道德良心。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化,包括社会成员在政治体系中持有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政治文化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政治文化的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提供依据;政治文化的研究路径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启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又呈现着多样的面貌。研究知识分子的政治文化,即从这一新视角为思想政治教育揭示了这一群体的需要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为依据,引导知识分子的政治心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台湾政治文化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西方政治文化和日本政治文化三部分组成,而大陆政治文化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为主导,但也有传统政治文化、近代西方政治文化的成分。两岸政治文化的相似之处为传统政治文化部分,差异方面,则可以区分为大陆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台湾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两岸政治文化同属一个中国政治文化系统,应寻求政治文化的融合发展之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主体性的视域来定义,公民政治是具有政治主体资格的公民,在社会政治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提升政治主体性来实现公共治理的生活方式与行动过程。公民政治以现实的、普遍的、平等的公民为目的,通过权利保障、权力限制、政治参与,保证和实现人的政治主体性,体现政治为人的正义性,从而使公民政治成为民主民生的权利政治、自主平等的参与政治、理性协商的文明政治、信任合作的责任政治和自由公平的正义政治。  相似文献   

9.
社会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有着重大影响,但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政治主体对社会政治的文化认知。政治文化认知不仅是政治主体意识生成的心理基础,而且决定着政治主体的政治态度、政治取向和政治行为。政治主体对政治文化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对政治角色的认知;然而,不同的政治主体的政治文化认知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来实现的。从政治文化的总体入手,注重分析其中政治认知的层次性及其相互影响与变化,可以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寻找科学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青年政治亚文化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界定了主流政治文化和青年政治亚文化的概念,指出主流政治文化规定着政治亚文化的内容与发展方向,政治亚文化削弱主流政治文化的地位与社会化效果.转型期青年政治亚文化有传承和巩固主流政治文化,变革传统政治文化,促进主流政治文化创新发展等积极作用.文章还探讨了青年政治亚文化中认同危机、价值观嬗变、政治心理非理性化等因素对主流政治文化的冲击,并从发展主流政治文化、规范青年政治亚文化及提高政治社会化效果三个方面,对引导青年政治亚文化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施米特是整个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自由主义批评家和政治家。作为一名政治家,他的宪法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浓郁的政治色彩是他宪法思想中的一大特色。解读施米特的宪法思想,就必须从他对绝对宪法和相对宪法、广义宪政和狭义宪政的划分入手,剖析他的国家法学说和对抗理论产生的现实需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政治性文论、学术性文论、体悟性文论与教科书文论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4种基本存在方式与形态类型.毛泽东文艺思想是20世纪文学理论史上最为典型的政治性文论.政治性文论指的是近现代文学理论的一种基本形态,它是特定的阶级、政治集团或政党的文艺观的系统化与理论化,政治性文论也分析并阐释文学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但它更为重视的不是文学的内在规律、形式技巧,而是文学的外部规律,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内容尤其是思想内容的政治导向性.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在自身的发展中,所曾出现的政治性文论的一统化、一体化与一元化,并非是理论批评自身逻辑选择的结果,而是政治文化外在规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发展政治学的学科地位与结构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的问题 ,发展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 ,其中政治问题显得较为重要。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等学科和理论均涉及了发展中的政治问题 ,但都显得不够 ,需要建立专门研究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问题的学科 :发展政治学。发展政治学包括 8个方面的内容 ,并注意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有关发展的政治研究分为两部分 ,理论研究和问题研究 ,又分为综合研究、比较研究和个案研究三类 ,发展政治学目前大体上处于“问题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特点与高校政治理论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来说,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又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创新和改善政治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提高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乃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核方式是课程评价环节的体现,也是教学效果反馈的基本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开设的公共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具体方式普遍存在着方式不合理、过程不规范、结果不科学等现实问题。改革传统考核方式为多元化复合考核方式,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现实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具体考核题型与考察大学生学习的客观实际结果相结合、考核的具体方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现实性相结合等入手,逐步形成新形势下符合当前大学生现状的多元化考核具体方式,可以改变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尴尬,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特别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政治优势论、中心环节论、精神动力论、舆论保证论,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定位理论,创新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宏观理论建构研究到现实问题研究,二是从政治制度问题研究到微观政治主体问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近十年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状况作简要评论,提出进一步深化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系列论述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政治目的 (共产党的领导 )与经济手段 (现代化建设 )的统一。这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本质论。它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左”、右两种思潮的理论根源提供了依据 :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论 ,就是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经济上。它要么表现为一种经济体制决定论 (认为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 ,要么表现为一种经济效果决定论 (认为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 ;它是“左”、右两种思潮的理论根源 :右的思潮 ,也就是反对坚持政治原则 ;“左”的思潮 ,则是不知应从政治原则方面去判断姓“资”姓“社”的问题。因此 ,只有彻底扬弃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论 ,才有利于排除“左”、右干扰 ,为改革开放摈除精神桎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以来,穆斯林已经成为西欧社会不容忽视的现实存在,但是在政治参与方面,穆斯林远未能有效参与西欧各国的政治进程。穆斯林人口在种族、经济地位等方面的多样性是其有效参与政治的内在障碍。从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机会结构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穆斯林对公民权、政治精英、参政渠道等政治资源的占有不足,加之欧洲殖民心理遗产的影响、欧洲的世俗化政策、伊斯兰恐惧症、外部穆斯林世界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了影响穆斯林广泛参与西欧政治生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篇凸显了“稳定压倒一切”的主题。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政治发展与稳定理论中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必须维持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合理比例、政治稳定有赖政治制度化的推进以及政治体系必须具备政策革新与吸收新社会力量的能力等论断为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因而,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政治制度化建设,维护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