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13年10月30日,武汉市召开"五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表彰大会,对全市开展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29个社区进行了表彰。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张学忙,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蔡德坤,武汉市民宗委主任王献良、副主任夏铭等出席会议并为受表彰的社区颁奖。为深入推广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2013年以来,武汉在全市范围内开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2,(17):67
<正>近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精神,进一步提升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切实办好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先行先试的典型带头作用,省民委根据不同类型的示范点,制定并印发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示范乡村"示范学校"示范单位"的具体创建标准,对各种类型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政府机关,应以"履行职责"为创建工作主题,对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2,(9):67-67
近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会精神,进一步提升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切实办好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先行先试的典型带头作用,省民委根据不同类型的示范点,制定并印发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示范乡村”“示范学校”“示范单位”的具体创建标准,对各种类型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政府机关,应以“履行职责”为创建工作主题,对于各类学校,应以“教育宣传”为创建工作主题,对于乡(镇)、村应以“团结进步”为创建工作主题,对于城镇社区,应以“服务管理”为创建工作主题,对于企、事业单位,应以“社会担当”为创建工作主题。  相似文献   

4.
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式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面向,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探究既是一个新的视角,也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的一种新的思考。社会资本是基于人际网络和行为规范之上的社会普遍信任的程度,能够从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共同发力,影响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践及其深化。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路径可包括社会网络创建、规范约束和认同调控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深化民族交往交流的程度与范围、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法制保障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可以做些什么?"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级各地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回答。一场露天的现场办公会,一份自发上缴的特殊党费,一封写给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倡议书,一段"村村响"里的民族语宣传音频……这些,都成为民族工作战线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无论在防疫一线的民族村寨,还是在抗疫"堡垒"的城市社区,都有民族工作者在默默坚守。疫情凶猛,坚固防线也无处不在,全国民族工作系统上下一心、坚强组织,牢牢把握民族工作领域防控特点,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夺取民族工作战线防控疫情、实现年度工作目标的双胜利。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12,(23):67
<正>11月23日,怀化市在鹤城区跃进路小学隆重举行了首个"怀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授牌仪式。跃进路小学自1973年建校以来,一直对少数民族孩子的读书问题十分关心,特别是近几年来,跃进路小学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正>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手抄报,绘出了民族团结新风尚;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活动,表达了心手相连民族情;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展示了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走进湖北省十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柯家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氛围格外浓厚。柯家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有汉、回、东乡、撒拉等民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族大家庭”。近年来,该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学校教育、学科教学、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思路、新方法,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融入各种课程活动中,用特色课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每一位学生心中播下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2012,(5):15-15
近日,山东省茌平县民宗局结合民族工作实际,制定了《2012-2014年茌平县民族宗教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划》,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整个创建活动分动员部署、创建实施、自查验收及材料报送四个阶段。创建活动将围绕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帮扶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及做好城市少数民族工作等工作,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民族团结稳定。  相似文献   

9.
2010年8月25日,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三部委召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会议,会议提出2010-2012年,武汉全市将创建100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其中2010年创建35个左右,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湖北恩施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活动,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抓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活动亮点纷呈,打造了全市团结﹑稳定﹑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切实保障了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增林 《中国民族》2007,(9):67-67
2007年6月27日,辽宁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现场会在安图社区召开。省民委发出倡议,号召全省各市民委广泛深入学习该社区近年来“争创工作”所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2020年初,14亿多各族同胞携手同心、共克时艰,为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而不懈奋斗的壮举,定当载入史册——4.2万多名全国医护人员闻令而动,驰援重点疫区湖北,留下"最美逆行背影";数以万计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成为抗疫一线的"守门人""防护员";边疆村寨,一面面党旗、国旗铸就一道道坚固防线,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筑起防疫的铜墙铁壁;城市、乡村社区,各族志愿服务队员成为战胜疫情的坚实力量……"抱成石榴籽,战出中华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每条街道、每座村寨都是抗疫战场,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是战"疫"的坚强堡垒。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红旗村小学位于汉口繁华的中山大道武胜路口,1947年建校,是一所有着74年历史的中心城区老校,现有18个教学班852名学生。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教育载体,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校园、融入课堂,形成常态,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2021年,学校分别获得"武汉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少数民族类暨武汉市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类院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建设,是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有效举措。云南民族大学以完善的机制作保障,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主渠道",以各类基地的建设为载体,开辟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新途径,对高校的民族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6年4月18日至20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联合督导组和湖北省考核验收工作组一行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核验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督导组和考核验收工作组一行先后到利川市环保局、来凤县翔凤镇沙坨社区、建始县高坪镇闵仕坝村、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等地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黔东南州以关注民生、解决民困、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村和社区等方式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促进了黔东南州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第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全州8县市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率先实现州县创建全覆盖。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2,(23):37
<正>日前,为贯彻落实《国家民委关于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精神,湖南省出台了《推进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为武陵山片区实现跨越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和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力争使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9.
<正>自三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意见》以来,株洲市根据文件精神,统一部署,迅速行动,结合本市实际,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作为民族团结进步行主要活动内容之一,制定出《关于在全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6月中旬以来,株洲市民宗局联合市民族团结进步行动组委会  相似文献   

20.
正武汉市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散居城市,56个民族俱全,常住少数民族人口8.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9%,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每年在10万人以上。近年来,武汉市针对城市民族工作新形势和社会管理新格局,把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工作重点,通过争创"五新"示范社区,贴近基层、服务群众,构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2012年9月,在国家民委召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