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非生产性劳动与创造价值的劳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产性劳动是创造社会有形财富的劳动,非生产性劳动是创造社会无形财富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和产品的实现形式、产品的交换方式相联系的。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都可以是形成价值的劳动,也可以是不形成价值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研究非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对于劳动价值理论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在于他能够清晰界定财富与系统揭示财富源泉。然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相比较,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却存在着三对矛盾:交换价值与价值实体之间的矛盾关系;商品价值与生产资料价值之间的排斥关系;商品价值与收入源泉之间的颠倒关系。而且这三对矛盾皆根源于亚当·斯密混淆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形式即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  相似文献   

3.
在深化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文章中,有些看法有悖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混淆了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走出若干认识误区,要正确理解以下范畴:使用价值与价值、生产使用价值的要素与创造价值的要素;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与决定价值的因素;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价值与价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劳动价值论与财富论;价值创造与价值组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为了从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我们必须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区别开 ,把社会财富生产与价值财富生产区别开 ,把价值源泉同生产要素重要区别开 ,把价值创造同收入分配区别开 ,把决定价值的依据同生产要素分配依据区别开。只有这样 ,才能为推动和充实劳动价值理论提供研究框架 ,寻找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和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出现了新的特点.价值的实体是劳动,价值创造只与劳动有关,但非劳动生产要素也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作出了贡献.商品的生产不只是价值的创造,也包括使用价值在内的财富的创造.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价值创造的意义不仅在于说明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本源,而且还在于说明生产过程是价值创造的根本环节。价值创造是第一性的,价值构成、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等均是派生的。理解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在搞清楚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价格形成、价值分配,以及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等的区别中掌握其意义所在。这是正确理解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劳动和经营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劳动的复杂性为标准的分类,是与创造、形成价值有关的重要分类标准.文章指出,社会劳动大体上可分为简单劳动、一般复杂劳动、创新劳动和天赋劳动四类.科学劳动和经营劳动是创新劳动中的两种典型劳动,在创造价值和生产财富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劳动价值论分歧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百年争论源于两方面:抽象劳动、价值等概念的不可测度性;经典作家对劳动二重性原理只给出了界定,而未给出严密论证。上述问题导致了中国学术界关于商品价值源泉的重大分歧,也导致了劳动价值论与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抵牾。归复经济学的实证性和马克思价值源泉的"社会关系说",劳动创造的"价值"应定位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两方面。在这一理论架构中,不仅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财富分配正相关,而且理论与现实的抵牾也将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应当是多层次的。生产要素的共同努力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劳动创造价值增加了新的内涵;财产权利是收入分配的前提条件和经济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般价值是指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商品价值则是商品体与满足人的需要的关系;商品价值来自自人的劳动与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而在一定意义上又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切有利于增加国志财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生产职业和经济部门,都是生产性的,一切相关的工作者都是生产性劳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