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天文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恩格斯指出:“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萌芽。春秋战国时期的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学术上“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中国天文学体系的基础就奠定于这一时期。出现了象甘德、石申这样一些杰出的天文学家。“百家争鸣”中的一些学派和许多思想家,都涉及和讨论过宇宙的生成和结构问题。中国宇宙结构理论中的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都产生于这一时期。本文试图对先秦时期的宇宙结构说的渊源和发展以及与当时一些哲学思想的关系作初步探讨,以求正于诸位专家学友。  相似文献   

2.
1 中国文化是世界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在上古时代,中国的先秦文化,西方的古希腊文化,印度的古代文化,各自独立发展,各以其辉煌的成就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如果以先秦文化与古希腊文化相比,中国的老子与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同为辩证法的创始人。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与苏格拉底具有同样的历史地位。中国缺乏欧几里得几何学那样的严密的几何学体系,但是在代数学方面具有较大的成就。到两汉时代,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医学渐臻成熟,天文学上的浑天说与西方托勒密天文学的理论可以说互有短长。《内经》中的医疗学说直至现在仍发挥着治病保健的实际作用。中国古代在哲学、科学、艺术各方面的丰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3.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属阴阳家著作,其宇宙生成图式与浑天说有一定关联;但文中第二段描述的却是盖天说。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当时宇宙结构论的研究正处在盖天说与浑天说的转换之际,也有可能是《太一生水》的两段文字分别抄自不同的文本。  相似文献   

4.
张文 《船山学刊》2023,(5):88-98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其实质就是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的基本信念是坚信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遵循着同样的法则,但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是一个矛盾共同体。中国哲学史就是这一矛盾演化的历史:即一方面建构某种“天人合一”的模式,另一方面又不断批判和修正这种已经成型的“天人合一”模式。以“基本问题”为切入点,中国古代哲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先秦至两汉)是以“神学”模式解释宇宙法则进而建立的天人合一模式;第二期(魏晋至两宋)是以“理性化”模式解释宇宙法则进而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天人合一模式;第三期(明清两代)是以人心之理代替宇宙之理,进而导向对历史实践活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儒家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由中心向外无限延伸的同心圆式的结构,人间秩序的合法性来源于天,在结构上也必然与宇宙相一致.这一理论不仅为传统中国对外关系中“朝贡”交往的展开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传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提供了重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儒家宇宙观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传统中国对外关系中总体上的封闭倾向.  相似文献   

6.
孙秀伟 《兰州学刊》2009,(10):23-28
董仲舒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以天为本”,天人同类相感的“天人感应”的宇宙生成论体系,呈现出与先秦儒家心性形而上学不同的发展脉络,但实质上仍是对先秦形而上学继承及发展后的产物,弥补了先秦儒家形而上学发展过程中对宇宙形而上学论述的缺失,开创性地建构起中国古代形而上学发展过程中首个形而上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天人关系是指天道与人道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就王船山天人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作些粗浅探讨.一、王船山在天道与人道相互关系中,强调“理通而功用自殊”,坚持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王船山在阐述“天道”与“人道”相互关系方面,批判了古代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天命论”思想,对天与人都作了唯物的解释.他讲的“天”是标明物质规律性及其客观性的“天”。他说:“势字精微,理字广大,合而名之日天.呵《读四书大全说》卷九)所谓“势”,即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王船山说:“…  相似文献   

8.
陈俊 《理论界》2008,(3):111-112
国内部分学者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实际上,古代各种"天"说均不涉及环保问题,即便以现代人对“天”的理解,“天人合一”观亦不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勰原“文”于“道”,认为“文”是“道”的外化,是人对于自然、宇宙、人生的体认,圣人能够因“文”而“明”道.这种观念立足先秦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文、史、哲融为一体的整体特性,形成了一种有别于现代“纯文学”观念的“大文学”观,它更加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特点.  相似文献   

10.
浑天说杂议──兼评《浑天说与老庄思想》周桂钿最近,读到《大自然探索》1993年第一期上刊登的张国棋、王素清《浑天说与老庄思想》的文章,觉得对于浑夭说存在许多争议问题,有必要加以考辨和讨论。由于问题比较杂,故命此文为“杂议”。一、浑天说之源要研究浑天说...  相似文献   

11.
曹丕的“文气说”,是中国审美主体理论的发轫。对“文气说”,过去多从先秦两汉特别是王充一派的气论溯源,未从道家哲学中寻溯,这是不够全面的。道家哲学是中国哲学重视主体问题之发端,它对中国审美主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从整体把握宇宙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相通相和的精神境界,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宇宙意识和诗意的人生理想。顾恺之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的“以形写神”说是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出发,将“形”与“神”的范畴加以综合,以人、自然、神灵三者的融合为表征,体合宇宙精神,达到“通天人之际”神人以合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画家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学理论著作《诗式》 ,是中国古代“诗话”体裁的体式奠基之作 ,其体裁及理论意义有三方面 :第一 ,奠定了中国古代诗话体裁“断想式”、“语录式”的体裁特征 ;第二 ,奠定了诗话体乃至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著作中“例说”的形式 ;第三 ,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的“竟境格调说”具有创建之功。  相似文献   

14.
<正> 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古代哲人便对宇宙的生成、演化及演化链条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逐步形成中国古代宇宙观。本文拟对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的发展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求正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一 先秦时代宇宙生成论 早在夏朝,就已有“六府”说:水、火、金、木、土、谷,其中,也包含着后来产生的“五行”。对此,《尚书·洪范》说,上帝因夏禹治水有功,赐给他洪范九畴,其中就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所说的“金”并非黄金或金元素,而是指青铜,后来包括铁。“五行”实际就是物质生活资料,当时它们  相似文献   

15.
盘古传说中关于宇宙万物产生的神话式描写和解释,其理念的依据是先秦两汉时期中国社会普遍流行的元气理论.这一传说的特点在于它将已有的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予以神化,并用极为具体形象的图景表达出来,而在此时,它自身也增添了一切有关传说所缺乏的哲理色彩.  相似文献   

16.
“天人”问题的含义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问题有广狭二义。广义地说,“天人”即宇宙、人生,实际上包括了中国古代哲学讨论的全部问题,这些问题,按照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结构,可区分为天道(自然观)、人道(人生观与社会历史观)和知天人之道(认识论和道德修养方法)三大部分。狭义地说,“天人”指“天人关系”,即所谓“天人之际”,其具体含义,大体可析而为三: 其一、宇宙与人类、人类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又包括人类起源问题,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即人生意义问题,人类、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内容丰富,思想精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明天人之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人对天的态度三个方面阐述古代“天人关系”问题的内容,然后说明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明天人之分”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最早论及“天人相分”的是春秋时代郑国的子产。他在驳斥神灶通过对星辰出设的观察而断定郑国将发生大火灾的占星术迷信思想时说:“天道远,人道还.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左传·昭公十八年》)。子产把天道和人道区别开…  相似文献   

18.
<正> 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说,曾在古代文学史上和文艺批评领域发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黄庭坚研究的不断开展,人们对于此说的认识也日趋深化。笔者认为,此说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止于诗歌创作的求新,更重要的是,它褐橥了古代文学创作中的一条艺术规律。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实际和理论发展两方面,对其成说的渊源、基础与影响作些考察和研究。一、周秦两汉的作品沿袭与理论滥觞黄庭坚的“点铁成金”说见于《答洪驹父书》,文存本集;“夺胎换骨”论为释惠洪《冷斋夜话》所载,亦传毛世。前者着眼于语言,后者立足于诗意,侧重点虽各有不同,而基本精神都是强调在学习借鉴和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全部历程  相似文献   

19.
王章才 《学术界》2023,(10):134-147
所有的文体“本同末异”,故客观上本有可通融性;中国古代长盛不衰的文体辨析不期然而然地为文体浑融做好了准备;文体浑融具有自主性、契合性、不对等性及排异性等特点。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体融合的基本规律。文体融合也可称“文体互文”。中国古代文体互文的具体方式约有六种:构思性互文;表现模式互文;讲说口吻互文;语言体式互文;风格互文;体裁、体类互文。这六种互文方式也不绝缘,相反,文体互文或文体融合常常是多种方式共存并行、综合性施加的。  相似文献   

20.
人天观,哲学上称“天人之辨”,古人则概括为“天人学”,是研究“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大宇宙”与“小宇宙”相互关系的理论。古希腊人提出人是“小宇宙”的学说,说人是“宇宙的缩影”,或者说人是同“大宇宙”(自然界)极其相似的“小宇宙”。古中国则有“天人学”,亦称自然界为“大宇宙”,那“秉天地之正气”而生之人体即为“小宇宙”或“小天地”,并以“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